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韩国纪行之二:清新的首尔

韩国纪行之二:清新的首尔

 

作者:安玉琦

 

  初到首尔,

  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

  清爽的空气,

  晴朗的天空,

  洁白的云朵,

  一树一枝青翠着,

  一花一草明丽着……

  而给人最好的印象就是:

  干净、文明、讲礼节、懂礼教……

 

(一)

 

  初到首尔,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让人心情畅快。清爽的空气,晴朗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树一枝青翠着,一花一草明丽着,就连飞翔的喜鹊(国鸟)也那么自由自在,而给人最好的印象就是干净、文明、讲礼节、懂礼教。路面上见不到纸屑残叶,甚至连林立的高楼大厦都一尘不染;入厕还有股淡淡的清香,更不用担心缺水断纸;墙体上看不到小广告,要有就是警句名言;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但听不到喇叭声;虽然游人如织,但找不到警察的身影,甚至看不到一个闲逛大街、独坐墙根晒太阳的韩国人。据说他们都忙于工作,生活节奏很快,谁要是瞎溜达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如果你稍加注意,这里的少男少女非常英俊、漂亮,但多数是单眼皮的;不过帅哥美女双眼皮的却多了起来。这,或许就是韩国美容业高度发达的“功劳”吧。要是你有兴趣,再听听她们说话,尽管听不懂,那也是一种享受啊,轻声细语,曼妙悦耳,就像我们南方的吴侬软语。如果你友好地向他(她)们打招呼,低头哈腰便是他(她)们的最高礼节。如此这般,儒家教化使得韩国人令人敬佩!真真的,我们自愧不如啊!

 

  首尔原先叫汉城。这是因为韩国在秦汉时期叫做新罗,深受汉文化影响几千年,因此汉城也有着汉民族的文化元素。其实在很早以前整个朝鲜半岛、也包括东南亚诸国都是大汉民族的藩属国,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朝鲜战争结束后,统一的朝鲜分为两个国家,李承晚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了韩国。由于中国与朝鲜建交,不承认韩国;因此韩国对中国一直心存不满。直到中国与韩国建交,这种心结仍然没有解开。特别是李明博更是个“民粹”分子,因汉城与藩属国有关,他为了去“汉”化,召集许多专家学者探讨论证,如何将汉城改为本民族的文化语韵,后经多个方案的筛选、且经市民多轮投票推选而确定为首尔,用韩国话说就是“神马”的意思。2005119日,时任汉城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把“汉城”改成“首尔”。

 

  其实改与不该城市名称,对其地理位置、历史地位有大碍吗?我倒觉得,叫什么,其内涵都是非常充实的:汉城——庄重、巍然,有种历史的凝重感;首尔——新潮、清新,有种超前的时代感。所以说,怎么改,叫什么,那是人家韩国自己的意愿,是人家的内政,别人管不着,更无须说三道四。

 

  尽管如此,韩国仍不乏汉文化元素。

 

  先看看韩国的国旗,其图案就是太极,这不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符号吗?其实,自古以来,韩国人于国旗情结是非常凝重和十分在意的。据手机报《今日头条》在《笑谈大小事儿》里头谈到,在韩国,民众自小受到自己国家国旗的教育是这样的:1882年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王命赴日本谈判。在途中,他们突然觉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面代表自己国家的国旗,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他们就依据韩国传统的太极图案设计了太极旗。这个所谓“机灵一动”国旗诞生的故事,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

 

  而实际上,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是非常容易找到关于韩国太极旗来历的:1882年,朝鲜使臣在去日本谈判的时候,发现自己国家的船上没有国旗可挂,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他们就找自己的宗主国大清,希望自己在船上可以挂上大清的黄龙旗,可是被一口回绝了,大清的黄龙旗怎么可以这样随随便便挂在一个小小的藩属国的船上呢。如果藩属国非要挂龙旗的话,为了以示区别,则必须用四爪龙旗。

 

  当时的朝鲜觉得没办法,但国旗一定要有的啊!于是准备拿太极双鱼图作为国旗,结果中国驻朝鲜大臣马建忠说,太极旗和日本的国旗实在太像了,有些不妥,并建议把八卦安在国旗上。于是国王答应了,就成了现在韩国国旗的原型,之后经过数次修改,将这个八卦改为四卦,并且还在国旗上写了八个汉字:大清国属高丽国旗。

 

