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强国宏宪,大国稀声

强国宏宪,大国稀声

——习总讲话的文学魅力欣赏

 

作者:郭伟

 

  最近,我花了半个月时间,认真拜读、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甚是激动,也颇多感悟。我既不敢攀谈他治国理政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宏观性、前瞻性、艺术性;也无能力阐述习总书记思想深邃,观点高深,博观深奥,文墨生香,文华灿然,文意隽永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讲话的文学艺术性令我钦敬崇拜。这里只谈谈他最突出的几个特点。

 

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帮和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周礼》、《论语》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自知》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陈寿《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为官避事平生耻。”—元好问《四哀诗》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博览群书,广学杂收,还具有超凡的记忆力,以至于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融汇变通。我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讲话时,他并未拿讲稿,却一口气阐述了我国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路线、成就及香料、葡萄等物产、天文、历法、医药等知识的流向。还把沿线部分国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而提出的“光明之路”、“中间走廊”、“两廊一圈”、“琥珀之路”等子项目名称说了出来,从容稳健,出口成章,条理清楚,准确无误,令人佩服不已。

  记得在一次文化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他读书之事。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五年,他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知青、党支部书记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阅读了数百种好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上至《尚书》,近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著作,所引用各类名言警句分别出自古今中外百余部名著之中,达二百七十余句次,相互映证,推陈创新。他所大量引用的典故和名言,主要是治国理政的廉臣、能臣的高论。以洋洋洒洒二千多年丰厚的治国理论积淀为基础,以古人精辟的言论,重新构架现代的治国理政理论,准确诠释和有力拱卫现代治国理念,可想而知其强大的说服力和逻辑力量。凡经他目,顺手拈来,引经据典,自然贴切,自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宏观系统。

 

二、应用排比,文理灿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中最大的行文特点是,大量运用排比句式,穷理不但层次清楚,说理明白晓畅,而且极富文彩。

  《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三个排比叠加套用,道理步步推进。

  “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提高。”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新陈代谢。

  在《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一文中说:“我们应该将亚太经合组织打造成推动一体化的制度平台,加强经验交流的政策平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开放平台,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平台,推进互联互通的联接平台。”五个平台并陈,褒贬态度鲜明,方向路线明确,思想非常缜密,引领作用强劲。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修饰手法很多,以排比句式为主的修饰比比皆是,俯首可拾,而且工整巧妙,运用娴熟,为他的文学修养加分,为他的文学天赋增彩,为他的领袖号召加力,为他的领袖魅力增辉。

 

三、逻辑严谨,丝丝入扣

 

习近平同志在《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一文中说:“现实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在《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文中说:“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大量存在……对目前遇到的困难,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不但批评意见中肯,而且排比句式工整,比喻贴切,生动形象。

  在《把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不但文彩飞扬,而且从逻辑层面讲,把是非曲直的道理阐述得非常全面、深刻,对好干部、能干部的爱护、重用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同时,管理者的是非观念泾渭分明,抑扬鲜明,正气浩然。

  在《把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一文中,“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结合“八项规定”,几笔就活生生地刻画出三种官僚主义官员群像。严谨的逻辑结构,精妙的排比句式,更凸显出习近平“爱民之心柔如棉,反腐之行利如剑”的理念和决心。

 

四、含英嚼华,推陈出新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摘自北齐魏收《魏书• 吐谷浑传》,原文是“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一语,出自明代高濂《遵生八笺 》中“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一句,经习近平同志稍作文字加减,润色改装,立即神彩飞扬,文意贴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孟德斯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霍金、亨利•杜楠、黑格尔、卢梭;国内的就更多了,管子、墨子、孔子、老子、庄子、孙子、苏洵、苏轼、杜甫、王勃、陶渊明、范仲淹、郑板桥、包拯、海瑞、曹雪芹、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粟裕等政治家、哲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等上百人的伟人著作和名言。

  刚刚兴起白话文时,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讲话, 常用非常朴实无华的民用口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切入,深入浅出地讲出了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明白晓畅,浅显易懂,是因为那时文化人听众很少,而且主要是针对识字较少的广大工人阶级和农村劳动人民群众。而今,习近平时代已是一个早已扫盲脱盲的时代,一个普及义务教育程度最高的时代,早已是一个科技、文化已经高度繁荣发达的时代。听众水平更高,所以对讲话的要求更高,要少而精,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富含文化元素,才符合现代文化人的口味和听觉需求,才能引起现代文化人的关注和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汇成了他宏观博大、系统科学、崇高水准的治国理念、建国方略、施政策略、工作措施,坐在伟大的“中国梦”快车上聆听,早已化为亿万人民之敬仰;站在“一带一路”高台上聆听,早已成为世所公认的大国声音。仅就其文化功力,演讲魅力,也处处显示出一代英明、伟大的领袖风范。

 

2018410日)

 

  郭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16320),四川省作协会员(Y00009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