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父亲
作者:贠靖
昨天晚上我梦见父亲了,他还是在邮局工作时的那个样子,瘦瘦高高的,清癯的面容上挂着微笑。自从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曾梦到他。在梦里,父亲不说话,他带我进到房间里打开衣柜,里边挂着一套崭新的墨绿色制服。父亲回头看着我笑了笑。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这套制服。这是父亲临到退休时发的一套制服,他只穿了一次就收了起来。我知道他是不舍得穿。有几次,我看到父亲下地回来,用肥皂反复地洗着手,然后进屋打开衣柜,久久地站在那,瞅着柜子里挂着的制服,不时伸出手去摸一摸。
或许,是想起了在邮局工作过的那些岁月,他的脸上爬上一丝得意的笑容。
我不知道父亲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去邮局工作,其实他还有更好的选择。说实在的,我们父子平时的交流是不多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记得有一次他送信回来,坐在门前的树墩上,仰起脸擦着满脸的汗,笑吟吟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邮局还是军管呢,穿的都是带红领章五角星的军装,可神气了!父亲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自豪。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父亲是因了那一身神气的军装而选择了去邮局工作。
父亲是个极容易满足的人。有一回,他送信回来说,他负责投递的村子有个叫秀秀的姑娘,每天见了他都打听有没有她的信。终于她在部队当兵的对象来信了,小伙子在部队干得不错,不仅立了功,还提了班长。父亲说,秀秀非要留他吃饭,而且特意给他炒了一盘黄灿灿的鸡蛋,可香了。说着,他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那段时间,父亲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骑在自行车上也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着,似乎立功提干的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样。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热爱和敬畏。在我参加工作后,我们父子曾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交流。
父亲告诉我,最早的通讯手段,应该是商代的击鼓传声。到了纣王时,才有了使用烽火的记载。在边境建造烽火台,通过烽火传递讯息。当时已有了近似于邮递的驲传制度,这在殷墟岀土的甲骨文中得到了证实。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专门设有主管邮驿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就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诗人杜甫也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在战乱的年代,通信对人们是多么的重要!
父亲又问我,那你知道通信和通讯的区别吗?我茫然地摇摇头。父亲不紧不慢地说,“信”就是我们送的信封,而“讯”则是信瓤,是内容。他接着问,那你知道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岀土的《驿使图》壁画中的骑马驿使为什么只有眉毛眼睛鼻子而没有嘴巴?我还是摇头。父亲说,那是因为邮差作为信使只能传递讯息,而不能说出去。说到这儿,父亲停顿一下,咽了一口唾液。我看到,他面部表情凝重,充满了神圣感。这或许是父亲对我的工作赠言吧。也正是这次交谈,使我对父亲、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天色尚早,而我却没了睡意。
我下床走到客厅里,推开窗户,一股料峭的寒风迎面刮了进来。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细雨。雨丝飘落到脸上凉凉的,我不禁打了个激灵。
我回过头,墙上的相框里,父亲正笑眯眯瞅着我。我想,父亲带我看那套一直挂在柜子里,他不舍得穿的制服,大致是要提醒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吧。想到此,我心头不由得涌上一股肃然的敬畏之情。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