  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再也无法控制这些藩属国了。朝鲜当时的国王李熙成皇帝,将国号改为“大韩民国”。大韩就是大国的意思。但当时那个太极国旗,并没有因为大清即将灭亡而改变,韩国选择了沿用下来,只是没有“大清属国”这四个字了。而且这个传说中的“大韩民国”只存在了13年,就被日本给灭亡了,所以那四个字自然不会在国旗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半岛南部树立了新的“大韩民国”政权,还是选择沿用了这个太极旗,只是旗帜上的“大清国属高丽国旗”八个汉字已被去掉。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直到今天对自己国旗上原有的“大清属国”只字不提,只说有“高丽国旗”这回事儿。更有甚者,压根不承认有“大清国属高丽国旗”的历史事实,并且还说太极图也是他们国家创造的,根本就没有中国什么事儿。这种言论真的让咱中国苦笑不得呢!当然也不能指责人家数典忘祖,今日人家毕竟是个主权国家嘛。而台湾的“台独”分子才是不肖子孙呢,至死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真该杀无赦!

 

  接下来,当你走进那座古香古色、金碧辉煌的“景福宫”,简直就是北京故宫的缩影。

 

  另外,据韩国媒体称:如果没有1000个汉字的知识储备,几乎没办法阅读韩文报纸。由于受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日益强大的影响,汉字教育仍是韩国中学的选修课,并有不少大学规定,学生毕业之前必须拿到汉字二级证书或通过进行的汉字考试。由此可见,韩国仍有不少汉文化的影子,正如古人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呀!中韩世代友好、共同传承历史文明,让那些“搅局者”——如日本安倍之流去狂犬吠日吧!

 

(二)

 

  在首尔,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青瓦台。它是韩国总统办公的地方,因为瓦顶是青蓝色的,所以称为青瓦台,也叫蓝宫,据说为的是与美国白宫相对应。青瓦台背靠颇具王者气派的北岳山,而北岳山左有青龙——骆山,右有白虎——仁王山,堪称风水宝地。因此,这里有“天下第一福地”之说,所以从高丽时代起就被用作宫廷用地。现在的青瓦台是按照韩国传统建筑模式建造的,据说共有15万块青瓦,每块都能使用100年以上。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曲线形设计的主楼屋顶上的青瓦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夺人眼目。

 

  青瓦台这个地方,原来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后,就把它做为景福宫的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1927年日本入侵后毁掉五云阁以外的所有建筑,建立了朝鲜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为军政长官官邸。19488月大韩民国成立的同时,它成为总统官邸并改为景武台。1960419日推翻李承晚政权后,尹谱善当选总统并入主景武台。不久,因为尹谱善忌“武”字并为了同美国白宫相对应,给白墙蓝瓦的这群建筑起名为青瓦台,亦称其为“蓝宫”。此后,历届当选总统都在这里办公、居住。

 

  我们无缘进入青瓦台院内,不禁心生遗憾。我站在马路的一旁,仔细端详着青瓦台,它的色调那么蓝润,看上去很漂亮,很养眼,但不像想象得那么神秘和神圣,也不像北京中南海那样森严壁垒、密不透风,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它似乎离平民很近,很近。不信,你望望,青瓦台伸缩式拉门是敞开的,据说进去参观手续并不繁琐,只要提前在网上或者电话预约,就会很快得到批准;不信,你再看看,大门口两旁,仅有的几个警察,也不是威然地站立着,而是随意地走动着,比咱们机关单位看大门的保安还轻松、坦然。

 

(三)

 

  在首尔,景福宫是外来游客必到之地。景福宫是李朝时期汉城五大宫殿之一。它是李朝始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于13959月仿照中国紫禁城所建造的新王朝宫殿,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诗经》中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殿藉此而得名。景福宫占地面积达15万坪(约合50公顷),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门光化门,东面是建春门,西面是迎秋门,北面是神武门。宫内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宁殿、交泰殿以及庆会楼、香远亭等等殿阁楼亭,但比起我们国内的皇宫大殿要差远了。

 

  不过,也有几处引人入胜的地方。你问问,有谁见过七趾龙来?而勤政殿天花板上就绘有一条七趾龙。据说在古代,因为中国皇帝的象征为五趾龙,朝鲜国王只能使用三趾龙或者四趾龙,但勤政殿被倭寇烧毁后,于1868年重建时,恰值中国清王朝开始没落,内忧外患,鞭长莫及,趁此时机,一吐以往被压制之快,于是就在天花板上绘出有七个爪趾的黄龙。有压迫就有反抗,看来,朝鲜王朝不服统管了,不仅要与清朝皇帝分庭抗礼,甚至要高出一头。

