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绿皮列车:朝着大西北驶去(内蒙篇·上)

绿皮列车:朝着大西北驶去(内蒙篇·上)

作者:安玉琦

 

  草原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

  更加清新纯净,

  并散发着阵阵芳香;

  天蓝得透亮,

  像面明镜照得天地无限深远;

  太阳金灿灿的像朵盛开的向日葵,

  不扎人眼却让人温暖……

  这下可忙坏了摄影师,

  因为都想与草原留下个约定……

 

 (一)

 

  6515:08,火车抵达内蒙古首府——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故简称“青城”。

 

  接团的导游叫“小石头”(他让我们这样称呼他,但直到与他分别也不清楚这个别名的“奇奥”,至少鄙人糊涂着,糊涂到底也好,不是“难得糊涂”嘛!)——小伙子(看样子30来岁)既聪明又狡黠(用狡黠二字有点重,只是有点滑头),但普通话说得很地道,没一句听不明白的,而且解说起来很有挑逗性,不时引发车里“哦哦”、“嗷嗷”的应答声。小石头在车上指引着,经过青城主要街道,意思让大家先看看市容,初步留下美好印象,驶出市区,说是直往希拉穆仁大草原,可与呼伦贝尔大草原媲美。

 

  沿途看不尽的是连绵的群山和广袤的驼绒般的草原。在来之前,听来过草原的朋友说,现在还不是草原最美的时候,言之不假,“乍看之下,草已是绿的了。可是,再仔细一看,你就会疑惑起来。那绿色的光芒并不纯粹,倒像是地上冒出来的一层朦胧的绿色绒毛。还有不少冬天的枯草舍不得退休,这就为绿毯上融合了一种鹅黄的色调。”(江来《江山凝目》)

 

  半路上,小石头以强硬的口吻让大家到草原后品尝“烤全羊”,每人400元,并且急着收钱,这下惹火了后座一位老先生,与小石头理论起来,接着车上的人也都附和着,小石头“见势不妙”,便以商量的口气说“那就自愿吧”。但他消极了,坐到副驾坐上不再解说了。有人见到车窗外好奇的景物,询问他也是爱答不理的。好在车上大多是上了岁数的人,“大人不见小人怪”嘛,没跟他一般见识,一时间,车上鸦雀无声,而车的马达声却愈加怒吼起来,百分之百超着速,……据旅游达人说,司机与导游有着共同的利益,言下之意,也是“吃外快”的。

 

  到达希拉穆仁大草原,按协议应该举行“蒙古族迎客——敬献下马酒”,虽然这里有高头大马,还有彪壮的汉子,可是没有仪式,反而围上我们,嚷叫着让大家骑神马,飞驰草原,一小时只收100元钱。

 

  再就是观看“蒙古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表演,只是个过程,无精彩可言。

 

  摔跤——两对小伙子,摆开架势,像鹞鹰捉鸡那样,先是面对面扎煞着两手,摆弄着双臂,在原地兜圈子,瞧准时机,两人便交加在一起,扭打一会,三两下子就结束了,索然无味。

 

  赛马——一队驾骑五六匹马的样子,骑手身着华丽彩衣,头束红绿飘带,从草原不远处奔跑而来,但看不出那种烈马四蹄奔腾、让人兴奋不已的气势,也就是为了应付表演而已,所以没有拍手叫绝的。

 

  射箭呢?我们愣等了多时,小石头从远处一家饭庄走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你们不吃“烤全羊”,兼带表演射箭的“全羊饭庄”的老板不给面子,不让射箭伙计表演了。我们只能干瞪眼,吃下哑巴亏吧,也不再与跟小石头“理辩”了,因为还有好几天靠他导游,怕他甩“脸子”。

 

(二)

 

  掐头去尾,一天的行程就不尽人意地结束了。晚饭就在这家“全羊饭庄”——外观华丽、鲜艳、气派,极富民族特色,室内画廊雕壁耀人眼目,民俗绘图令人好奇,民族图腾(如牛头、弓箭等)则让人敬而远之。

 

  十人一桌,八菜一汤,最吊胃口的是“手把羊肉”——上到桌上,满满一大花盘子,不过底下是用羊骨头撑起来的,所以每人只能品尝一小块,但食之淡而无味,大概是“大锅饭”的通病吧?

