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连载之七)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七章 殷周方国
焉居和寓知。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姬满(前976——前922)曾先后七次到达陇山一带,或北征或狩猎,历经陕西凤翔漳水(姜水,今称雍水河),甘肃华亭钘山(汧山,今称五台山),甘肃崆峒焉居,宁夏泾源寓居等地,而且还越过关隥(关山)。《穆天子传》记周穆王第七次北巡:“乙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就是说周穆王这次北巡到达过两个地方,一是焉居之坪,一是禺知之坪。焉居即焉支,因焉支河(今称胭脂河)而得名,在平凉崆峒区崆峒山后峡。西汉曾在此置乌氏(读焉支)县,东汉末因羌人之乱而侨迁泾川。禺居,即月氏(读肉支),在六盘山东麓颉河流域,为崆峒与泾源接壤之地。据《甘肃通志•民族志》所载判断,关山东麓的卢、焉支、奚等国,当为女娲部落后裔,为氐人之祖。
卢国为殷周方国。《甘宁青史略》说:“卢,古卢戎国,今平凉华亭县都卢山古城县是”。都卢山今称六盘山,古城县为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所置。卢国领地为都卢峡(今弹筝峡),它以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为中心,西至三关口,东至八里桥,为一狭长地带。卢国极其古老。从甲骨文卢字推断,它是一个以“带鬲的炉子而炖虎头或兽骨”的部落,是一个以卢为社稷祭祀礼器的方国,其首领多为女性。殷商卜辞有卢戎之称,有商王杀卢伯以其头盖骨作刻辞的记载,由此可知卢国在殷代为方伯。也许是因商王对卢人太苛刻的缘故,当周武王率“西戎八国”伐纣时,卢人义无反顾地参与了牧野之战。东周初其国被义渠兼并。
奚国为殷周方国。其国之名因奚山而得,奚与雞通假,故而奚山即鸡山,也就是鸡头山。其山以泾水之源为标志。其国领地当在米缸山东南、桃木山东北、崆峒山泾谷一带。如灵台百草坡有西周奚伯墓,据《甘肃通史•先秦卷》记载,此奚伯为奚地封邑之主,由此而言奚国在西周为方伯。据殷墟牛骨文《小城墙刻辞》记载,在某次殷军征伐西部方国时,小臣墙俘获“内人五百七十,奚女百六十。”其内即华亭芮国,奚即奚国。此外周原甲骨文中有“奚子来降”之辞,宝鸡竹园沟出土青铜器“奚父乙壶”,均当与奚国有关。而《山海经》说龙首山“其阳多黄金”,又恰好与此青铜器相印证。
虞国为殷周方国。《诗•大雅•绵》说:“虞、芮质其成,文王蹶其生。”就是说虞国与芮国积怨很深,因周文王调解而重归于好,由此可见虞国与芮国毗邻。虞国治地在华亭五台山,其国之名因虞山而得,而虞之本字为吴,所以虞山为吴山之转。其国被秦灵公兼并。
芮国为殷周方国,其名因芮水而得。芮水即汭水,其水之源在桃木山东部的华亭马峡 ,所以芮国治地当在马峡,与虞国、奚国毗邻。《甘肃通史•先秦卷》说:“春秋时秦穆公所灭的芮国,肯定不在古芮水流域,而应在秦、晋交界地区”。其实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所灭的芮国正是此国,因为此芮国为“西戎十二国”之一,倘若在秦晋之交,那就不是西戎了。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西部学刊》《文史杂志》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