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父亲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

 

作者:程奇伟

 

  我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父亲管教很严,虽然我听话懂事,但只要父亲在家,我难免还是感到有些压力,总感觉有些不自在。有时,看到威严的父亲一脸严肃的、面无表情的样子,我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有些排斥,甚至些许反感,我心底里不愿接受父亲那么严厉的监管,特别反感父亲总是要我去干农活。每天,我都盼望着父亲早点走出家门,我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和玩耍。每当父亲走出家门,出去干活去了,我心里就感到如释重负,就感到暂时的自由了,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父亲每次出门,我都会蹑手蹑脚、偷偷摸摸、鬼头鬼脑地尾随其后,看到父亲走远了,看着父亲的背影远去了,我提心吊胆的、甚至提到嗓子眼的的心才会放松下来,才会尽情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找小伙伴们过来打扑克、下军旗、滚硬币、踢毽子、做游戏,等等。父亲一直有咳嗽的习惯,咳嗽声音很大,每当听到父亲的咳嗽声从屋外传来,我们就会立即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急忙拿起课本,齐声朗读课文,或聚精会神的写作业。父亲回来后,看到我们在学习,自然就不好说什么。

  父亲最初是一名拖拉机驾驶员。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父亲手拿拖拉机摇把,走到拖拉机车头跟前,使劲的用手转动摇把用以发动拖拉机,随着拖拉机排气管冒出的浓浓黑烟直冲入云霄,拖拉机就启动了,然后,父亲迅速踩着车头旁的踏板爬进驾驶室,驾驶着拖拉机扬长而去,留下一骑尘埃,我就会在一旁大声哭闹,因为我想坐上拖拉机,跟着父亲一块儿出去玩,但父亲觉得拖拉机很危险,不让我坐上去,更不让我跟着车出去玩,为此,年幼的我有些讨厌父亲。每当我看到父亲潇洒的驾驶着拖拉机远去的背影,我觉得那是个非常好玩的职业,心中甚是羡慕。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便萌芽了我人生第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我也要学习驾驶技术,立志成为一名拖拉机驾驶员,也要像父亲一样潇洒的开着拖拉机在乡间田野上纵横驰骋。有时,我梦见自己驾驶着拖拉机,在乡村的田野上呼啸而过,卷起一地尘土,好不刺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改变了想法,我的这个理想并没有实现。

  转眼已七岁多,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该上小学了。为此,为了我和大队其他农村孩子的学习教育,父亲下决心要当老师,而且,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老师异常缺乏,于是,读过高小的父亲毅然决然的辞掉了那个年代让人极其羡慕的驾驶员职业,跨行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父亲负责教二个班的数学,其中,包括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所在班的数学。父亲对教学非常用功,他讲课前,都要认真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做好教案,教学效果非常好,师生和家长普遍反映都很好。我清楚的记得,父亲习惯在笔记本和教案的扉页上写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矢志做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他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用笔蘸着墨水一丝不苟的写字,认真备课,做细教案,直到深夜。在公社和县级教案评比和现场教学比赛中,父亲的教案和现场教学均屡次获奖。他教的学生,包括我在内,多人次在公社和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拔尖考试中获奖。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写教案的身影和在三尺讲台上讲课的背影,从小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学习,并使儿时的我萌生了人生的第二个理想,长大后,我要象父亲那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时,我还梦想着当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甘洒热血写春秋。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我的这个理想也没能实现。

  由于父亲不错的教学业绩,三年后,父亲被推荐当上了小学校长。当校长后,父亲十分关心师生的冷暖,同时,注重抓学校的风气建设,严格规定师生不得迟到和早退,教师上课前必须备好课、做好教案,教师没有教案不允许上课,不许学生无故迟到、早退和旷课。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带领的学校校风优良,纪律严明,教师敬业,师生团结,学生上进,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公社和县级的嘉奖和表彰。父亲当校长以来,我们那所农村小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些吃商品粮的干部小孩慕名过来学习,甚至邻近村庄的一些小孩舍近求远的跑到我们这所小学来求学。直到现在,我上过学的这所小学母校,成了我最甜美的回忆,最美的乡愁。父亲当老师特别是当上校长后,渐渐的憔悴了、消瘦了、苍老了!每次看到父亲抱着一个旧手提袋匆匆来回奔波在校园的身影和离开家时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幼小的心里,涌起一阵阵莫名的感动,甚至感受到些许心疼!

