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魅力大都市·重庆

 

作者:文绮

 

  这座城市随高山挺拔,在雨烟里沉静,在雾霭里纵横交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是因为它的魅力无穷,才吸引着中外游客纷纷前往。

  我是随小区同学组织的旅游团,于4月17日上午7点半从武汉站出发,下午3点到达重庆北站的。

  一出站口,就是车站广场。宽敞的广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对面不远处是一座醒目的大山。重庆作为直辖市之一,除了有其重要的交通枢纽门户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和战略意义。对面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大山,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概念?不洋气?或落后?第一印象就给与我们不确定的思考。

  热情的导游,很快把我们领上车,去往酒店。

 

一、宁静整洁的街道与独特风格的世界美术馆

 

  我们入住的是叫悦来宜必思.尚品酒店,当时天气有点热燥。感觉比武汉同时间的气温略高4、5度。导游说:“今天下午就安排自由活动,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对面不远的世界美术馆去参观。”

  一到酒店大家麻利地放下旅行物品,换上热天的单衣,在团长的建议下,一起去参观世界美术馆。

  出酒店给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街道整洁,大片高大的建筑物都呈谷黄色,格外庄重气派。房屋之间排列有序,采光充足,所见之处宁静安详,不见喧哗,拥挤,也不见大摊小贩凌乱不堪的吆喝,城市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大家一起顺着酒店对面那条路前往,到那里已经4点多了,太阳渐渐偏西,照在大街上,到处泛出淡淡的红黄色,干净的市面,在它的映衬下,明净生辉,行道两旁的绿树静静地泛出绿黄相间的彩色荧光,只有干净的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美艳的效果。如果灰蒙蒙,只会是死气沉沉。

  走近美术馆,看看告示,4点以后谢绝参观。远道而来看看外观也值得。它的外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摩天大楼那么张扬,而是依山就势而建。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高位,美术馆靠着这个高位直接从地面以螺旋式通道进入里面。地表面呈半圆斜坡形,也是这个美术馆的顶部,面积大约两个多篮球场那么大,往下去大约2、3层楼高。

  地面色泽透明,由淡灰色,浅白色,银灰色组成。通道弧弯处建有音乐喷泉,弧弯的顶头建有半圆型拱起的艺术瞭望窗。整个地面如室内一般干净如洗,光亮照人,人站在上面照出倒影。这一构造绝对是较为独特的风格,高雅而别致。

  大家继续沿着通往美术馆的外沿路往前走,也是上去一点到顶头,这里铺有鹅黄色的草坪地,温柔的草坪地,瞬间融入游客心头,大家不约而同地坐下,拍照,享受一下来自草的甜润,它像一股清风化解了一路的辛苦,一身紧张的状态得到释然。美术馆显著的特色以绿色、淡雅、清净为基调,让游客宾至如归。

  它的下面是一处莫大的山坳,再看看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东北面,地势高,大概是一座山被推平建美术馆的。那么山坳就是四面环山了。山坳处建有一幢较大面积的时尚建筑楼,一改古老传统式的45度滴水模式。顶平面细细的波纹涟漪,几艘如行驶在水中的轮船,各自层次分明,既不张扬,又魅力四射,它深深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这种建筑美学,结构美学,设计艺术都是一流的,有很好的鉴赏价值,可谓大国工匠如此强盛而精湛。我感慨地跟驴友说:“这种建筑风格,在我们都市好像没见过。”驴友说:“北京大兴区有这样的建筑。”那么,这次是大长见识了。见到祖国突飞猛进的建设步伐,心中无比的喜悦。我的家,我的国正走在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山坳里,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靠左前方,是一大片在山间,山顶,山脚建成的呈奶黄色的别墅群,全被掩映在红绿相间的山林中,好一派“山色空蒙雨亦奇”之美。

  重庆,具有开拓性的城市,无论是山腰、山顶、山坳,都是他们无所不在的美好家园,他们珍惜每一寸土地,也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只要能立足的地方,都是他们力求开发利用的牧场。重庆人这种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的精神可谓是何等的伟大。

  看得出山坳居民区是近年新建的,非常温馨,交通车、路灯、楼盘之间绿荫融融,山风徐徐,环境十分优雅,加上具有世界先进文化的引领,不难想象,昔日的穷山坳,如今是绝对的富人区。

