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史话(连载之七)
作者:张双锁
第七章 秦汉时代(前221——公元220年)
六盘山古称陇山,亦称大陇山;其南端古称小陇山,亦称关山。秦汉时代,有木峡道、鸡头道、番须道、陇坻道四条古道贯穿关山东西;在关山东麓从宁夏固原到陕西宝鸡,又有回中道贯穿上述四条古道,史学界称之为“秦汉陇山古道”。其中鸡头道、番须道穿越庄浪全境。秦代,在庄浪境内置水洛亭、受渠亭和街泉亭。汉代,在庄浪境内置方城、街泉县、兰干县、显亲县和显亲侯国。
鸡头道与番须道
鸡头道,因鸡头山而得名。其山以泾水之源为标志。据《山海经》记载,泾水之源在高山(今米缸山)。但据明代《平凉府志》记载,鸡头山与高山却并非一山。且看其文:“又北曰乌龙山,其上曰笄头山,下有百泉流为泾,今号南山。河底西北[高]山,《山海经》所称也。”比较而言,《山海经》所说泾水之源当为泛称,而《平凉府志》所说泾水之源当为确指。故而鸡头山又有峣山、奚山、幵(jian)头山、薄落山、笄头山、牵屯山之称。以鸡头山为标志,鸡头道东口当为崆峒山前峡,西口当为宁夏泾源与甘肃庄浪接壤的凉殿峡。此峡唐代称安化峡,故而鸡头道又有安化道之称。据《史记》记载,黄帝、秦始皇曾登临鸡头山。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东汉建武八年(32),隗嚣为阻汉军西进曾分兵镇守陇山诸道,其中就有鸡头道。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李晟尝撼大木塞安化峡隘处,虏过悉焚之”。又载:吐蕃于“贞元三年入关山宝鸡,掠汧阳、华亭万人,置于安化峡,令东向辞国,众痛哭,投崖谷死者数千”。《续资治通鉴》说:“安化峡一带,上隔陇山,并通水洛城,即唐吐蕃出入之路”。元初蒙古军在六盘山建立军事基地,在庄浪南湖镇置庄浪路,又把凉殿峡作为避暑胜地,建有清暑楼,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曾在此避暑。
番须道,因番须口(亦称陇山口、张棉驿,今称店峡)而得名。从庄浪韩店镇起步,经店峡,逆南洛河而上,过盐场子,越甘肃华亭五台山,过罐子峡,可直达麻庵河谷。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东汉建武八年(32),刘秀御驾亲征,隗嚣“守番须”,迫使汉军败退。同年,汉将来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隗嚣惊呼“天兵至矣”!三国时,街亭之战,就发生在番须口之前的韩店镇,因为只有“塞番须口”,才可扼番须道,舍此别无它途。据《旧唐书》记载,唐贞元三年(787),吐蕃沿番须道越关山围攻华亭,唐将王仙鹤率兵民三千多人困守孤城,四天后城破,吐蕃“焚庐舍,毁城壁,虏士众十[之]三四,收丁壮弃老而去”。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30),吴璘率军大举反攻金兵,已收取关陇3军14州。而当攻下瓦亭(宁夏西吉什字镇)、德顺州(宁夏隆德)后,金兵退居水洛城,正打算从番须道逃跑时,宋廷却下了班师的诏令,吴璘挥泪而归,反遭败退的金兵伏击,致使宋军损失3万之众,所收之地也被金兵重新占领。
行政建制
水洛亭、受渠亭、街泉亭和方城。秦襄王兼并“西戎十二国”后,于庄浪县水洛城置水洛亭、南湖镇置受渠亭、韩店镇置街泉亭,这是庄浪最早见于史册的三个县级以下地方行政建制。汉代称南湖镇为方城。从这里残留的半截汉城墙来说,不只有版筑的痕迹、赭色土和砂砾,而且还夹杂着带有绳纹的红陶片。秦汉时代,庄浪森林密布,“民以板屋”,衣食无忧,“富甲天下”。
街泉县与兰干县。为适应“凿空”河西、征服西域的迫切需要,西汉时升街泉亭为街泉县,隶属天水郡管辖。东汉末,因60多年的羌人之乱其县名存实亡。此外,西汉时天水郡有一兰干县,其治地新编《甘肃通史》以佚失之县记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此县治地当在庄浪南坪镇。南坪,因地处南洛河之坪而得名。西秦时有一南平郡,出现在《资治通鉴》中,《陇右名物大观•地名篇》将其治地记载于水洛城,而从书中所述来看,当在南坪镇。从汉字通假角度来说,由兰干县到南平郡、南坪镇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南与兰,以音通假;干与平,以形通假。按照“闻疑载疑”的原则,姑且记之,留待后人考证。
显亲县和显亲侯国。东汉初,称霸河西五郡的窦融,因与刘秀联手剿灭隗嚣而被封为安丰侯。其弟窦义被封为显亲侯,其侯国治地在庄浪万泉镇徐家城村。与此同时,又设立显亲县,其治地亦在徐家城村。清代乾隆年间《秦安县志》曰:“徐家城,显亲故城。”《陇右名物大观•地名篇》曰:“显亲侯国,在莲花城之西。”后来由窦融之子窦固袭爵显亲侯,其国其县治地侨迁秦安叶堡乡金城村。窦家为皇亲国戚,历史上曾出过两位皇后。至今流传于徐家城村的民谣:“显亲峡里系带子,徐家城生太子”,即指此而言。徐家城残留的汉城墙至今仍存。按照诸侯国的惯例,当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文化遗址与文物
秦代文化遗址,主要有水洛城、南坪刘窑王家坪、良邑樊川堡、南湖双堡子村等处。出土文物,主要有斜绳纹灰陶罐、印纹折耳罐、喇叭口细颈瓶、平口沿灰陶罐、蛋壳壶、灰陶鬲等陶器,有石锄、石劈斧等石器,有铜盔等铜器。
汉代文化遗址遍布全县,主要有南湖余家塬,良邑坪上地,水洛上王村,良邑陈家峡,水洛镇的贯坪、李堡、川口柳家,朱店吴家沟,卧龙张家山阳洼,万泉崔家塬,刘庙糜面洼等处。出土文物数不胜数,主要有彩绘陶钫、彩绘陶鼎、彩绘陶盒等陶器,有铜鼎、铜灯、桶状卣等铜器,有铁印、铁剑、铁犁铧等铁器,有石磨、石杵、石臼等石器,有琥珀珠、玛瑙珠、铜境等装饰品。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政协》《西部学刊》《华夏文化》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