  有一年冬季,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气温已降至零下二、三度,当校长的父亲见到一个衣服褴褛的陈姓小孩打着赤脚来到学校,父亲毫不犹豫的把袜子脱给了他穿,自己则赤脚穿着母亲几年前做的一双旧布鞋,父亲还把我仅有的一双长辈传下来的旧棉鞋也送给了他,而我仍穿着外公家淘汰给我的一双旧解放鞋。父亲想,学校象陈姓小孩这样极度贫穷的孩子还有,于是,父亲在全校发起了捐赠倡议,号召家庭情况稍好一点的学生家里向学校特别贫穷的孩子捐赠衣物和鞋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父亲的脚挨冻了,我的脚也挨冻了,为此,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家里本来就穷,我恨父亲狠心,母亲也骂了父亲,父亲却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象个犯了错的孩子,留下孤单的背影,任凭母亲如何数落,如何责备,如何埋怨,依然默不作声!

  一天早上,大雨下个不停。早饭后,父亲穿上那件爷爷传下来的旧蓑衣,执意要去学校按时召开会议。母亲赶忙上前劝阻,“雨下这么大,淋湿了身体,会搞病的,等雨停了再赶过去也不迟呀!”父亲认真地说:“定好了时间的,迟到了就影响不好了,会给师生们留下非常坏的印象。”母亲非常了解父亲的性格,只得听之任之,由他去了。父亲刚走出家门,一道闪电划破天际,随之一声惊雷发出巨响,炸得地动山摇,吓得我赶紧躲到母亲身后,父亲却急匆匆的消失在茫茫大雨中。我看到雨点击打地面形成的一个个大水泡,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想起他曾教育过我的,“人生,也许什么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但要想办法克服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父亲当教师和校长几年来,总是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家庭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有一年,生产队收完稻谷,分户负责在禾场上晾晒。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拿着伞去追父亲,父亲急促而大声催促我:“天要下大雨了,赶快回家把禾场上晒的稻谷收回屋去。”我年纪尚幼,面对愈来愈黑的天空,我虽然害怕,但不敢迟疑,迅速往家的方向跑,不时的回头看看父亲,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影已离我越走越远,我有些迷茫了!不一会儿,雷雨大作,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母亲生病了,年幼的我只好一个人把禾场上晒的稻谷垒成一堆,用塑料薄膜盖了起来,并用砖头压好薄膜,以防薄膜被风吹开,淋湿稻谷。不久之后,父亲奔跑着回家了,他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大雨中,我远远看见有个人拿着伞一路追着父亲过来,只听到那人的感谢声:“谢谢程校长,今天幸亏您及时赶来,要不然,这一禾场稻谷就遭雨淋了,就要糟蹋了,就会没用了。”这是学校一个生病老师爱人的声音。原来,父亲是给这个生病老师的家里帮收稻谷去了。后来,那位老师出院,父亲也是到医院跑前跑后,直到办好出院手续,还把那位老师送回了家。父亲离开他家时,那位老师目送我父亲渐渐离去的背影,说,“我能遇到程校长这样的好领导、好同事,是我一生的荣幸,我发自内心的感到由衷的敬佩!”