  太阳已落山,晚霞冲破薄雾,映射过来的阳光,好温柔。袅袅薄雾里,将对面和整个山坳,似梦似幻地呈现眼前,它像极了一幅水墨丹青画,铺陈在这里。观赏与游览那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片厚土的魅力,一种说不清的情缘涌上心头,站在这里,好像站在自己家乡的位置,那么温暖,那么熟悉,那么踏实。它给心灵带来无限的慰藉。

 

二、畅通的道路交通

 

  第二天清晨7点,大家在酒店用过早餐后,导游很快就安排我们出发到武隆。巧的是,从头天半夜就开始打雷、闪电,大雨、中雨下到天亮还没停,但没有明显的风。闷热的气温,随着雨势渐渐降下来,浑身感觉凉爽多了。刚好我的车位靠窗,看外面就方便些。雨中行驶的车辆,玻璃窗很快被雨滴的流水印子和水汽模糊起来。我一遍一遍地擦净里面,怀着一颗好奇心,总希望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风景。

  雨中的道路两侧,是浓密而郁郁葱葱的不算高也不算矮的柞树。柞树树冠蓬大,生机盎然,既壮实又肥硕,像密林中的浓阴覆盖着道路两侧一样,显然它是行道景观树的首选。

  车行大约10来分钟左右,感觉是在转弯。因为我一直都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特别转弯时,车行驶的速度相对缓慢一点。这时,我清楚地看到,它是在经过一座立交桥(桥名不详)。感觉我们的车走在最高层。从高处往下看,只见这座立交桥环环绕绕四层。桥矗立在一道两纵山的峡口处,因为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远远的山谷低凹而狭长的远距离。雨在不停地下,只见一股带土红色喘急的溪流,沿着不规则的沟槽顺势而下。我想:那么大的一座立交桥,环环绕绕,层层分明,行驶有序,又不引响大大小小的排水量,一项成功的建筑完美地展示在眼前,实则可叹。它纵横交错,连接大山的四面八方,贯通东西南北,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它的矗立无疑是衬托了大自然的逶迤,又直通大自然的深处。这充分显示了设计者与建造者的聪明才智与超能构想。

  既然有这座桥,应该还有其它更多的桥,建设在重庆不同的路段和地方,相信这里只是重庆多桥的缩影。

  车继续往前奔驰,奇观临近,也是这座立交桥的延伸,渐渐地感觉车行驶在山顶。当车行过,透过车窗,回头一看,原来这是一座巍峨的高架公路桥链接着两座山顶,车就是从它的上面驶过。险要吗?不!感觉非常平稳。

  路途继续穿过了第二段高山公路大桥,又穿过了第三段,第四段,不言而喻,公路建在山顶。在见惯了大山的重庆人眼里,反而这不叫山,叫坡。

  导游介绍:“重庆主城区海拔400米。”这个超过海拔400米的地方能叫坡吗?可见重庆人高屋建瓴的建设格局,带入超越时代感的探究,值得讴歌。

  导游继续介绍:“重庆北到武隆约180公里。”武隆最低海拔160米,最高海拔2033米。

  一路穿过了高山公路大桥,迎来的就是一路穿越隧道。8点28分进入尤兴,地形更为复杂,峡谷连绵,高山耸立,路经周家大桥,黄家溪,8点42分进入合川,到长寿山,这里劈山建路,确保道路畅通。到涪陵、丰都地区,迎来第一道长达4公里路的隧道,心里惊叹了。短的还好说,眨眼功夫一晃而过。这一条长长的隧道,又是一道奇观。来重庆之前,我没见过这么长的隧道。隧道深处一点也不黑暗,从头至尾,灯光通明又干净,刚出隧道,又进隧道,隧道连绵,直通直行,感觉好长一段路就在山里钻进钻出。后来在一个标示牌上看到“隧道群”,隧道群谈何容易!显然重庆的交通建设是向难而生,见险而去,见苦就扛,他们没有被高山吓倒,没有因为大山的阻隔望而生畏,他们的勤奋与拼搏精神值得大书特书。“逢山穿洞,逢水架桥”的建设,是一种开拓的力量,是一种雄壮之师的气魄。

  而他们的建设又是在竭尽全力保护一山一脉山体完整基础上进行的。保护大自然从心开始,建设大自然同样从心开始。

  沿途继续穿越了长达2、3、4公里不等的隧道。

  走过这条深得民心的大道,让我看到重庆大好的前程,这条路是重庆人走出大山的星光大道,是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是连接世界不朽的天桥,是千秋万代的宏伟工程。

