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游之四:雄矣,太鲁阁
作者:安玉琦
太鲁阁的险峻、
雄奇、
绝美……
堪比云南中甸的香格里拉、
贵州荔波的大七孔之胜景……
如果说日月潭、阿里山以自然造化、浑然天成而取胜,那么太鲁阁便以人能胜天、独具匠心而出奇。
太鲁阁,地跨花莲、台中、南投三个县,所以被当地原住民称为“伟大的山脉”。据说伟大的山脉中居住着太鲁阁人信奉的彩虹神灵,若是谁人目睹了这长达20多公里且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鲁阁大理石峡谷,不仅饱赏眼福,而且好运连连。
我随着人流慢慢前行,一边观赏着,一边品味着:太鲁阁的险峻、雄奇、绝美……堪比云南中甸的香格里拉、贵州荔波的大七孔之胜景,但论人文景观它又略胜一筹。
位于立雾溪与老西溪汇流处的慈母桥——台湾唯一一座全部用大理石砌成的桥梁,再加上传统中国风格设计,使得山地慈母形象栩栩如生,走近她跟前,都会驻足瞻仰,心生敬意。
深藏于青山绿水之间的长春祠——古典式祠堂建筑,里面供奉着为修筑中横公路而殉职的212位英灵,来到这里,不禁叫人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蜿蜒曲折的九曲洞——如肠之回,如脉之曲,它是当年修路工人一凿凿一钎钎开辟出来的,进入其中,使人有种穿越时空、遨游迷宫的感受。
飞跨两山之间的铁链吊桥——延绵数十公里,看它的险要,使我想起了毛主席“大渡河上铁索寒”的著名诗句;若论它的功绩,可否用国民党新任主席洪秀柱就职典礼上的一段话来理会:“一位英雄,正像一座吊桥。他,以铁般的手臂,拉紧两山的高峰,让人们安全地通过,而自己却任由风吹雨打,忍受无边的落寞与凄凉。”依我所见,这座铁链吊桥就是固化的“英雄”!
但尤为教人敬佩的要数中横公路——从1956年到1960年,数十万从大陆来台的“老荣民”们,过去跟着老蒋打仗,后来跟着小蒋修公路,而当时修路技术极其落后,只能用铁锤砸、钢钎撬,手搬肩扛等原始作业方法,花费三年多时间,牺牲200多名老兵,才打通了这条300多公里长的中横公路。好歹蒋经国先生算为仁义之士,于是下令,为纪念因修路而殉职的工段长靳珩塑像立碑,并以其姓名命名了一座靳珩桥和一处靳珩公园,让历经沧桑的“老荣民”们得以慰籍。由此使我联想到川藏公路,那才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是,在那蜿蜒连绵数千公里的沿途地带,又修建了几处这样的纪念标志物呢?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