  这场雨持续下了好多天,由于我太年幼,没有力气在短时间内把稻谷搬回家,导致我家禾场上用塑料薄膜盖的稻谷还是有少部分发了芽,有些霉了,不能吃了,只能用锅炒热和炒熟后用来喂猪。因此,家里的粮食又雪上加霜了。而且,父亲从教以来,是不拿工资的,大队每年就补助400斤稻谷。由于家里仅母亲一人挣工分,年幼的我偶尔挣些工分,因此,家里挣的工分太少,分到家里的粮食自然也就少,而我家吃饭的人多,因此,我们总是吃不饱肚子,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一天只吃两餐,每餐一个菜,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餐,还有时,没米下锅,只能用红薯、野菜等充饥对付。于是,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父亲心不甘、情不愿的辞去了校长职务,辞掉了教师岗位,万分不舍的离开了他心爱的三尺讲台,回家务农了,成为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一次放学后,我远远看到学校操场上一个熟悉的背影,我迅速跑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真是父亲,他默默的站在那里,我喊了一声爸,想上前去牵父亲的手,然而,父亲听到我的声音,迅即转过身去,我看到的是父亲对教学岗位恋恋不舍的痴迷的背影,我还看见了父亲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刚抽泣过。

  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生病了,父亲背着我走路去县医院看病,到医院后,父亲已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办好住院手续,父亲顾不上休息,让母亲照顾我,然后顶风冒雪赶往十多公里外的家,因为,家里还有农活,家里还有人需要照顾。父亲走出医院时,夜幕已经降临,我看见父亲那消瘦而伟岸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白雪皑皑的黑夜中,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的往下流。那一晚,我辗转反复,难以入眠!父亲为了我,起早贪黑,迎着刺骨的寒风,背着我在坑洼不平的泥泞道路上走到医院,每天都是超负荷的辛勤奔波,我咋能恨父亲呢?夜晚,我的泪水打湿了枕巾。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每当开学前,因为家里拿不出足额的学费,父亲只得硬着头皮去借,要借够学费,需要找很多亲戚邻居借,而且要借好多天,有时,还是凑不够。为此,我不知哭了多少次。每每看到父亲走出家门出去借钱的背影,我的心情自然十分难受!家里没米了,父亲就拿着一个旧脸盆去借,每次,我们静等着父亲的米下锅。但父亲有时没借到,失望而归,很是遗憾。但每每面对父亲失落的眼神,看到父亲无奈的身影,看到父亲无助的背影,我们就会难过的哭起来。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仍忘不了父亲离开家去借学费和借米的背影,以及没有借到学费和借米时难过的身影!

  小时候,有一次帮生产队喂牛时,我实在饿了,吃了一小块牛饼,因为我好多天没吃饱过饭了。虽然,我早就听大人说过,人是不能吃牛饼的,因为,牛饼主要是用棉籽做的,人吃了牛饼后,会卡在胃里、肠里,很难消化,拉不出来,就会生病。父亲知道后,拎着我的耳朵狠狠打了我,并领着我去赔偿,这是我唯一一次挨父亲的打。父亲谆谆教导我,严厉告诫我,虽然家里穷,但人穷志不短,公家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拿。事后,我望着父亲已经走远的背影,委屈而伤心的哭了!我恨自己,从心底里不能原谅自己!

  小学时,一天放学后,我看见父亲独自坐在茅草屋前一块土砖上大口的吸烟,耷拉着头,不说话!我想父亲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我害怕极了,感觉天快要塌下来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被医院诊断为绝症。那天,对于父亲来说,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生死抉择!那时候的我,心已凉到了极点,两眼透着无奈、无助与绝望!父亲却没把病情当回事,他知道家里捉襟见肘,根本没有钱治疗,他也不想去治疗。他唯一想到的是自己万一活不成了,也要把房子建好了再死,让一家老小不再遭受日晒雨淋和严寒侵袭之苦!于是,父亲带领我们用脚踩和手揉等原始方式搅拌泥巴,父亲把和好的泥巴用手使劲的灌进木制土砖坯模具里,用细铁丝削平后,向上把四、五十斤重的模具举起来,再走几十步路,然后,弯腰将模具轻轻的倒扣在平坦的地面上。每天,父亲不断重复这个劳累且纯苦力的动作,每次做成三块土砖坯,每天要做好几百块。做好土砖坯后,还要抓紧时间晾晒。土砖坯晒干后,再放进窑里用稻草烧成红砖。红砖质量虽不太好,但好歹盖了三间“砖房”,解决了住房的大难题!在那个寒风怒吼的冬季,我们家终于可以安全过冬了,不用再遭受雨水淋湿和寒风冰冻侵袭了,全家人心里都暖融融的!几十年过去了,父亲虽身患绝症,却依然咬牙托举四、五十斤重的土砖坯模具艰难的、吃力的向前行走的背影,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

