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始祖文化(连载之十六)

始祖文化(连载之十六)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十六章  渭河流域,伏羲部落的第一活动区域

 

  以葫芦河流域为中心,华胥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一是人口迅猛增长,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期间,伏羲已长大成人,而且以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领导能力,在部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伏羲接替华胥为部落首领,伏羲部落逐步形成。此后随着部落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便顺着渭河流域逐步向东发展。

  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鸟鼠山。它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蜿蜒而下,在秦岭山区深切下行,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夹持下缓缓而流,又接纳泾河、洛河之水,冲积出了富饶的“八百里秦川”。进入渭河流域的伏羲部落,如同渭河之水,广纳百川,越流越大。此时其都地在陈仓,活动区域包括陇右一带,又扩展到关中地区。伏羲部落已形成了以氏族部落为基础,以部落联盟为组织机构,以联盟首领为最高领导者的统领形式。

  进入渭河流域的伏羲部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仅在物质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精神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时期,伏羲部落的社会生活状况是:

  农业生产已上升到经济活动的第一位。古人称谷子为稷,这种作物既耐旱又耐涝,更耐储藏,是人类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其次有黍(糜子)、菽(豆类)、麻和麦。这几类农作物统称为五谷。辽阔、肥沃的渭河流域,种植五谷杂粮得天独厚。而且此时伏羲部落已有了简单的历法。如伏羲的四个儿子青干、朱四单、白大楠、墨干,就分别主宰春、夏、秋、冬四季。

  养殖业占居经济活动的重要地位。羊、猪、牛等为食草动物,相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性情温和,适宜人工饲养,是人类最早豢养的动物。是伏羲教会了族人,对猎获的死兽、大兽,最先食用;对猎获的活兽、小兽,豢养起来,待急之用。久而久之,养殖业便成为伏羲人的一大支柱产业。

  渔业在经济领域仍占一席之地。鱼类是人类最早食用的水产品,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鱼类图案比比皆是。人类最早是徒手抓鱼的,是伏羲从蜘蛛网受到启发,“结网罟”,教会了族人撒网捕鱼,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屋室,定居生活。人类最早的居室是洞穴、树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可以定居下来了,于是窑洞和土木建筑便随之而生。这在华胥时代就已出现。如大地湾遗址中,有一居室与现在农村人的土木建筑一般,有用泥浆包裹的木柱,有火堂,而且还有用料姜石抹成的一块平地,如同水泥般坚硬。可想而知,此时伏羲部落的居室定然是大有进步。  

  纺织业初露端倪。早期的人类,天暖时为裸体,或者以树叶、茅草遮身;天冷时以兽皮、羽毛御寒。后来随着葛、麻的种植,便有了葛、麻类织物。

  龙图腾逐步完善。在华胥部落龙图腾就已出现,但那是小龙——蛇。而在东进途中随着多氏族、多部落的大融合,伏羲部落的图腾崇拜物发生了新的变化。伏羲取蟒蛇之身,鳄鱼之头,雄鹿之角,猛虎之眼,红鲤之鳞,巨蜥之腿,苍鹰之爪,白鲨之尾,长鲸之须,组成了一个虚拟的威力无比的动物——龙。

  八卦图逐步完善。八卦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升化的。起初伏羲只是按照其出生地雷泽双湫的样子,以阴与阳为图标,创立了太极图。后来他以烧煮熟食而象离,以河水之波而象坎,以日出东山而象震,以月衔西海而象兑,以天倾西北而象乾,以地斜东南而象巽,以高山阻隔而象艮,以长川疏水而象坤,才形成了八卦之图。

  乐器种类逐步增多。音乐是很早就出现的,如江河湖海之声,鸟兽虫鱼之声,风雨雷电之声,虽来自天然,却有节奏,有韵律,此谓之天籁之音。人类起初用嘴摸仿,进而用器物摸仿,于是乐器和音乐便随之而生。如琴、瑟为伏羲发明,笙簧为女娲发明。有网罟歌、立基歌、扶来歌等也是伏羲发明。

  刻符文字逐步增多。八卦是由二进制刻画符号构成的,它可包容天地,包容万物,而且变化无穷。在古代的陶器中八卦符号很多,史学家称之为书契,也称刻符文字。它相对于结绳记事来说,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如六书中的指事字上、中、下等字和10个汉码字,便是由刻符文字演变而来。

  婚嫁制度逐步完善。人之初如同幼儿一般,分不开天地,分不开男女,故而婚配也是没有什么伦礼可言的。是伏羲首创聘婚制,改血缘婚为族外婚,改群婚为对偶婚。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文史杂志》《科学•经济•社会》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