 

  夜宿草原“蒙古包”——规模不小,足足有几十座,很是壮观。我与w君住一蓬。蒙古包外表很华丽,但里面很简陋,两张单人床,被褥潮湿且黑不拉几;一把水壶,热水不够喝,想自己烧,又找不着烧水壶,只好干忍着;洗漱水扎凉,听说是来自地下几百米的深水,虽有冲澡设施,但放不出水;外面暴风骤雨,门销插不住,风刮门开,只好用绳子拴上,但拴不住,又去叫服务员来修理,但他却找不到工具,我们只好用椅子顶着门,还恐怕野兽来访,又把暖瓶立在门口,聊且过夜……

 

  唉!这一夜啊,是惊魂的一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翌日清晨,我们纷纷走出房间,站在高处看日出。小石头兴冲冲地走近我们,用欣喜的口吻说:“都说山东人善仁乐施,一点不错,草原上好几个月没下雨了,是你们山东人给蒙古人民祈来的福啊!”

 

  草原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更加清新纯净,并散发着阵阵芳香;天蓝得透亮,像面明镜照得天地无限深远;太阳金灿灿的像朵盛开的向日葵,不扎人眼却让人温暖……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这下可忙坏了摄影师,因为都想与草原留下个约定,于是争先恐后进入镜头,那姿势、那表情浸染着童稚般的欣喜与快乐……

 

  吃过早饭,大家急忙收拾行李,准备上车回“青城”。这时,小石头却说,要在草原上自由活动一上午,吃过午饭再走。这下泼得大家一头雾水,草原活动项目昨天都完成了,就干等着四五个钟头在这里吃顿午饭?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质问他,但他执意说“这是旅行社安排的,我也没办法,只能按行程走。”

 

  咳!我们也没办法,有的呆在车上闲聊,有的在车上装睡,有的下车赶去“敖包”拜谒,我独自在草原上随便溜达着,任意观赏着。这里的蚂蚱很特别,落在地上是褐灰色,飞将起来,却如蝴蝶一样美丽。我想捕捉它玩玩。可它很精明,还没到它跟前,便警觉起来,等靠近了,正要抻手捕捉时,它却忽而展开漂亮的双翼缓慢起飞,引逗着你去追随它,像是老鹰捉小鸡游戏,但几经回合,赢家还是蚂蚱。由于我未能与蚂蚱近距离接触,既失望又惊喜。失望的是,未能抚摸一下它那五彩的羽翼,留下“佳人不可遇”之遗憾;惊喜的是,它那么灵巧,活像草原上的精灵,叫人“一睹芳容”足矣。

 

  要问这一上午你有什么感受,多数人会说,就像这顿午餐无滋无味。

 

(三)

 

  下午回到青城更是索然无味,纯粹是蹉跎时间。我们先进了“中国燕麦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反正我没有获得多少知识,只是记下了内蒙古有三宝:山药、莜麦、大皮袄,但用莜麦制成的食物不下三四十种,尽可随意品尝,但我没有中意的,想急着出来,但小石头不让,说得呆够一个钟头,其实就是让你选购燕麦产品,他好提成。最后,我还是空着手出来了,小石头见到我脸色变得有点阴沉。

 

  来到“蒙亮”,这里展示着“蒙古族特色”产品,心想这回怎么也得买点啥的,不然对不住小石头的脸色。展区很大,展品门类繁多,有皮制品、锡制品、纯银制品、装饰品以及奇石、蒙古地毯、驼绒、牛角梳等等,在品尝区里,任意品尝牛肉干、奶酪等几十个品种,可我不擅长买这些婆婆妈妈的东西,甚至连看都觉得浪费时间,于是匆匆走过,来到“蒙古刀”专区,不禁眼前一亮:大刀、小刀明光闪亮,教人爱不释手;长剑、短剑款式新颖,佩将腰间何等英武!可是不能随身携带,只能托运。我在这里心仪多时,徘徊良久,还差点超了上车时点,而购物袋里只装着一把指甲钳和一个折叠小剪刀,小石头站在车门口,见我提着购物袋,脸上有了笑容,也没责怪不守时。

 

  太阳快要下山了,最后去“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昭”,意为“大庙”),自由参观,只给40分钟。在车上,小石头语速很快地解说着,清朝时,呼和浩特被称为“召城”。当时的召庙很多,民间就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而大召则居于明清时期著名的“七大召”之首。大召里面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其中堪称“三绝”的有银佛、龙雕、壁画,以及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听小石头车上这么一说,“大召”还是很有看头的。于是我加快脚步,又如没头苍蝇似的,撞着什么看什么,看不懂的就快用手机拍下来,回头再看;恐怕误了钟点,满寺里转悠,虽然说不出什么禅悟,但愿:佛,如“莲花上的宝珠,神圣啊,吉祥!”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