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游之六:宏敞与隐秘
作者:安玉琦
至于台湾,
自然景观固然可圈可点,
但人文景观——
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一)
在国民党著名人物中,最让国人敬仰的要数孙中山了。所以,到台湾来游览,“国父纪念馆”是必定要瞻仰的,就像我们到南京游览,必定瞻仰“中山陵”一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不仅缔造了中国国民党,而且推翻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不仅创建了“三民主义”思想,而且还是“联俄联共”的倡导者。因此,孙中山被中国国民党尊崇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则称其为“革命先行者”。尤其是孙中山“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经典名言,仍然激励着有良知的国民党人和忠诚的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而砥砺奋斗。
在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国父纪念馆”,迎面那尊孙中山先生端坐的铜像(高5.8米,重达17吨),顿时让人肃然起敬。他那端庄的身姿,凝重的神情,睿智的目光,齐整的短髭,无不闪耀着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让人仰之,敬之,还畏之。如若不信,请看看持枪护卫左右两旁的卫兵,立正姿态,表情严肃,如果不看他眨眼,如同雕塑一样,个数小时不会晃动身体一下,这不光是礼仪要求,更是敬畏精神使然。
而且,在这里每隔一定时间,就会举行三军仪仗队交接仪式,但不像“总统府”卫兵交接仪式那样轻松、愉悦。它不仅礼仪繁杂多变,而且行礼者严肃庄重,表现出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缅怀孙中山先生光辉业绩的礼拜仪式,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居然被取消了,直到马英九执政后才得以恢复。可是,在蔡英文2006年“5.20”上台之前,就有民进党“台独”败类叫嚷,要“去孙中山化”。但是可以断定,如果民进党执意搞台独、分裂国家绝对没有好下场,只是死路一条!
在这里,我们要奉劝那帮“台独”的不肖子孙们,只要用心阅读台座上镌刻着孙文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中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这段话,或许会给你们指点迷津的。上面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台北市有个著名的广场,原来叫“中正广场”,现在叫“自由广场”,原先是为纪念蒋介石建造的。在25公顷的园区里,座落着中正纪念堂、中正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国家大剧院、国家音乐厅,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动广场、文艺表演中心。整个建筑设计,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精神,具有庄严而独特风格。其主要建筑也是采用中华文化风格,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自由、平等之青天白日色调,或许这就是国民党称之为“蓝营”的来历吧。
在这个广场里,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正纪念堂”。它于1980年完工并启用,是台北市最宏大的纪念性的建筑,也是台北市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可是,到了2007年12月7日,民进党执政者陈水扁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愚惑民众,大搞所谓的“去蒋化”和“去中国化”,在他即将下台之际,将中正广场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个大字换成了“自由广场”,广场上的“中正纪念堂”也改成了“台湾民主纪念馆”。
我们到达这里,“中正纪念堂”(马英九当政后,于2009年7月20日晨,卸下“台湾民主纪念馆”,又将“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挂上,正式恢复原名)不巧刚刚闭馆,只能观其外表而不知其里了。据内行人介绍,“中正纪念堂”建筑格式采用了天坛之顶、金字塔形状,主体部分为白色大理石石墙,八角形塔顶缀以宝蓝琉璃瓦,这个建筑显得古朴、典雅而又庄重、神秘。纪念堂建于三层宽广基础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宝顶为八角形,代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并造成多数“人”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纪念堂的正门是朝西方开着的——因为大陆在台湾的西边——这或许意味着蒋介石念念不忘回归中国大陆吧?
(三)
来到台湾,必得看看那个最隐秘的地方——士林官邸。官邸就座落在福山山系的怀抱中,据说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保护神守卫着,绝妙的风水宝地。它占地甚广,分为山区和平地两部分。山区约20公顷,为警卫地带;平地5.2公顷,则是蒋家公馆及侍从住所。而整个园区又分为外花园、内花园,里面古树参天,群花斗艳,芳草竞秀,还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在槟榔树掩映下的蒋公馆,是一栋二层小洋楼,西式建筑风格,墨绿色墙壁,灰白色瓦顶,明净的玻璃门窗,白石栏杆,旁边有门岗,并非多么豪华奢侈的小院。这就是蒋介石夫妇居住了26年的家。1996年,官邸首度对外开放。
在蓁蓁的带领下,我们先进入第一道关卡,就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你看看大门旁边那个不起眼的岗亭,看似很简单,表面就是用砖块砌起来的,其实它里面是用钢板包扎焊接起来的,真的固若金汤啊!它不仅可防可守,还可逃遁,亭内那块四方地板可以升降,情况紧急即可入地道进行防卫。都说蒋介石阴险狡诈,由此可见一点不假。
我们正信口说笑着,蓁蓁却催促我们去看车库里停着的那辆轿车——凯迪拉克【EG1023】5031cc四门七人座豪车,崭新如初,整个车身包括玻璃、轮胎都是防弹的。宋美龄在台湾期间,一直乘坐这辆车。
睹物思人——听蓁蓁解说,蒋介石1975年4月5日病逝,同年9月,宋美龄就去了美国纽约,过起幽居静养的生活。这期间,她只三次回到台湾,一次是1976年蒋介石逝世周年纪念,二次是1986年蒋介石百岁冥诞,三次是1994年探视重病的外甥女孔令伟。现在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官邸只能权作游览看点了。
然而,宋美龄特别喜欢玫瑰园。玫瑰园里,玫瑰花有400多个品种,其中最吸引民众的就是彩虹玫瑰,每片花瓣上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互不染色,十分娇贵,据说是宋美龄亲手所植。我们进入玫瑰园,正值玫瑰怒放,香飘天外,莺飞蝶舞,虫鸣鸟唱,让人赏心悦目。那些爱美的姑娘也学着宋美龄的姿态拍照留念,以示表达对宋美龄女士的敬仰之情。而那个小菜园特别接地气,各种蔬菜油绿茂盛,各等瓜果润嫩丰腴——这里曾是蒋介石夫妇闲暇时劳作、锻炼身体的地方——是否诠释着无论伟人还是平民,只有热爱土地,辛勤劳作,才能收获成果,享乐人生幸福。
不过,蒋介石夫妇最爱去的地方则是“凯歌堂”,每周都要到这里做礼拜。是来净化心灵呢,还是回顾历史功过?旁人不得而知。但据《绝密资讯》刊文称:台湾首度解密蒋介石临终遗言,他是这样说的:“中共有多少能者,我都不放在眼里,唯有毛泽东能把我挤到这几个小岛上。毛先生才是伟人啊,我干了一辈子坏事,愧对国人,愧对毛先生。”真是人之将逝,其言也善啊。蒋介石最后说:“没有毛先生,中华就四分五裂了。我死后,请把我的灵柩朝着北京摆放,我向毛泽东请罪。”
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作比较,深感自愧不如,但蒋介石亦绝非凡人。台湾民间传说他是龟精转世,虽然不太中听,但确实有“天子”气象。就在他1975年4月5日逝世的那天,原本晴空湛蓝,万里无云,可是突然间下起雷阵暴雨,而且彩虹贯天,让人们觉得神秘而不可测。据八卦人士解释,这场超豪大雨,要么因“蒋公”伟人过世而天地同泣,要么就是他坏事做尽遭受天打五雷轰。此言虽然对逝者不恭,但反映出蒋介石在台湾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太好。据廖信忠先生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一书中写道:“蒋介石给人的感觉,不轻易与民同乐,永远高高在上,尊爵不凡,让一般民众觉得非常遥远。”是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千年古训,遗忘不得。因为民意不可欺呀!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