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寻梦圣井山

寻梦圣井山

 

作者:肖劲风

 

  浙南瑞安飞云右岸曹村镇,为闽东福建人迁徙的要冲。南宋王朝以临安为京都后,中原文化南移,使东海之滨闽越文化与瓯越文化在瑞安河海冲击平原交融升华。

1

  瑞安的曹村镇文化便是此文化升华的代表。南宋曹姓由闽入浙后,曹氏先祖曹仁贵在温州任职兵马司。曹仁贵虽然为武将,但深谙“学而优则仕”的古训,于是把其孙辈曹逢时送入乐清私塾,拜一位经学名师为师傅。曹逢时登科及第考取了进士,并成为朝廷官员。800多年历史长河中,曹村镇考取了82位进士,被后人誉为“中华进士第一村”。

  曹村镇不远处,便是圣井山。山下是幽静祥和的古村东岙村,国务院总理李强就出生在这个村落。

  圣井山海拔794米,在山巅平坦处,一座全部用石料仿木构的石殿矗立了千余年。圣井山石殿坐西朝东,山门、回廊、前后进院等建筑皆为石料构成。殿宇古朴庄重,结构巧妙而坚固。

  石殿神座后有一口泉井,终年不溢不涸,水位不变,清澈甘甜,被誉为“圣泉”,圣井山也因此得名。

  圣井山现存的石材建筑群为明朝万历、清代光绪年的建筑,无一根木料构建,完全是石材与石材的完美契合。

  圣井山初为道教“四大天师”西晋净明派祖师许逊真君炼丹、修行成仙的道场。元朝全真派道士、画家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画作时,早期在圣井山潜心临摹创作。其留史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藏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藏存浙江博物馆。黄公望创作的整体画卷中,主题为富春江的山水景致,但据专家、学者考证,整部画卷之中,飞云江右岸,作为其故里圣井山色的风韵不时跃然在画卷之中。

  20116月间,浙江博物馆联手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此次展览在华人世界产生了轰动和共鸣,一副画作行走中国文化史八百余年。乾隆皇帝、董其昌等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们争相传承珍存,即说明画作的上乘,更说明人民对美好江山的爱戴。破损的画卷最后在台北合璧展出,更说明本为一统江山,即使出现历史上区域的暂时分隔,但其中华文明、文化史为一个整体,最终是区域版图的江山一统。

  黄公望道士绝对不会想到,他毕其一生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留史的绝美画作,更是八百年后海峡两岸统一的文化号角。

  圣井山巅的石殿,初为木构建筑,南宋元年肇建石殿。许逊真君、黄公望道长等道家在圣井山都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

  石殿内多处保留着宋明时期百姓在此“求雨”的碑刻,为圣井山留下玄妙的色彩。

  石殿建筑群,正殿3间,偏殿6间,厢房内石床12张。传闻夜宿石殿,若夜晚在石床上过夜,便能祈得一梦。因此,喝圣井泉水,睡石床祈梦成为游人、香客朝圣圣井山的主要夙愿。

  明世宗首辅内阁大学士、永嘉人士张璁,年少时为求取功名,多次赴圣井山石室寻梦。一次寻梦中,张璁在石床上睡至三更天,忽梦见一只眼睛被恶煞挖出被钉到门前大树上,惊出一身冷汗,清晨便匆忙离开石殿。待到张璁管至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时,因挖眼之恨,他便带兵剿山上之“恶煞”。兵至山腰时,一鹤发童颜老翁拦住张璁,盘问剿山缘由,张璁言毕原委后,老翁哈哈大笑,“大学士”这一木加目不就是“相”字吗?张璁恍然大悟,此时,老翁已飘然消失在山间茂林中。

  张璁此时既悔悟又茫然,于是,他出资在圣井山建造石牌坊,并把皇帝御赐的宝物“乌梨木桥架”捐献圣井山石殿。

2

  圣井山石殿从此名声远播,成为浙南,闽东地区求梦,祈梦和圆梦的重要场所。

  我们一行喝完圣井泉水,在大殿东侧石床上也各居一室寻梦。

  石室内东西共有6张石床,被褥下三张东向窗相连,类似北方农村的土炕;西向三张石床也类似为一个整体土炕,中间为两米左右宽的过道。

  此时已过午时,又逢阴天细雨霏霏,游人了了,我们各居一室,白日寻梦,权作心灵的慰藉。

  靠近圣泉一侧的西室,背靠床上叠起的被子面向东方半蜷半卧,阖眼小憩。十几分钟过去,未能寻到梦境。转而在东侧石床上面向西方闭眼小憩片刻,只有一些意念,未得梦境。于是与同行友人相商,换置中室继续寻梦,仍然未获梦境。

  做成白日梦确有难度。看来做梦需求特定的时间,方可能有所收获。

  子丑时寻梦,为阴极渐阳时,神交太虚而成梦,多美梦;午未时寻梦,为阳极渐阴之时,很难美梦成真!中国古圣贤,尤其道家对梦境有着很深的理解。

  古人祈雨处寻梦,自然有玄奥的道理。圣井山石殿是否受到地球磁场影响,而使人产生梦境,史料、文献尚无查阅到记述。

  细雨微风中感受一下岚气缭绕出山岫,摸一下石殿壁上留承了千余年的雕像,雕像在历史长河无情的风雨侵蚀下,已分不清雕像人物是佛教人物还是道教人物,或者为儒家先贤。总之,这些或现实、或被神化的人物都是华夏神州的筑梦者、寻梦者和践梦者,这些先贤亦或就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从远古到现实最早的论道者。

  既然白日不能造梦,我们一行只能匆匆下山,还是在现实中脚踏实地的筑梦践梦,才能弥补三年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不安,失落和遗憾。

 

20234月仲春北京大成路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