  进入武隆,走的是环形山路。一层层,一圈圈,一个个拐弯处,真的不知道跨越了多少座山,往下望,千嶂里,层层叠叠,山峦起伏,二十分钟过去,车还在山里行驶,再过二十分钟,同样还在山里进行。一个小时过去,车仍然还在半山腰行进。这里群山连绵,山多得出奇。虽然一路经历了那么多山,给人的感觉,山路始终沿着山腰盘旋,又直摇扶上,一点也没有感觉像巅峰那样的险峻,也不见错车堵车的难堪,安全行驶成为第一保障。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12点左右终于到达武隆山顶。

  雨还在继续下,一阵接一阵,又一阵紧一阵,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是在云雾山中进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绝对是一种天连山,山连天的奇特幻影,但又那么踏实,仿佛风调雨顺的天意,迎接我们顺利到达。

  到达景区,一个广告牌上写着:“在树尖上行走。”创意出自使然,我们已经站在岭峰了,而它在我们的脚下。还是由于雨雾的原因,到山顶,再看不清远山的叠嶂,看不清群山的起伏,唯一跟着雨滴,享受山顶适宜的气候。尽管游客熙熙攘攘,大家纷纷解下了口罩说:“好好吸一下新鲜空气,养养肺,养养神,养养筋骨”如今的人,就是这么享福。幸福不需每天在口头上絮絮叨叨,而是用心体会。

 

三、风景如画,魅力无穷是重庆的名片

 

  有一种风景自然如画,但不是画又胜似画,它是自然衍生,且风情万种。

  18日的天气一直不停地下着雨,也许雨天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景色。从悦来到武隆,一路大山,一路雨烟,一路云系,一路雨线飞落,仿佛我们穿越在那片解不开理还乱的云烟里。透过车窗瞭望,山顶,山腰,山脚到处布满了烟尘、水汽、雨雾,一块块地分布,一坨坨地摇滚,一线线地袅绕。有时在山腰一块厚厚的云层夹着浓雾覆盖,有时只见山顶薄薄地散发,有时一帘帘地悬挂在这山与那山之间,它自成体系地在大山里自由自在飞来飞去,这一场大雨给大山描绘了一幅“山野幽居”蓝图。大山的行走,仿佛离云那么近,与雨那么黏,雨随云播撒,云在雨里蠕动。身在其中,曼妙随行。如仙,如梦似的随着车速时远时近,若隐若现。

  重庆的山大概是标准的形体。比起张家界的山是一个个险峻柱子般的独立,突出奇峰异石,像桂林的山,是一个一个山头分离矗立。而这里的山,中规中矩地脚宽,肚大,团团鼓鼓的自然形成山尖。难怪重庆人称为山坡呢。而这里每座山生机盎然,苍苍茫茫,一山的水色,一山的绿茵,一山的烟云密布。那密密的松林,那厚厚的野草,那悠悠的青苔,都是大山中宝贵的尤物。满目青翠,满目绿色。就是因为它,才使大山永葆青春,为重庆披上一件绿装。

  在武隆山顶,我们在苗家风味酒店用过原汁原味的绿色中餐后,就匆匆赶往“仙女山草原”。雨不停地下,雨点敲打着车窗,叮叮叮地响,雨线在青葱的树枝上点落成趣,跳得树叶低一下,高一下,连树枝都感觉到了春雨滋润的甘甜美味。导游怕大家淋湿衣服,安排我们直接坐车前往观光。

