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列车:朝着大西北驶去(内蒙篇·下)
作者:安玉琦
6月16日下午3时许,
我们又来了呼和浩特,
接站的还是小石头。
先是参观内蒙古博物院,
其后参观漠南第一府……
(一)
6月16日下午3时许,又来了呼和浩特,接站的还是小石头。
他带我们去参观“内蒙古博物院”——外观非常大气、壮观,广场宽敞、豁达,给人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想象。展馆内分设着数十个专业展厅,有《远古世界》、《古道遗珍》、《地下宝藏》、《风云骑士》以及《草原风情》、《草原日出》、《草原雄风》、《草原烽火》等等,而我特别钟情于《飞天神舟》,它陈列于二楼4号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祖国的航天事业从内蒙古起步”;第二单元“祖国的航天事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第三单元“为了人类的和平探索太空”;第四单元“互动天地,探索太空”。在这片神奇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从1957年开始,就与中国的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实验基地,即后来众所周知的东风航天城,就座落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迄今为止,我国已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38颗人造卫星,4艘“神舟”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安全着陆……“嫦娥”工程、“夸父”工程、“神舟”七号、八号载人飞船等宏伟航天计划都在按部就班向前推进……看看让人激动,想想让人憧憬……因此,我把参观的时间都定格在这里,虽然意犹未尽,但最后还是舍不得走开了,因为小石头在门口催促着上车。
(二)
翌日,我们在“大盛魁”民族一条街定点饭庄吃了早饭,接着就去参观“漠南第一府”的清·将军衙署,俗称“绥远将军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是严格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官衙营建的,大堂梁架为榫卯插合而成,没用一颗钉子,全是木结构柱架支撑,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如今,大堂内设有复原场景,逼真的人物形象和锣鼓仪仗、职衔、车轿等,还原了一品大将军当年的威风与气派。据记载,从乾隆二年到清朝灭亡,174 年间共有79位将军在这里任职,是统辖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机构,成为镇守漠南的重要历史坐标。同时还具有更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曾是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将军的官邸,见证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比如“九·一九”起义过程中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后来,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绥远方式”。在绥远纪念馆里,有一尊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三人蜡像逼真、威严、庄重,像是向世人阐述“绥远方式”的深远意义,教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确实,“漠南第一府”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着恢弘的景象和奇妙的传说。我在里面“马不停蹄”转了一圈,总体印象不错,红墙环绕,回廊幽深,古树葱茏,花香扑鼻,空气清新,景色怡人。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衙署的那个“照壁”:青砖基座,红墙灰瓦,上方镶嵌着清光绪十六年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手书的“屏藩朔漠”石刻匾额。有解释说,“屏藩”是遮蔽和保卫的意思,“朔漠”是北方大漠,所以“屏藩朔漠”就是保卫北疆的意思。面对茫茫大漠,矢志镇守边关,是何等地胆略与豪迈?今人面对这块“屏藩朔漠”,怎不生发“思古之幽情”?
我尤其看中院内三种树,一棵是新疆大叶榆,一棵是蒙古大榆树,他俩都有着将近300年树龄的大树,一直相生相伴,一起迎送春夏秋冬,一起抵御风霜雪雨,人们亲切地称这两棵树为“夫妻树”。还有一棵是丁香树,它不光美化着衙署院区,而且遍及呼市大街小巷,因此现已成为呼和浩特的市花。可是,你是否知道,这里的丁香树还有着奇妙动人的传说呢!相传,清道光十八年,第42任绥远城将军衮楚克次棱上任之际,因忙于军务,无暇顾家,闻讯夫人老毛病又犯了,甚是着急——在京城时,受一位老中医指点,将军在院内种了数棵丁香树,若夫人犯病了,就用丁香树叶医治,疗效奇妙。后来,衮楚克次棱将军重创匪徒主力,捷报传入京城,龙颜大悦,对其大加封赏,他却请旨以高官厚禄换取从颐和园移植丁香树,以治夫人之病。皇帝恩准,将军便在衙署院内移植了数棵丁香树,不久,夫人便得以康复,留下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另一段佳话。从衮楚克次棱将军“榜样”身上,今人啊,可曾体悟出“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缘?
(三)
下午2点,旅行社租用草原酒店餐厅,召开《大画西游》专列之行总结会。千把人坐了几十桌,会议内容很庞杂:带队经理致词,导游代表表态,游客代表表述感想,此后是歌舞表演,还有耍拳舞剑的……最后,大健康养生研究会山东分会讲解“夕阳红”诸多保健产品,并当场发展会员——“超级礼上礼,优惠乐翻天”,并可享受免费旅游,还有远程诊断医疗,多么丰厚的“礼包”啊,但问津者寥寥,其中奥秘,不言而喻。
晚上8点上火车,往返家乡......
驶向大西北“绿皮列车”圆满返回终点站。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