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下篇)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下篇)

 

作者:安玉琦

 

  新疆是个好地方,

  最具标志性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火焰山,

  整个山像一场正在延烧的大火;

  一个是葡萄沟,

  长十余里,

  种的都是葡萄……

 

(一)

 

  吐鲁番所谓“火洲”,只有到了火焰山跟前,才真正感受到它的滋味。我们刚下空调大巴,便不容商量地把你推进露天桑拿。古丽告诉我们,到了夏天,这里最高气温可达50多度,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到了山顶就高达80多度了。其实,早在唐朝岑参就作诗说过,“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还说,“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然而,现今的火焰山,使之国内外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这次,我也跟着来了,就是想体验火焰山的厉害。在车上,古丽向我们讲述了火焰山最早的来历:火焰山,古书上称之赤石山,维语称为克孜勒塔格,也就是红山。据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托克喀拉汗为除害安民,便特派哈拉和卓去降服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里,被哈拉和卓追杀致重伤,一路西逃,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族人把这座山叫作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至于《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一般人大概略知一二。但古丽不厌其烦,照样讲得津津有味:当年,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仓卒之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由此形成火焰山。然而,烈火熊熊燃烧,终日不灭,阻隔着唐僧师徒西去取经之道,于是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连扇三下灭了大火,冷却后的火焰山,就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模样。

 

  本来是车览火焰山的,因为这里还有个自费项目,参观洞窟,所以车停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盗铁扇灭火外景地广场上,这里还有一组唐僧取经群塑,是为纪念《西游记》的拍摄1998年修造的,如今也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必游景点。古丽指定这里是集合地点,然后把我们自费的领到洞窟园区门口,与收票员交接,我们依次进入,自由活动。里面洞窟不少,但损毁的面目全非,那些最著名的雕像多被外国强盗掠走了,只剩下残缺,让人见了心痛得流血,所以我没有心情看下去,便出来多看几眼火焰山吧。

 

  “火焰山真是一个奇观。”

 

  “整个山像一场正在延烧的大火。凡火之颜色、形态无不具。有些地方如火方炽,火苗高窜,颜色正红。有些地方已经烧成白热,火头旋拧如波涛。有一处火头得了风,火借风势,呼啸而起,横扯成了一条很长的火带,颜色微黄。有几处,下面的小火为上面的大火所逼,带着烟沫气流,倒溢而出。有几个小山岔,褶缝间黑黑的,分明是残火将熄的烟炱……”(汪曾祺《天山行色》)

 

(二)

 

  吐鲁番所谓之“绿洲”,或曰“火洲”的“桃花源”,你来了葡萄沟便会不言而喻。

 

  “火焰山下,大戈壁上,有一条山沟,长十余里,沟中有一条从天山流下来的河,河两岸,除了石榴、无花果、棉花、一般的庄稼,种的都是葡萄,是为葡萄沟。

 

  “葡萄沟里到处是晾葡萄干的荫房。——葡萄干是晾出来的,不是晒出来的。四方的土房子,四面都用土墼砌出透空的花墙。无核白葡萄就一长串一长串地挂在里面,尽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把它吹上四十天,就成了葡萄干,运到北京、上海、外国。

 

  “吐鲁番的葡萄全国第一,各样品种无不极甜,而且皮很薄,入口即化。吐鲁番人吃葡萄都不吐皮。因为无皮可吐。——不但不吐皮,连核也一同吃下,他们认为葡萄核是好东西。北京绕口令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未免少见多怪。”(汪曾祺《天山行色》)

 

  引出上文,是想顺着汪先生的说教实地看看,不逮沾个“英雄所见略同”光环的?!

 

  我们跟着古丽走进葡萄沟观光区,它始建于19813月,到了19883月,彭真委员长亲笔题书了“葡萄沟”——我站立于此,不禁想起唐朝诗人王翰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恍惚觉着葡萄美酒香气就缭绕在面前,让人如醉如痴;而驰骋疆场的将领那种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又让人惊心动魄。

 

  古丽见我懵懂着,便告诉说,其实呢,在唐朝,吐鲁番适合酿制葡萄酒的葡萄并不多,因为这里的葡萄大多含糖量高,口味太甜,所以不太适合做葡萄酒。王翰所说的葡萄酒大概是葡萄汁料吧?但是,现在已经创研出了像楼兰、驼铃、天龙、新葡王、新金源等干白干红著名品牌,另有甜葡萄酒、冰葡萄酒、蒸馏葡萄酒等等,还有葡萄罐头、葡萄酱、葡萄饮料等30多个品种,并且远销国内外,也让我们的吐鲁番蜚声中外。

 

  听听,古丽话语中无不透露着自豪与骄傲,所以一股劲地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好东西,吐鲁番不仅有珍珠玛瑙葡萄、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的葡萄,可以说,各种葡萄集大成于此地并且闻名于世呢!看看,都溜“哈喇子”了吧,但莫急,到了园区,任君品个够,吃个饱,还不收一分钱。

 

(三)

 

