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学人品行

学人品行

 

作者:罗里宁

 

  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是个学养深厚的谦谦君子,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这样说:“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叶老为文十分严谨,严谨到就连标点符号都要认认真真的描,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有人拜访,告辞时,他一定要远送,阻拦也没用,“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中国人知礼节,讲礼貌,这样的好传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继承下来了。——诚实待人,认真办事,礼貌周全,是叶圣老的品行。

  著名学者、大书画家启功先生,书法别具一格,是许多人追求的珍品,现在已经卖到天价。我不记得是在那儿看到过的文章,里面有这样意思的话,说启功先生为人谦逊、和蔼。因为名气大,向他求字的人不胜枚举,让他应接不暇。启功先生性情温和脾气好不欲拒人,对求字者不会推辞,为人写字也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有时给人家写字要写到手腕发麻。我们看到有的“书法家”,字写得不怎么样,价倒是不便宜,一平尺动辄成千上万,让人不知所措。——温和宽厚,不计得失,成人之美,是启功先生的品行。

  大学者、著名作家钱锺书杨绛二位先生,学问好,名气大,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先生伉俪。钱锺书先生长篇小说《围城》,解禁出版时就风靡整个中国大地,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他是中国少有的能同时使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英语写作的学者。他的学术著作《管锥编》和《谈艺录》,正是用文言文写就。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立论精辟,诙谐幽默,很能启迪人的心智。杨绛先生更是了不得的才女,她早年从戏剧开始文学创作,继而写散文,写小说,写文艺评论,各个方面都取得不凡的成就。散文《干校六记》,用质朴的文字回忆“文革”经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让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暴能有所认识。长篇小说《洗澡》,把解放初期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的各种表现,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在苦笑中多出一分同情。杨绛先生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年轻时就翻译英文作品,年近五十自学西班牙语,翻译塞万提斯文学名著《堂吉诃德》,被西班牙政府授予国王勋章。这个译本至今仍被公认为比较理想的中文译本。

  坊间对钱锺书先生有些传言,传得最多的是他傲慢,其实不然,钟叔河先生就讲过,他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钱锺书家,第一次见到了钱锺书,在他的印象中,钱先生家没有佣人,泡茶奉客杨绛先生自己做。他们夫妇对人很客气,客人离开他们坚持送下楼。这样的客气,这样的真诚,怎么能跟傲慢扯到一块儿去?

  这对先生伉俪,头上顶着许多光环,是很值得炫耀的。可他们深居简出,为人低调,潜心学问,不事张扬,过着超凡脱俗的世外生活。然而他们又不是不问世事的书呆子,事实上他们还很关心别人。为了捐助贫困学生,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稿费版税都捐给母校清华大学,用于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奖掖贫寒优秀的学子,以“不言之教”和智者的关爱感染世人。在他们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个品行,就是有信必回,有求必应。钱锺书先生的书信,很多都是人家给他写信后的回信。他们淡泊名利,却愿意帮助他人,他们的同事、学生,还有邻居友人,都有人得到过他们的资助或者帮助,这在相关的文字资料中都可以找得到。像他们这样极具君子风范的人,竟然还要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攻击和污蔑,而他们的道德文章所散发出的光芒,是任何辱骂都湮没不了的。品行,不一定体现在大是大非上,还体现在日常琐事中,就说有信必回吧,这事看似简单,却未必人人都能处理周到,特别是有点名气的人,你给他写封信试试看?——品行,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更应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像以上说的那几个例子。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