  父亲始终相信“勤劳能够致富”。父亲多次说,他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创造一切。那个时候,家里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父母身上。特别是分田到户以后,父亲经常饿着肚子去干农活,带着我们一家老小艰难度日!父亲非常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干农活,很晚才回来,父亲仿佛就是一头只知道干活的老黄牛,起早摸黑,不辞劳苦,无怨无悔。从我有记忆开始,我经常半夜三更睡了一觉醒来后,才能见到从田地里干活回家的父亲,他推门的声响时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映照着他那疲惫而瘦弱的脸庞和瘦小而刚毅的身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父亲种的粮食、油菜、棉花、黄麻、苎麻、水果等经济作物,还有自家菜地里的各种蔬菜,产量都比其他邻居高一些,有些产量还高了不少,从此,我家的境遇也在慢慢好转。

  我刚上初中那年,一个寒假的下午,刚下完大雨,家里来了两个操外省口音的讨饭人,那两人说,已经两天没吃饭了,父亲深知没吃饭饿肚子的滋味,非常可怜和同情他们,便亲自烧火做饭。父亲在最短时间内煎了两大块糍粑,把家里仅有的二个鸡蛋也给煎了,两个讨饭人吃饱了饭,临走前,父亲又给他俩各一口缸米,两个讨饭人感激涕零,异口同声的对父亲说,“你是个大好人,儿孙将来要做大官的,一定会骑着高头大马回来的!”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父亲的儿孙们尽管没有骑着高头大马回去的,但在我思念父亲时,那两个讨米人感激的话语仍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好多个冬季,父亲参加完公社和大队的冬修水利任务后,都要利用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去冰冷刺骨的湖里挖湖藕。我陪父亲去挖过一次,北风刮得凉飕飕的,直往衣服里灌,风吹到脸上,象刀割一样的痛。身上穿的一件破旧棉衣,脚上穿的水鞋,根本抵御不了那瑟瑟的寒风!湖中的泥土被冻成了冻土,父亲在使劲的挖,吃力的挖,拼命的挖,也没往泥底里挖下去多少。我拿起铁锹,试着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铁锹,铁锹却纹丝不动的,根本进不到地里。我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但还是挖不进去。我看了看父亲,他还在一锹一锹的吃力的往下挖,还在咬牙切齿的坚持,我十分佩服父亲的干劲和毅力。父亲是想多挖点湖藕,多换点钱,改善我们家人的生活。每年冬季,父亲都要在过年前连续挖好几天湖藕,每次望着父亲挑着箩筐疲惫不堪远去挖湖藕的背影,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年来,我永远都忘记不了父亲肩挑湖藕的那个矮小却很高大的身影,那个稍有驼背却伟岸俊毅的背影,是那个寒冷的冬季我眼中最美的风景,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画面,永远镶嵌在我脑海里,定格在我记忆中,永远不能忘怀!

