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宝岛游之五:多姿的石头

宝岛游之五:多姿的石头

 

作者:安玉琦

 

  在台湾,

  我们看了不少的石头……

  真的不得了啊,

  坚硬的石头一旦活化起来,

  那种魅力是无限的、

  又是美妙的……

 

(一)

 

  在台湾,我们看了不少的石头。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叫作《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还有部电影叫作《疯狂的石头》。真的不得了啊,坚硬的石头一旦活化起来,那种魅力是无限的、又是美妙的。

 

  愚系俗人,原本对石头无所研究,但见得多了,亦生发些许感慨:奠基石支撑大厦,路沿石守护马路;玉石供人观赏,陨石供人研究;泰山石功可避邪,灵璧石委以摆设。

 

  缅甸的璞玉石硕大无比,晶莹剔透,闪烁着诱人的光环;韩国的火山石随处可见,乌黑铮亮,显露着神秘的色泽

 

  而云南路南的石林,那才是天下难觅的石的森林呢!只要你登上高处,俯瞰石林全貌,定会叫你惊心动魄、感慨万千的!这里的石头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有的石头气势磅礴,有的石头情深意长;有的石头似是而非,有的石头惟妙惟肖……仰之,观之,实在让人着迷啊!

 

  还有山东长岛的月牙湾,那里的鹅卵石才叫有灵气呢!漫滩的鹅卵石大小不一,但均光滑圆润,而且个个成器。她们蜂拥着,戏耍着,使得海水也舞动起来,歌唱起来。在这里,面对石头,那石头不再是石头了。那个大点的多像和尚脑袋啊,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教人心中有佛,莫大善哉!那个小的攥在手里,把玩起来,别有一份情趣在心头啊!

 

(二)

 

  再去看看台湾的石头吧,它们那样地独特、逼真。最著名的要数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处),是由珊瑚礁形成的海蚀岩层景观。它是一个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公尺,远望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弓背而游,故亦称之为野柳龟。它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附近海岸的单面山,出现了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由于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硬度岩层上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岩层景观。

 

  进入公园,不远处,矗立于第一景观的那块巨大的岩石,名曰:女王头。她高大两米,亭亭玉立,活像一位髻发高耸,挺胸昂首,美目远盼,高贵优雅的女王。她无疑是该园最出彩的“名片”,引得游人驻足观赏,并竞相与其合影留念。

 

  沿着高低不平的岩石小道往海滩上走去,那些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海蚀石玲琅满目,目不暇接,令人惊奇不已,叹为观止:那一尊尊香菇样的礁石(它叫蕈状岩)鳞次栉比,巍然壮观;如果你亲近它,再去嗅觉它,真的会闻到一种带有海鲜的清香味。那一排排其底座如烧香的烛台,其顶上竖着椭圆形的岩石,活像燃烧的蜡烛,故称“烛台石”;假如你再羞涩地往“色诱”里去想,它又酷似少妇那饱满的丰乳,真是美不可言啊!

 

  什么叫流连忘返?当你置身于野柳这些精美的石头当中,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野柳,决不只是美丽的传说。只要你懂得欣赏,只要你用心意会,野柳的石头都是有名有姓的:有的像鲸鱼,烈马;有的像豆腐块,腊肉条;有的像仙女鞋,状元帽;有的像推演沙盘,台湾地图……大自然的造化,如此鬼斧神工,使得原本不起眼的石头都具象起来,给游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怡情且益智,何不优哉游哉呢?!

 

(三)

 

  另外,还有三处石头也值得一瞧。

 

  鹅銮鼻——其实是块巨大的珊瑚礁石。它凸显在台湾最南端屏东县垦丁海岸林立的群礁之中,高约50米,周长约40米,极其壮观。“鹅銮”在当地排湾人译为“帆船”之意,因此称其为“帆船石”;又因这里北接恒春丘陵,衔山环海,故而得名“鹅銮鼻”。但它之所以著名,全赖于那座大灯塔——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舰船测定方位的重要坐标点,塔身全体白色圆形,内分四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高24.1米,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上。塔内灯光每隔10秒自动闪亮一次,照射距离可达27.2海里,是目前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故有“东亚之光”的美称。

 

  但是,这座灯塔的建立却记载着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1867年(清同治六年),一艘美国商船从汕头开往牛庄途中,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漂到七星岩附近触礁沉没,船长夫妇及其船员(除一名中国船员逃跑外)被当地原住民俘虏杀害,后称为“罗发号事件”;日本琉球渔民在南岬一带也时常遇难,并引发了“牡丹社事件”。由此,美国和日本政府逼迫清朝政府在这里建立灯塔……由此,不禁让我心生怒火:现今中国强大、腰杆也硬了,能在南海我们自己的礁岛上建立航行灯塔,主动自愿地为全球服务,主动自愿地为世界舰船指航,哪有这样天下利好的事情?!然而,美帝和日寇及其走狗们却说三道四、胡言乱语,无端指责中国在南海搞什么“军事化”,还大放厥词说什么妨碍它们所谓的“航行自由”?!在这里,完全可以用毛主席的诗词来回应它们:“不须放屁”!

 

  然而,让国人振奋的是,20164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率军地有关部门领导赴南沙相关岛礁,视察和慰问驻守官兵和建设工人,同时了解南沙岛礁相关设施建设情况。据介绍,一批为国际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灯塔、自动气象站、海洋观测中心、海洋科研设施等项目建设正顺利开展。5个用于航行安全的灯塔已建成,其中4个已正式启用。这些必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提升南海水域航海保障能力,同时表明了中华儿女捍卫南海主权、坚守祖业的坚强决心,更是对美日菲强有力的回击。

 

  石梯坪——是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一片片凝灰岩石。因为这一带海岸岩层间软硬的差异,且经长年海蚀后,使软的内凹,硬的外凸,岩石再以一定倾角向东南方的海中倾斜,所以形成了石梯状形态。早在光绪年间,清政府统领吴光亮率兵在此开路时,发现一排排石头类似阶梯,故称此地为“石梯”海岸,以后才被正式命名为“石梯坪”。据说,1543年,一艘前往日本的葡萄牙船只经过这里时,船员们从海上观望到这里的秀丽景色,纷纷赞美这座石梯岛“福尔摩沙”,意思是“美丽之岛”。

 

  我站在石梯坪怪石林立的海岸上,面对碧波万顷、浩瀚无垠的太平洋,看海浪拍岸,望海鸥翱翔,体味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太平洋足够大……”的深刻含义,教人心胸坦荡,襟怀敞亮……

 

  雨伞石——我们从花莲前往台东的半途中,大巴暂停成功镇平衡岩公路边上,蓁蓁叫我们下车去观赏一块石头,说它叫雨伞石,也叫石雨伞。因为时间短暂,我们便急匆匆地沿着木板栈道慕名而去,争睹她的芳容。我近前一看,雨伞石着实迷人:她活像一位伫立于海边的窈窕淑女,冒着蒙蒙细雨,望着窄窄的海峡,面带浅浅的乡愁,思盼着何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美梦呢?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