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山西纪行之一:寻根千年古槐

山西纪行之一:寻根千年古槐

 

作者:安玉琦

 

  在半路上,

  我们顺道去了洪洞县,

  是想拜拜那棵千年“大槐树”……

 

(一)

 

  早上6点,我们约好到“山孚酒店”乘坐去青岛机场专车大巴(每人85元,王主任代付,心存感激),7点准时发车。一路畅通,俩小时就到了青岛流亭机场。我们进入候机大厅,先去取飞机电子票。我们头一回领教,有点不知所措;便心虚地请教旁边也在取票的小伙子;小伙子很实诚,手把手教我们:放好身份证,再按提示键,自选座位,直到满意,按下打印键,一张带着墨香的机票便飞将出来,非常方便。我们真为祖国科技现代化的飞跃发展而点赞,又因跟不上现代化步伐而羞愧。

 

  我们乘坐“中国东方航空”mu7302航班09:40登机的。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太原武宿机场。出来候机大厅,接我们的小杨司机早在门口等着了。小杨非常热情地替我们又拉箱子又拎包,让我们空着手有点不自在,但又不好驳其好意。正如机场广告词推崇的那样:“日行千里,入乡随俗”吧。

 

  小杨先安排我们在机场附近“美轩商务酒店”用午餐。点了不少特色菜,基本上都是用面做的,但都有着很好听的名字,因为拗口我没记着;还误点了一个鱼(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不过没记住),本以为是当地特产,上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多宝鱼”——日照盛产,不足为奇。不过做的味道还不错,但价格贵得很,一盘180块钱,在我们日照顶多50块钱。而刀削面,却让我们吃得汗津津,美滋滋的。

 

  这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临汾市。吃过午饭,小杨开车出城,直接奔向高速公路,匀速行驶着,说让我们打个盹儿。小杨年纪不大,才二十六岁,这么善解人意,真教我们打心眼里钦佩。我猜想着并肯定地问道:“小杨师傅,你一定当过兵。”小杨自豪又惋惜地说“当了5年水兵,但没当够,就回来了。”我遇到了战友,如遇知音,话便投机了很多也亲近了很多,这当然包括在整个旅程中……

 

(二)

 

  在半路上,我们顺道去了洪洞县,是想拜拜那棵千年“大槐树”——寻根祭祖。车停“大槐树民俗饭店”广场,在此便可望见景区门口那棵擎天立地、遮阳蔽日的大槐树,禁不住让初见者惊喜万分:哦,真不愧千年神奇的大槐树!于是我们急忙奔过去,一睹大槐树的神韵与气势,以满足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是当你走近它跟前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人造景观,不禁让人扫兴。小杨看出了我们的心情,急忙说,真正的大槐树在院子里面。又把我们的胃口吊了起来,便跟着他匆匆地去寻找那棵传奇的大槐树……

 

  进到院子里,恰好碰着讲解员正为团队滔滔不绝介说着,我便紧随其后,认真聆听着:600多年前,朱元璋一统天下后,由于山西这里富饶充足,所以人口相当密集,可谓人满为患。于是朱元璋颁旨移民。当时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一带人烟稀少,荒地漫野,为使全国人口均衡,以平天下,于是贴出告示:凡是不想移民的人,在三天内必须到大槐树下来集合;愿意迁移的就留在家里等着。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少人便带家拖口纷纷来到大槐树下。到了第三天,大槐树周围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因为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可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凡在大槐树这里集合的人一律迁移。这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就如同晴天霹雳,有的呼儿唤女,有的哭爹喊娘,但均无济于事、为时已晚……

 

  官府移民登记后,就在他们的小指甲上割一刀,当即就变成了两瓣儿,这样防止有人逃跑后便于认证抓人。如果你的小指甲是两瓣儿,那么你的祖上一定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出去的。

 

  在迁移途中,由于人口众多,队伍庞大,为防止有人逃跑,官兵就将所有人的手背在背后绑起来押着走……由于移民手臂长时间绑在身后,时间一长就麻木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这些移民中便养成了背手的习惯。如果有背手习惯地方的人,他一定也是从大槐树下移民出去的。听到这里,我仍然背着手,不用多说,我们安氏祖上肯定从这里移民山东的。

 

  还有个插曲,移民的手都被绑起来,那么上厕所怎么办呢?移民会说,官老爷麻烦您把手给解开,我要上厕所。这样次数一多,移民就把这句话给简化了,直接说,官老爷给我解手。官老爷就知道他要上厕所了。久而久之,上厕所就叫成解手而流传下来了。这种说法更加印证了,我们安氏祖上正是从大槐树这里迁往山东的。我们不仅有背手的习惯,而且大小便也叫解手。这比那些小指甲两瓣儿的移民更容易认证。

 

  据说,600多年前有1230个姓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往全国各地。如今在中国有18个省、500多个县多数都是“大槐树人”,可以说占居中国半壁江山。甚至在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大槐树”的身影。如果你是旅行者,不管到哪里去,只有“大槐树”才是你的归宿。

 

  那么,大槐树到底有魅力呢?

 

(三)

 

  来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真教设计者魅惑了,令人想起相声里面的“卖关子”和“抖包袱”,牵着看客兴趣慢慢走,又不让你直达目的。这中间又出现一棵气势不凡的人造大槐树,至此诱惑得你不得不止步摄影留念;尤其这个“根”字,多像一个抽象的人儿立在影壁上,它左边那个木字旁,酷似勇士,高昂着头颅,撒着两只胳膊勇往直前的样子;而“根”字最后一笔,变形一只脚,形象地说明,但凡外迁人们的后裔都有种“寻根问祖、慎终追远”的情感。

 

  当我们真的来到大槐树遗址面前,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老人常说的那棵长着魂儿的大槐树不见了。听小杨说,它才死了不几年,现在作为遗址保留着,让第一代大槐树继续浸润着祖宗的恩泽,并且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下去。这不,第二代、第三代槐树正健壮茂盛着,两人合搂不及;满树挂着红丝带,树根下堆满石子儿,那是祈祷福祉,庇护子孙啊。

 

  在人文博物馆里,我们了解了明朝朱元璋命令山西人大迁徙的简要情况,原来我们日照人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安东卫的。在这里,我找到了我们“安氏”的老祖宗——安清。安姓原姓姬。后来建立安息国,便改为安姓。安清老祖宗深得世人好评:仙人食枣,乐工剖心;才堪清世,学贯郡书。怀揣对老祖宗的敬仰之情,我耐心地翻看着“安氏家谱”(180元一册),但记载不详,欲购且止。

 

  我们进入临汾市区已华灯初上,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吧,整个城市显得很清新,很整洁,给人一种面目一新、清风拂面的怡悦又温馨的感受。我仿如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山城。进入“金海湾大酒店”客房,放下行李便赶紧下来大楼,想最大限度地领略山城的风俗人情,因为我们在这里只住一宿。

 

  晚宴设在“乒乓球俱乐部酒店”,环境一般,饭菜亦无特色,但汾酒有名,是临汾钢厂温处长作陪自带的,令我们感激不尽。我暗想,晚宴之所以安排在这里,温处长准是乒乓球战将,也可能是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