  上高中那年寒假的一天,因为天下大雨,不能出去干农活。我正聚精会神给一位女同学写信时,父亲出现在我身后。我发现父亲后,心跳火速加快,脸胀得通红,呆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我想,按父亲的性格,父亲肯定要严厉训斥自己了。我写信的内容,虽然没有出格的话,但肯定都是不合适的,况且,都被父亲看到了,然而,父亲并没有批评我,只说了句,“学习要刻苦努力哦,考上了大学,人家才会理你呢!”话语虽质朴,却掷地有声!我望着父亲离开房门时的背影,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我发誓,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然而,命运捉弄人,我虽然用力了,但高考还是以失败告终。高考落榜后,我报名应征入伍了。离开家时,父母亲送我到县人民武装部,乡里派来送我的车子越走越远了,我依稀还能看到父母亲急速的向着车子行驶方向移动的身影。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早上,我的眼泪涮的流了下来!风刮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流泪的双眼,在大风的摧残下,格外的刺痛。下午,我转乘县里的送兵车去岳阳市火车站时,我打开车窗,向父母亲告别,父亲则大声叮嘱我:“到部队后好好干,干出点名堂来”。我使劲的点了点头。父亲的话,在那个寒冷的上午,听上去是那么的温暖。车子走远了,父母亲又追着送兵车步行了一段路,我回过头,依稀还能看到父母亲步履蹒跚的背影,不知怎么的,那一刻,我眼睛再次湿润了,我感觉有些对不起父母亲,家里最缺劳动力的时候,父亲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参军,远赴一千多公里外的祖国南疆边防,心里突然间有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愧疚!但我仔细一想,我是对得起父母亲的,在家庭和祖国之间,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祖国,我把对父母和家庭的“不孝”转变成了对报效祖国的“大孝”。

  我当上军官后,每次回到老家,父亲从不过问我职务升迁和工资待遇,说得最多的,就是叮嘱我做好人、干好事、管好嘴、管住手、不占公家便宜、不犯错误。前些年,我身边不时有同学、战友和同事身陷囹圄,成了罪犯,令人痛心!父亲的不断唠叨、提醒和教育,使我更坚定了信仰,抵挡了诱惑,理解了责任,感悟了担当,明白了真谛!父亲的不断叮嘱和唠叨,是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我带大儿子回老家,父亲提出要照相。我见父亲抱着孙子哼着歌,一路上步履轻盈,很是兴高采烈的样子,特别是父亲抱着孙子在堂屋前照完相后带着孙子出去玩的背影,至今让我泪目!因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是父亲最后一次抱孙子,竟成了与孙子的诀别!后来,我参加战区大比武集训时,父亲病倒了,病得很严重,已经瘦骨嶙峋,我请了少有的一次探亲假回老家陪护。一天,父亲醒来了,指着枕头底下,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儿呀,你数数,从你回家那天开始捏的,如果够了25个,你就该回部队了”。原来,父亲是怕我耽误回部队,每天从昏迷中醒来时,就用冰凉的手捏一个小纸坨,足足捏了25个……。我按时返回了部队,顺利参加了集训和大比武,当我手捧三等功军功章时,却接到了父亲撒手人寰的噩耗。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母亲说,父亲走时眼睛都没闭上!父亲抱着我的大儿子照完相后的背影,竟成了永别,父亲冥冥之中好象有预感似的!父亲在病床上与疾病作斗争的背影,病入膏肓仍在关心儿子工作的身影,让我痛心、揪心、扎心!

  父亲虽一生平凡,但在我眼里,父亲是有爱心的、可敬的和伟大的,是勤劳节俭、甘于奉献和有担当的!父亲庆幸自己有个当军官的儿子,任何场合都说自己的人生感到了满足!父亲的人生短暂,离开我们已近二十年了,但那高大而伟岸的身影,犹如一座闪光的灯塔,永远引领着我前进的方向;那熟悉的稍有驼背的背影,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深处,犹如一盏永不泯灭的明灯,永远照亮着我的前行之路。父亲的“勤劳节俭、担当奉献、乐于助人、廉洁奉公”的良好家风,是传给我的最好礼物,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教我怎样做人和做事;时时激励着我,要懂得感恩,努力奋斗,扎实工作,无惧艰险,迎难而上,矢志向前……

 

  作者简历:程奇伟,军转干部,公务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多篇,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发表文章数百篇,多篇文章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