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散文欣赏点滴

散文欣赏点滴

 

作者:梁耀鲜

 

  最近,有读者跟我交流,鼓励和略带夸张的言辞中表现出对我所写散文的兴致和关注,进而对怎样阅读好理解好那些文章,表达出由衷的好奇和真诚的意愿。在这里,我就像一个农人,把自己怎样翻地,怎样耕耘,怎样育苗插秧,还有做这些农活当中的体验和收获,用片言只语,勾勒其中的粗疏框架,描绘心中蕴藏的自创图画。由于笔力不逮,当然不乏浅陋和无知。

  散文来源于生活,能俘获人心的是同样生活中的不同感受,能为人称道的是不同感受中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散文在文学大家庭中是一支最为庞大的族系之一,从事散文写作的人很多,就像夏日的北海银滩,赶往那里的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人去游海,有人去照相,有人去野躺沙滩享晒阳光。游海的方式也不一样,有自由泳、仰泳、蝶泳,当然也会有狗扒的。所以,散文有范式吗?鲁迅早就说过,散文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铁凝也说过,散文河里没规矩。所以如何欣赏散文,胡适有关文学的理解值得我们参考。他说,文学有三种性:一是懂得性,就是要明白;二是要逼人性,要动人;三是美。所以他说,文学就是“好”的文章,“妙”的文章,“美”的文章罢了。大师们的这些话语,达地知根,给我们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了。

  其实,在散文创作实践中,我最注重的就两方面,就是散文的“真”和“美”,这两座山一直是我孜孜以求、攀登不止的高峰。

  “真”指的是取材真,感情真,还有表现真。我读过的散文不算少,真正能打动我、叫我手不释卷、难以释怀的,都是这类文章。林清玄的《幸福,其实在一粥一饭之间》有段话这样写道:“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哦--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因为到读小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尝过喝汽水到呕气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呕出来,不知道是何等幸福事。”这样的生活素材,看不到虚构和臆测,人事地景,都是客观存在的。作者那份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的真实情感,我们能在字里行间看到感受到。那自然质朴,近乎直白的表现形式,我们也看到了作者磨砺之功和笔力之高。读了这篇散文之后,当每次谈到幸福的话题时,我都会想起这段话。

  我喜欢的散文集,都有同样的特质,想象的东西,和真实存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冲击和感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朱自清的散文集《永远的背影》,季羡林的散文集《一花一世界》,写的都是自己的真实生活,亲身经历,爱是真爱,恨亦是真恨,不掺杂任何虚情假意的成分,我很喜欢。余秋雨虽是历史文化学者,但他的散文集《君子之道》,无论一人一事,无论一地一景,作者的情感是真挚的,是饱满的,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这些文章,就像星星一样,闪烁于天际,永远照耀着我们。

  我的许多散文,也还是严格忠实于这些核心要素的。《喜筵》写的是农村婚宴,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看完文章就相当走完了农村婚宴一个流程,文中所展现的每一个画面,你会感觉到它的真实和温馨。亲友帮工,热热闹闹;唢呐迎亲,喜气洋洋;让菜敬酒,礼数周到。整个篇幅,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己的认知和感动,贯穿始终。那是生活再现,真实记录,真实感受。写散文就是这样,作者的情感是否真实真切,犹如饭菜的味道究竟如何,读者品尝一口就能确切地知道,决然骗不了人。如果作者之所写连自己都无法认同,无法感动,却妄想于能感染读者,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最近我写的《年韵》《追寻人间烟火》《收藏春天》等等篇章,都是小切口大题材,小故事大格局,写人间烟火,展时代光华,这些文章很快被党报党刊刊载。

  散文的“美”也是我们十分推崇的。有专家说,散文要有散文的结构,有诗歌的语言,有小说的细节。这些说法虽有些偏颇,但也点出了一些散文的特点,道出了部分读者的期盼。散文之所以“美”,大概就是体现在这些基本要素中。

  梁晓声有一篇散文,题目叫《人生最大的寂寞是什么?》,文章虽然不长,但写得缠绕,巧妙,很值得研究和借鉴。文章开头说,“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中间首先写了一些大学生有书不读书而寂寞,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接着写了自己的父亲因为文盲读不了书而寂寞。近五十岁的男人了,他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再下来讲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因为被囚禁无书可读而寂寞。他的心经受了双重的寂寞的伤害。文章的结尾这样写:“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文章在取材上肆口而食,东一锤西一锒,事例都可以独立,但是都在紧扣题旨,前后呼应,完美地做到了不拘一格,形散神聚,是一篇成功散文的范例。

  我的《自由慢时光》《美心美食》《出发百色》等篇章,题材广泛,结构自由,但九九归一,红线贯穿,意境深邃,也算是既循规蹈矩又特点突出的散文。这些散文,我都像一个刺绣师,绣山绣水,绣榭绣亭,那朵芍药花,那棵老斜松,还有挂在右上角的红太阳,所有这些,点点线线,虚虚实实,都是为了表现那幅画中绣在左上角的那首诗,特别要表现的,是那个绣在最上面的朗然入目的标题。

  至于散文的语言,百家百样,各有特点。我还是喜欢汪曾祺的风格,朴素、平淡,韵味无穷。散文的细节描写,是优秀散文的重要标志。王安忆是大师,她的《说一说张爱玲有多 “俗”》,文中有许多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的片断,具体、形象、清晰,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是教科书了。

  写散文是一件幸福的事,读散文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正如看棒球比赛,你要先了解其相关知识和比赛规则。要欣赏散文,你也应该先花点时间,了解散文知识的一点皮毛,芝麻绿豆,这或许会更好些。

 

2023413

 

  作者简介:梁耀鲜,壮族,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