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连载之十二)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十二章 汉成纪、唐成纪和宋成纪
成纪之名从殷代就有。相传伏羲在其母腹中孕育12年而生,而12年在古代正好为一纪,故以名邑。众所周知,“十月怀胎”:一个人在其母腹中的孕育周期通常为10个月,而伏羲却在其母腹中孕育12年而生,这是为什么呢?答曰:这12年是古人从伏羲之母华胥“初试人伦”时算起的,并非从怀孕时算起。这是古今之人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不足为怪①。
成纪之县为西汉时设立。历史上其县治地有三处:一是甘肃静宁,一是甘肃秦安,一是甘肃天水。试问这三个地方哪一个才是《帝王世纪》所指呢?答曰:成纪县治最初在静宁治平镇刘河村,到唐代开元年间迁到了秦安显亲川(今叶堡乡金城村),到北宋初又迁到了上邽(今天水秦城区),到明初废止②。从历史时代来说,《帝王世纪》所指当为汉成纪,因为皇甫谧为西晋人,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唐成纪、宋成纪。
星移物换,山川依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说:“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这里以瓦亭水为前提,以长离川为坐标,非常具体地把成纪县所在方位点了出来。就是说既然长离川在成纪县东,那么成纪县则必然在长离川之西。这里的瓦亭水古称陇水、苦水、长川水,今称葫芦河,发源于宁夏西吉月亮山,流经甘肃的静宁、庄浪、秦安、秦城而入渭河。长离川为庄浪阳川镇,长离水为葫芦河流经阳川镇的一段河流。由此而言,汉成纪在静宁是可以肯定的。
《旧唐书•地理志》说:“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成纪县最初归陇西郡管辖,是西汉元鼎年间析陇西郡置天水郡后才归其管辖的。小坑川为静宁治平川。清人严长宦《秦安县志》说:“成纪县治,初在静宁西南八十里之治平川。”
考古资料表明,汉成纪县治的具体位置,在静宁治平镇刘河村。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且临近治平河(古称成纪水)。故城遗址呈正方形,边长450米,总面积20.25万平方米。该遗址墙垣已塌陷,东墙、北墙尚存部分残垣,北墙基叠压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之上。有新石器时代的碎陶片,有秦汉时期的版瓦、筒瓦和拓有绳纹、篮纹的碎陶片。汉瓦当上有“长乐未阳”“长乐无极”“亿年无疆”等字样。周边还有一些汉墓群。由此可见,汉成纪在静宁治平镇刘河村是不容置疑的③。
有人撰文说,华胥部落从庄浪迁到静宁,又从静宁迁到秦安,又从秦安迁到天水,此谓之“成纪三迁”。其实这一说法纯属主观意造。历史上确有“成纪三迁”之说,但那是成纪县治的三迁,并非华胥部落的三迁。具体情况是:唐开元年间因地震成纪县治由静宁刘河村迁到了秦安金城村,此乃第一迁;不久即迁往天水秦城,一年之后又返回原地,此乃第二迁;到北宋初又迁到天水秦城,此乃第三迁。
注释:①详见笔者《庄浪朝那湫历史上的祭祀活动》一文,载于2019-3-4《平凉日报》。②李春茂 平凉古地名初探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101。③详见笔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载于2019-14《西部学刊》。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文史杂志》《科学•经济•社会》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