  我们跟着古丽来到观光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5米、宽18米的号称西域第一堡,其结构精巧,造型独特,外墙用维族花砖雕刻而成,顶端有清真寺和葡萄晾房标志的泥土色大门门楼。初次置身于此,恍有隔世之感。而且,里面布局着很多好玩而又奇特的景点,比如千米葡萄长廊、葡萄晾房、斗鸡场、阿凡提故居、巴依豪宅、古代县衙等等。因为时间有限,我重点参观了千米葡萄长廊、阿凡提故居、巴依豪宅和古代县衙。

 

  当你走进千米葡萄长廊,这个绿色天地会让你顿时心旷神怡,欣喜不已。眨眼看去,各种葡萄绿植似乎一个模样,其实呢,细细观之,它们的藤枝色泽、叶片厚薄、脉络深浅、甚至连根根须丝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结出的葡萄也千姿百态,尽显着各自的卓悦风采,牵着你足步难移、欲罢还休。

 

  来到阿凡提故居大门口,我忽然见到阿凡提和它的小毛驴,分外地高兴。这是因为我在部队时曾发表过《阿凡提处长》的小说,那是正处极左时期,所以被定性为假借阿凡提之名,实则挖苦讽刺领导干部,因此在千人礼堂大会上,受到首长不点名批评,当场我吓出一头汗,心想“等着处分吧,不责令转业就算烧高香了。”可是,心慌意乱几多日子,也没见“下文”,后来听说“念其初犯,以观后效吧”,便不再追究了。

 

  眼前这个阿凡提和它的小毛驴,如同我遇见了久别重逢的亲密战友,此时无言胜有声,那就搂抱吧,那就贴脸吧,还有合不够的留影,回家后整理出一册影像专辑,时常翻看,不禁哂笑——岂敢与阿凡提自诩?

 

  阿凡提“老先生”可不是一般的凡人,他出生于17世纪当地贫苦农家,6岁读完私立学校,11岁开始学习古兰经,17岁便可翻译阿拉伯语言书籍。由于当时吐鲁番王巴依和官商相互勾结,残酷欺诈压迫百姓,阿凡提对剥削者深恶痛绝,便用极其独特的语言,无情地讽刺、鞭挞那些为富不仁的达官贵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坏蛋们,极力为老百姓撑腰打气、仗义执言,因此深受劳苦大众的爱戴和赞誉。

 

  阿凡提故居这里人气火旺,而巴依豪宅这里则人面冷漠。这座巴依豪宅是园区里最奢华的建筑,都是用砖雕和木雕建造起来的,其雕刻艺术堪称世界绝版,让人叹为观止,又让人愤恨不已。这个巴依老爷的生活则更为奢侈,拥有三房四妾、佣人数百,土地成片、牛羊成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走进巴依老爷寝室,眼见雕刻精美的大床上,铺着好几层花花绿绿的绫罗绸缎,其上端坐着一位装束古典、娇小艳丽的新娘,眼神如钩望着你,可以上床跟她合影留念,暂且成全“鸳鸯梦”,但得留下50元“逢场作戏”之银子。听说至此,我赶紧跨出门槛,唯恐“艳福不成”,反丢了老脸就不划算了。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县太爷。县衙古里古气一直原始着,这是后人为纪念当时那位公正廉洁的县太爷而保全的。进入公堂,可见一个水缸,里面乘着凉水。据说这位严正的县太爷有个特别习惯,在审判官司时,就把两只脚泡在凉水缸里,因为吐鲁番炎热得厉害,他怕误判官司,所以把脚泡进凉水里,以此保持头脑清醒。公堂里面有一组当时县太爷办案时的模拟场景,而那个被告就是无恶不作的巴依老爷,原告呢,就是嫉恶如仇的阿凡提。

 

  看到这个场景,真是让人解气!

 

(四)

 

  最后的晚餐,我们美食于“东南风庄园”,其标志物——天下第一馕,活像挂在天上的圆盘,就连十五的月亮,也小它好多圈。古丽安排这里作送别宴,想必寓意深刻而美好,因为今晚1953就要开赴甘肃嘉峪关,是让我们乘着满月,圆满结束新疆行程吧。

 

  然而,匆匆两日,刚寻着乐趣,却要离开,真是舍不得啊!正如歌里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我虽然初来乍到,但打心眼里信服。因此,也于新疆有了不尽的念想,但愿“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吧!(朱元璋《庐山诗》)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们一再激励老年大学音乐班的“蔺聪明”(因为蔺先生光头,面相先生说光头聪明,故谓之。另有歌友则称其“张秉义之徒”,倒是真切),演唱几首新疆民歌,以示对古丽的感谢。蔺聪明不负众望,先唱起《阿瓦尔古丽》,这一唱,使得导游古丽喜笑颜开,手足舞蹈着,大巴车里满溢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而后,蔺聪明稍加酝酿,又欢快动情地唱起《阿拉木汗》。我觉着《阿拉木汗》与导游古丽形象颇为贴切:

 

  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

  她的眉毛像弯月

  她的腰身像棉柳

  她的小嘴很多情啊

  眼睛能使你发抖

  ……

 

  【赘语:《公众号“西越sd”》坦言道,去了新疆才知道,中国有多大,光一个新疆,就够你玩大半辈子。余有幸玩了“北疆”,但听说“南疆”更好玩,几度欲往,因故未成。但愿“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吧。要不,咱先《坐着火车逛西北》吧!】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