  一处植于山顶的草原,一听就是稀奇。大多平时的概念,山顶是尖的,是峰,高不可攀。这里却是一片平地,而且还是一片宽阔的天然草原,它完全以事实颠覆了脑子里存在的概念。

  草原面积10万余亩,这里就是正中的海拔2033米,夏季平均气温22度。周围大山拱护,密密丛丛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一大片植被绿得无与伦比,松风袅袅,风光旖旎,清新怡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天然氧吧。它是无形的又是有型的,吸其精华,行其绿场,感受其中的奥秘,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一笔源源不断的无形财富。看似一片平常的草地,却是山顶绿洲,是大自然的别具一格,它就是诗和远方,它是日月星辰在呐喊的长音,是山岭吹奏的玉萧,是大地上演奏的民谣。它玲珑玉透,价值连城。虽然在车里,完全能感受得到草原的温馨,如同在林荫深处漫步一样,有晓露,有晨风,有月华,披戴全身。下在草坪上的雨,润泽着它婆娑的绿色,氤氲着勃勃生机,它连接着山脚,活像一个婴儿安详地躺在母亲的怀抱,那样幸福地仰望蓝天白云,接受春雨的洗礼,源源不断吐着新鲜氧气。我们的到访,担心惊扰了它的安宁。可它又是热情的,看那几匹马儿不也是在那里低头吃草么?瞭望宽阔的周围如古人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的大草原,把我们带进了全新的境地。生活在大都市,逼仄的楼梯间,挤挤挨挨,饱受压抑。在这里可以大放心情,尽情欣赏,似心旷神怡,似赏心悦目。它是一座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短短的参观时间,既饱了眼福,又愉悦了心情,健康从这里出发。

  下一个景点“天坑。”一个骇人听闻的地名,又是向往,又是疑惑,略带恐惧与悬疑。

  来到这里。游客们排着长长的队,大家都来之祖国的四面八方,都希望能一睹天坑的风采。这一排,就是一个多小时过去,轮到我们已经是下午4点了。

  一个牌子上介绍:“神鹰天坑”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构成了一个“口子”型天坑,该天坑高空悬崖边,一山岩酷似一展翅欲飞的老鹰俯视坑底,故名“神鹰天坑”。其最大口径直径300米,口部面积5万多平米,最深为285米,总容量973万立方米,属塌陷型天坑。这么说,天坑仍然还在山腰。它无一不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山凸得俊美,坑凹得险峻,令人琢磨不透。神奇的大自然,带给我们广阔的思维,博大精深的探究。

  下天坑,是电梯把我们送下去的。这如今的旅游还分享国家经济富裕的红利,叫人享不尽的福。

  我以为电梯已经把大家送到底部了。一下电梯,原来是半中腰。举目望去,雨中的天坑,如一帘幽梦,一半清晰,一半朦胧,它为人类收藏着怎样的奥秘?它是怎样顷刻间走向低谷?后来又是怎样活成自己的样子?成为独树一帜,让世人睹目。它的周围悬崖削壁,气势磅礴,伟岸雄浑,瞬时把来时的胆怯和担心化为勇气与信任,它并不可怕。

  从这里还要继续往下走,我在游客队伍里边走边东张西望,人家笑我像个刺客。和驴友来到岩下的石墩上,喘一口气,这里凉风簌簌,明暗有度,隐隐卓卓,再连接上下地看“别有洞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站在这里,将别有洞天大彻大悟,好似下面的世界比上面更精彩,壁逢长满青苔,野草,壁逢流着无比清澈的泉水,向着壁岩呐喊,传出清脆的回声,整个岩壁郁郁苍苍。一汪明晰清澈的绿,像大山的灵魂闪耀着生命之光,神仙见了也会留步。

  继续下去,就是底部了。底部有多个自然水池般的坑池,水有浑浊的,也有清澈的,给人的印象坑中有坑,存水不嫌池塘多。这么想:宇宙的直径该多厚!它能够任意在深浅中搏击,可谓它的承受力该多强!一场巨大的訇塌,它却毫发无损,人类在它的面前,又是多渺小。

  底部一幢现代人建造的古香古色的院落房屋,分析应该是重庆文旅部门供游客欣赏建造,那么洞穴有居住的可能,小则遮风避雨,大则安生立命,生存法则尤为深奥。底部一条通往外面的绿色长廊就是我们要沿着它走出去的羊肠小路。

  雨还在下,石逢传来滴滴答答声,泉水和雨混在一起,顺着岩壁流进底部,涓涓的水声,时而清脆,时而沉闷。

  往前走,一顶斜四边形洞口呈现头顶,导游教大家伸出大拇指对着光亮拍照,显示强、强、强。透过洞口看过去,那边雾蒙蒙,但又感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奇异,高高的岩壁,空间通透清爽。

  天生三桥,又名天坑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

  天坑全程叹为观止。人不但发现大自然开创大自然,还要欣赏领略大自然。一路走来,伴着雨趣,伴着坑声,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晚上,导游安排回武隆休息。我们入住的是“大卫营度假酒店。”一座高山城市,有这般优越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享受。

 

四、高山城市与山里人家

 

