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始祖文化(连载之三)

始祖文化(连载之三)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三章  朝那湫与朝那国

 

  地处关山之巅、甘肃庄浪桃木山西麓的朝那湫,《山海经》称之为雷泽①。这里为华夏第一国华胥国都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胥、伏羲、女娲的祖居地和诞生地②。正因如此,朝那湫遐迩闻名。

  但对朝那湫之名的由来却说法不一。有人撰文说,由羌语演变而来:朝那读侏诺,意为龙。有人撰文说,由秦汉以来的朝那县演变而来。其实既非由羌语演变而来,也非由朝那县演变而来,而是由朝那国演变而来。朝由桃木山东部华亭境内的皛然山演变而来,它是一座山的名称,也是一个方位的名称,意为晨曦出露的地方;那为方国名、部落名和民族名;湫为水池、水潭。由此而言,朝那湫之名当由方位、方国和地形所组成。

  涉及历史问题必须有根有据,容不得主观臆造。如其中的“那”字,是有特定涵义的,岂能以侏诺附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那,西夷国。从邑,冄声。安定郡有朝那县。”这里有两层涵义,其一为“西夷国”。西周都地在镐京,治地在陕西咸阳之北。而那时专称陇山西部的少数民族为“西夷”,所以其国治地必然在陇山西部。其二为安定郡和朝那县。安定郡为西汉所置,治地在甘肃泾川。朝那县为秦代所置,其治地历史文献指向“华亭西北”,东汉末因羌人之乱而侨迁泾川,历史文献指向“泾川西北”。

  当今庄浪与历史上的安定郡、朝那县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华亭却关系密切。而朝那湫历史上归华亭管辖,是 1957年才划归庄浪的,所以涉及其湫历史,就必然涉及华亭。明代《平凉府志•华亭卷》说:“卢彭在西北,后为戎那。”这里的“西北”是以华亭为坐标而言的,“卢”为殷周方国。

  殷周时代,称六盘山为都卢山,其山脚下有个卢国,治地在弹筝峡。从甲骨文“卢”字推断,这是一个以“以青铜器鬲炖虎头或兽骨”的方国,部落首领多为女性。又从殷墟甲骨文可知,殷王曾以卢伯头盖骨刻字,由此而言卢国在殷代为方伯,也就是诸侯国。据《中国通史》记载,当周武王率领“西戎八国”伐纣时,卢国义无反顾地参与了牧野之战。

  东周初因周平王东迁,义渠崛起,进而兼并了“西戎八国”,其中就有卢国。据《陇右名物大观》记载,其族人一支远徙湖北襄阳。据《平凉府志》记载,其族人一支移居庄浪桃木山西麓,进而演变为朝那国。据实地考察,其都地在朝那湫,王宫为湫后悬崖之巅的“马槽槽”。有《朝中措•朝那国》词曰:危岩绝壁倚晴空,云幕烟纱有无中。池水千般剔透,草山到处葱茏。唱支牧曲,放支猎隼,随雾升腾。一派夭桃雅韵,满山白露清风。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先秦兼并“西戎十二国”,其中就有朝那国。从此,朝那湫便成为先秦祭川祭天之地③。

  问题是,关山一带共有9个朝那湫,如甘肃的庄浪、华亭、灵台、泾川、镇原、崆峒有朝那湫,宁夏的彭阳、原州、隆德也有朝那湫,这又当怎样解释呢?答曰:庄浪朝那湫是以义取名,为原生的,因为其湫就在朝那国都地。而别的朝那湫则是以类取名,均为次生的。如华亭朝那湫,《平凉府志》就说得很清楚,那是为了方便当地民众祭祀而仿建的。至于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关山一带的朝那县之名也因朝那国而得,因为朝那国出现得早,而朝那县出现得晚。

 

  注释:①详见笔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载于2021-6《甘肃政协》。②详见笔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载于2019-14《西部学刊》。③详见笔者《<厥湫>考释》一文,载于2022-5-4《书法导报》。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西部学刊》《文史杂志》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