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始祖文化(连载之九)

始祖文化(连载之九)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九章  殷周弦蒲薮

 

  地处关山东麓的甘肃媒都华亭,高楼林立,商贾云集,已成为平凉所辖县级之市。而两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这里却是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的湖泊——弦蒲薮。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今汉有九州之薮:扬州曰具区,在吴县之南;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钜麓县北;雍州曰弦蒲,在汧县北蒲谷亭……”由此可见,弦蒲薮是与具区(太湖)、云梦泽等湖泊齐名的“九州之泽”。

  而弦蒲薮所在地呢?“在汧县北蒲谷亭”。汧县之名,因汧山而得。其山古称汧山、吴山、岳山……今称五台山,在甘肃华亭。《平凉古地名初探》记华亭:“汉晋时期,该县北部属泾阳、都卢2县,南部属汧县。”而汧县之北的“蒲谷亭”,则无疑在华亭境内。

  《周礼•职方氏》记雍州:“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玄蒲,其川泾汭。”雍州治地在陕西凤翔。岳山为华亭境内的五台山,为雍州之镇山,史称“西镇吴岳”。泾汭为泾河与汭河,为雍州之名川。这说明弦蒲薮为雍州之大泽,在周代以前存在。

  《汉书•地理志》记右扶风之汧:“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雍州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弦蒲薮。汧水出西北入渭,芮水出西北东入泾。”汧水今称千河,发源于华亭五台山。芮水今称汭河,发源于华亭马峡。这说明蒲谷乡、弦中谷、弦蒲薮与千河、汭河密切相关。

  《水经注》记弦蒲薮:“水出汧县之蒲谷乡、弦中谷,决为弦蒲薮。”这说明弦蒲薮之水,是由蒲谷乡与弦中谷之水汇聚而成。

  而蒲谷乡与弦中谷之水呢?《水经注》记汧水:“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此谓之小陇山,岩嶂高险,不通轨辙,故张衡四愁诗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灵,莫敢操捕,因为是水为鱼龙水,自下亦通称之为鱼龙川。”由出五色鱼可知,弦蒲乡之水当指华亭麻庵河(千河之源),因为其五色鱼至今仍存。而弦中谷之水,那就只能是华亭马峡之汭河了。

  但历史上曾有两个芮水,一是《山海经》所载,也就是当今之汭河;一是《元和郡县志》等史籍所载,也就是当今之黑河。二者比较,前者当为原生的,后者当为误载。《平凉古代史考述》作者祝世林先生,因不知《山海经》所载之汭水,曾专题论证说当今汭河之称错了,历史上的汭水为黑河,明显有误。

  于此,弦蒲薮的大致轮廓可以嫣然再现于我们面前。它是由千河和汭河之水滞留成渊,北可达马峡,南可至龙门,西可临关山,东可到崇信。其泽从上古延续至周代。到西汉时缩小,称之为“滹池苑”,为皇家牧马和游猎之地。据《甘肃通史•秦汉卷》记载,西汉时安定郡有一佚失之县——卤:卤者盐碱也,故而其治地当在华亭。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罢“滹池苑”,置安民县。其泽到北魏时依然可见,到隋唐时彻底消失。

  伟哉,弦蒲薮!一个与太湖、云梦泽齐名的大泽,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而它的流光却永载史册。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西部学刊》《文史杂志》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