  武隆,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山城市,为我们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座不亚于地平面的城市一样地宏伟壮观,它该经历了多少年的奋斗,经历了多少代人不懈地努力,才建成这样规模的具有现代化的城市!高山城市绝对是比地平面的建设,多许多艰难险阻,单凭建材的运输,都会多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付出,何况建成后城楼叠榭,保质保量,坚固结实。

  带着好奇,乘中午吃饭的机会,我去问了一位苗家老爹:“老师傅,这样一座像模像样的高山城市,建造了多少年?”老爹说:“这座城市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设起来的。”“这里经济收入从哪里来?”“每年的旅游收入上10个亿。在改革开放前,这里穷得叮当响。”“那多楼盘是谁来建的?”“都是开发商来建的。”“哦!”原来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今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啦。改革开放的政策,确实带来了实惠,经济腾飞,促进了大发展,这是了不起的工程。在没有听到老爹的介绍前,我以为该是多少年多少代人才建成这样的。看来,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国策分不开。引进外资,他赚钱,我发展,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方略么。

  晚上,我们去找酒店吃饭,走在大街上,好像走在重庆市内一样地热热闹闹,街上灯火通明,道路宽敞明亮干净,一点也没有高山孤冷暗淡的样子。热情的酒店老板站在门口,挥手致意。我们进的这家酒店,门面开阔敞亮,可惜没留下酒店名称。进入酒店,两间正厅。我们入座的一间厅,摆放两个大圆桌,上来的菜肴非常看好,美味,时尚,丰富,份量足,既有地方特色,也带点时令美味,人家重庆人是那样地好客,落落大方,娴熟热情,一点也不吝啬,也不拘束,看得出,这里甚比大都市,自来水,电,大屏幕电视,燃气一样都不缺。大家开开心心谈笑风生地吃得酒足饭饱。一场别开生面的宾至如归,把大家引向了充满淳朴的夜色里。

  大约9点钟,从酒店出来,雨渐渐下小了,只是零星地飞落。天空扬起了微风,吹得身上凉爽爽的,一点也不觉得冷,仿佛是一种温馨陪伴着,远处送来一股浓浓的青草香味儿,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对每人都是平等分配。布满乌云的夜空,在微风的驱使下,像是散开微弱的光亮,是不是明天会带来晴天?

  我知道,难得的高山一宿,决不能轻易放过看日出的机会。心里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在那舒适环境里很快进入梦乡。

  19日清晨,一看手机六点,我立马翻身起床,扒开窗帘看看,果然天晴了。我麻利的洗漱完毕,出门看日出。

  经过头天洗刷一天的雨季,大地、空气一尘不染,所到之处,全都是清晰亮丽的,看到哪里都舒服。看日出,真的不那么简单,还得向前走一段距离,因为近处全被大树,房屋遮挡。我独自穿过酒店门前的一条马路,急匆匆地到看得到的地方。

  原来在我住的左前方是一个莫大的山坳,这里是一大片为数不少的层层叠叠带有奶黄色的居民住宅区,朝向,全部朝东,看日出是独一无二。只见一轮带着樱红色的红灯笼似的红球,慢慢从遥远的遥远地平线上飘飘然然从雾霭里缓缓升起。一股紫气东来,一缕霞光万丈,照着整个居民楼金光亮霞,璀璨夺目,这才是真正的钟灵毓秀,奇迹,壮美,壮观,如画般的诗意,如梦般的缥缈。居民楼的下方,被一层厚厚的似云似雾似雪的气体严严实实地覆盖,仿佛什么力量都难以冲破。大山深处的浪漫,是天地之灵气的升华,汇聚着万物之悦色,在时空里运行。美得翻遍唐诗宋词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赞美它。这是我有生走来不曾见过的景观。武隆名不虚传的游览圣地,即便旅途千辛万苦,来一趟都值得。

  武隆,这座宏伟的高山城市,从它一砖一瓦,一沙一泥开始,就孕育着不朽的篇章。它是一首劳动者之歌,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世世代代人为之奋斗实现的梦想和取得的辉煌成果。

  随着导游的一声,8点准时出发,我怀着一颗依依不舍的心情,要离别了。车上的我,不时张望窗外,不时地回望。这座城市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会感动千千万万的人。

  缓缓前行的车,穿过层层迷雾,渐渐迎来了雨过天晴的美景。林间传来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唱,山,活跃起来了,游客们也笑起来了。浓浓的和悦气氛感染着彼此。大家纷纷议论:“武隆是重庆的布达拉宫。”

