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连载之四)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四章 秦人发祥地
秦人崛起于“汧渭之间”。其汧包括甘肃的华亭、张川和庄浪三县市交汇的关山一带。
莲花山为秦人祭祀黄帝、炎帝的地方。华亭境内的五台山,为千水之源所在地,秦汉时代为国家所祭之名山。而其山脚下的莲花山,黄帝时首建武畤以祭天神。五台山,黄帝时称吴山。唐尧时称岳山,为四岳部落所在地。殷代称虞山,为虞国都地。周代称吴岳,《史记•封禅书》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这里的吴阳指吴岳之南——今华亭境内的莲花山,其上畤、下畤皆在其山。按照《史记索引》“盖天好阴,祭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的说法,以五台山为背景,在莲花山建畤,正好与此相符①。
秦亭为秦人的第一个都邑,就在关山之巅的张川境内。周孝王十三年(前885),有赢姓之人非子,因其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在秦亭建邦立邑。《后汉书》说:“汉阳郡有秦亭,秦之先封起于此。”由此可见秦人始封之人为非子,秦人之称因秦亭而得。《水经注》说:“水出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而历秦川,川有故秦亭,秦仲所封也,秦之为号始于是。”这里的秦谷为后川河和清水河谷地,二源为前两河之源,秦川为前两河流经之地,故秦亭在张川县城所在地张川镇瓦泉村,秦仲为非子后裔。这里以两河之源及其流径为坐标,非常具体地点出了故秦亭所在方位②。
朝那湫为秦人祭天祭川之地。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因秦国使臣张仪欺骗楚国,楚王熊相恼羞成怒,率兵攻伐秦国的新隍及邬、长、亲等地,但战争的结局却以楚国的残败而告终。接着楚国倾其精锐之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蓝田之战,此战以扼住秦国咽喉“商於通道”为突破口,使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一方面加强军事戒备,一方面祈求天帝和山川神灵保佑:除在雍城投放石刻祭天文告《巫咸》、在洛阳投放石刻祭川文告《亚驼》外,在庄浪朝那湫也投放了石刻祭天祭川文告《厥湫》。其文曰:楚王熊相“不畏皇天上帝及大沉厥湫之光烈威神,而兼背十八世之诅盟”。由此不难看出,庄浪朝那湫是从秦穆公到秦惠文王18代祭天祭川之地③。《史记•封禅书》说:华山以西名川四,“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其中湫渊即庄浪朝那湫。由此可见,秦汉时代朝那湫为国家所祀之地,而且还与黄河、长江和汉水齐名④。
注释:①详见笔者《说“羲皇故里”》一文,载于2018-2《华夏文化》。②③详见笔者《<厥湫>考释》一文,载于2022-5-4《书法导报》。④详见笔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载于2021-6《甘肃政协》。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西部学刊》《文史杂志》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