  山是厚土的脊梁,也是山民们赖以依靠的力量。明媚的阳光已普照大山的每一个角落,那山岭,那山腰,散发着绿里泛红的迷人光彩,一片温馨,一片和暖,一片柔美,一片葱茏,饱含风雅的气质,成为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任何其它不可比拟的。

  大山深处淳朴的山里人家,一幢幢新建的民房,一户户人家出现在视线里。他们或在馥郁葱茏的林间,或独处在半山腰,星罗棋布。他们如群星,勇敢地成为大山的精灵,他们如夜色的月光,泼洒着透明的银灰,为大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那一幢幢房屋,是他们含辛茹苦建造的家业,是他们立足大山的根基,是安身立命的庇护所。

  山里人家满腹的心酸,伴着岁月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前行。他们守护大山,并不是执意偏远,而是那里藏着他们祖祖辈辈割舍不断的亲情。幸福是一家人的相互守候,是一家人逢年遇节的团聚。幸福很简单,简单得彼此温婉地相视一笑足够。

  据了解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逐步推广,过去村村通公路,如今户户通公路。水、电、燃气、无线网样样不缺。现在生活在大山的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群星绕北斗,翅翼凌飞翔,足踏武隆志气昂,笑看征途辛苦又何妨。

 

五、画卷铺乌江,情歌祝酒来

 

  经过2个多小时山里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彭水。彭水县并不在山脚,是在山腰,可见武凌山脉的绵长。

  上午10点左右,到达“蚩尤九黎城。”蚩尤九黎城是苗族的祖先地。九黎城是一座精致严密,无与伦比的古老建筑,飞檐翘角,虎视眈眈,主楼结构鳞次栉比,层层递进,从里向外森严壁垒,两侧长廊连接前后主楼,后楼靠山,被青松掩映。彰显能攻能防的功能。整个颜色呈黑色,突出古朴庄重而又威风凛凛,神威难挡,气势恢弘的特色,它无疑不是一页灿烂的古文化。能保留至今,完好无损,作为当地政府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勇猛善战的民族精神,是攻能进,退能守的军事思想,还有他立国立本的超强能力。蚩尤作为民族英雄,作为苗族的祖先,功不可没。

  在这里,我们参加了中午的苗家长桌宴。长桌宴是苗族人延续千百年的生活习俗,祝酒又是她们隆重的礼节。途中,3女1男送来了“祝酒歌。”一男士吹着芦笙,姑娘身穿红色民族着装,头戴银质帽,象凤冠霞帔,闪闪亮亮,目光炯炯,笑盈菲菲。秉承热情,大方,好客,奔放地走进游客,当她们看中哪一个男儿,就主动上前唱着动听的祝酒歌,歌声清脆,嘹亮,高亢,激昂。“来到我苗家,你是我最爱,痛饮三杯酒,友谊花常开。”一双芊芊玉手,动作十分娴熟。敬酒时,配合天衣无缝。只见她们快速地一人拿着杯子,另几人马上接着那个杯子从上往下灌,喝酒人有的大胆接受,一干而尽,有的被灌得打呛,她们闹的就是这个气氛。一场欢快,热烈的祝酒礼,一下把主题推向高潮。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一盏甘甜醇香的美酒,一脸迷人的笑靥,让游客如痴如醉。

  一江碧水,一顶蓝天,一片白云,一脉群山,构成一卷大地的画卷铺展在乌江两岸。

  来到乌江,正好是中午12点。我们排队上船游览,很快,船就开动了。出发地,像是江水回旋湾区,从这里朝着左前方行驶。午时的阳光洒满乌江,照耀着山山岭岭,一眼的金光璀璨,一眼的清波荡漾,一汪的绿茵盎然,一片的馥郁芬芳,令人遐思漫溢,浮想联翩。这不就是人间最美去处吗?这不就是天上人间吗?天连山,山映水,绿茸茸,清悠悠,倒影涟漪,山影绰绰,那树,那竹,那不尽的天际,在江峡里舞动,在山峡里绵延,一袭独特的气派,浑然天成地展示着绰约风姿,吸引着每个游客贪婪的目光。

  航行的游船随着螺旋桨,将碧水滔滔不绝。桨声连绵林涛声,碧水荡漾玉竹情。它象一曲绝响,合奏着康定情歌,象一代天骄,纵马奔驰在疆域的晨曦中。

  当船绕至主航道,江面大约60——1000米,我站在甲板上,扶着栏杆,柔美的江风,吹拂着痴情的脸颊,我不舍眨一下眼睛地极目远眺,前方是一道远远的峡谷,如一条不落的长虹,飞翔在那个看不到头的边际。两侧高山耸立,无声地护佑着江水日复一日的川流不息。山水间没有誓言的深情厚意,它让我读懂什么叫地老天荒。它让我想起了《长江之歌》“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六、厚重的历史,诠释着古城的风采

 

  20日上午,我们赶到了磁器口古镇。磁器口街道门廊旁树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句暖心的话:“我在重庆等你”“你的风从月球吹到了重庆。”风月古镇历经了1000多年的洗礼,它告诉我们无论风雨兼程,都要保持自己的风度。一切都是古香古色的格调迎面而来。我和驴友拾级而上,疾步穿行,一条长长的古街道,一条用古时条石铺就的路,平坦洁净,走在上面,仿佛穿越在时空隧道里,难寻故人迹,惟有街道依旧,日子还在,旧梦依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甜酸苦辣在岁月里沉淀,没有他们一代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哪有我们欣赏古文化遗址的机会。一街的黒瓦,黑墙,尖屋领,木制的雕花门窗,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丰富的艺术含量,一点一滴都来自不易,都活生生地带着灵与肉的交融,展示文明时尚,雅俗共存,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追忆。重庆人历来都是赋予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不光是建立自己的家业,同时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古街道多以小商品,重庆地方特色小吃为主,就是这样的经营,成为人民手中孕育经济运转的动力。向他们学习:立足古镇,不放弃发展机会,成为有创造价值的人。

  下午3点,赶到洪岩洞。导游介绍:“我们走的路面,是这座城市的第11层,它是依山就势,沿崖而建。”第11层,楼层的顶部,既有街道,也有行道,人来车往,熙熙攘攘。这样的建筑模式,只有重庆独一无二。我们随导游乘电梯到底层。先以为到底层,什么都看不到。哪晓得,底层是一条宏伟壮观的嘉陵江横亘眼前。环视四周,到处流淌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都是前来游览的人群。这一条沿着江堤繁荣昌盛的街道,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建筑群,鸡立鹤群,跃跃欲试,集观赏,游玩,休闲于一体,它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嘉陵江岸。这个具有2300年历史的古街道,古城墙,古洪洞,吊脚楼带着些神秘,充满传奇,它将历尽的沧桑融进那道悠长的时光里,成为常青藤,绝代芳华地久盛不衰。

  它是重庆历史上辉煌的成就,也是重庆人的骄傲和自豪。

  那座气势恢宏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椭圆形呈奶白色的桥墩,上指苍穹,下立江中,象一尊骑士,傲然屹立。长长红白色的桥梁,通往朝天门,也跨过那条江。一桥飞架两江,实属罕见,大国工匠功不可没。

  浩瀚的嘉陵江,见证着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变迁,它是古今结合推陈出新的先锋。走到哪里都是叹为观止,惊心动魄。

  “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岩畔苍藤悬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如今的嘉陵江一改往日贫穷的摸样,江上轻舟飞渡,江渚鸾翔凤集,两岸翻天覆地。嘉陵江这样一条和蔼可亲的大江,就是因为它才带来经济腾飞,是两岸人享不尽的福祉。

  一路走来,一路宏图大业,回望重庆北站不远处的那座山,那是留给游客欣赏的,是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象征。建设征途,重庆人绝不怕拦路虎。

  重庆人温婉细腻,走到哪都能感觉人家好客热情,自然大方。

  重庆山高水长,富饶美丽。这座以绿色为主体的古老城市,以建立千秋大业为豪迈,以累建功勋为荣耀,在发展的路上不断创新。

  一次重庆旅行,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一道永恒的记忆。

 

2023年5月 8日

 

  个人简介:李爱林 (笔名 文绮), 女 , 武汉市人, 中共党员 ,高中文化,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会理事,武汉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风恋社团副社长。皖西作家书屋入驻作家。出版个人散文集《青春岁月》一部,作品《甘为百姓当乡贤》一文,曾获得2019年度湖北报告文学“绿源杯”首届文学特等奖。作品《醉美武东公园》一文获2019年度青山区环保杯二等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