 

  慈庆殿里的“十长生烟囱”也值得很好观赏,红砖墙壁上雕刻着十长生,墙顶冠上有10个屋状烟囱盖,这是李朝时期最漂亮的烟囱,现被命为珍贵文物第810号。在这里,不禁让人感叹,在狭窄的殿后,将墙兼做烟囱,再刻上华丽的花纹,并将围墙、庭园和烟囱合为一体,简直完美得无与伦比,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工艺啊!

 

  最让人流连的地方是庆会楼,有山有水遂人意,一枝一叶总关情;远处仁王山青翠如屏,近处苑连池碧波荡漾,的确是摄影拍照的绝佳景点。庆会楼跟勤政殿一样,堪称韩国古建筑的代表作。顾名思义,庆会楼是举办庆祝活动或者迎接外交使节举行宴会的场所。庆会楼有两层,一层由48根石柱组成,外围24根方柱象征地,内部24根圆柱代表天,寓意天圆地方。同时,外围的方柱还代表二十四节气,内侧的圆柱代表阴阳八卦与一年十二个月。而宫中所有建筑的飞檐上都有一些小小的雕像,仔细看看,原来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化身。这是因为他们都是降拿妖魔的高手,雕刻在屋檐上,用以避邪。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实在让人叹服。尤其具有纪念意义是旧版一万元韩币,它的背面图案就是庆会楼,由此足见它在宫廷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四)

 

  更有看头的莫过于国立民俗博物馆了。这是一座能够详细体验韩国民俗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的文化教育宫殿。馆内共收藏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中参展的有4千多件,现有三个展厅。

 

  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着史前时代至朝鲜时代(13921910)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和文物差异。从这里可以看出韩国与中国深厚的历史渊源,陈列的古书有不少是中国方块字书写的,“福介堂”额扁一笔一划都是汉字写成的,就连额扁下面供奉的帝王将相也与中国寺庙宫殿的一模一样。本来嘛,在历史上古朝鲜就是中国的藩属国,而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现成为友好邻邦那也是天意成就。

 

  第二展馆向人们展示着农耕时代的物件、场景以及手工艺品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非常眼熟的东西,比如古老的纺车,比如日常穿戴的蓑衣、斗笠,比如古代钱币、铜锁,以及木工使用的锯子、刨子、尺子,似乎是从中国复制过来的,毫无二样,由此让人产生一种走亲戚的喜悦感。

 

  第三展馆最为精华,尤其引人入胜:孩童出生、成人仪式、婚丧嫁娶诸多生活画面都有生动的描述,而且那么栩栩如生,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和生活的美好。总之,在民俗博物馆里,韩国民俗生活用最普通的元素符号来诠释和展现,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承传效果。假如我们中华大中国也像韩国民俗博物馆那样,把56个民族的民俗生活和传统风物都如数展示出来,那么外星人想必也会自叹不如的!

 

  在景福宫饱赏眼福之后,再去“东大门市场”逛逛也是别有情趣的。这里是高度集中的大卖场,更是女同胞的购物乐园。比如免税商店、退税商店,比如金银珠宝、吃用穿戴,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正如广告语所说:不怕买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几个男爷们溜跑似地转了几个商场,便两手空空地出来了。听说旁边的“清溪川”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是李明博的杰作。在他当市长的时候,把这里的那条高建公路摧毁了,不惜工本地挖出一条大河,还首尔一川清水,让城市靓丽起来,因而他赢得了不少的总统选票……

 

  清溪川引汉江之水而来,经市里流淌而过,营造出优雅的休闲境地和谈情说爱的好去处,造福于市民。尽管花费了不少的银子,但仍不愧大手笔啊!由此对比一下我们国内的有些城市,要么填河修路,要么劈山盖楼,只管自己的政绩,不顾子孙的后福。这样的市长啊,最好去拜访请教一下李明博市长,以后千万别做断子绝孙的缺德事儿啦!

 

(五)

 

  腌制泡菜那是韩国传统制作工艺,而现在却成为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在韩国,腌制泡菜是个累活儿,更是妇女们的拿手活儿。假如你不会腌制泡菜,就不配做韩国人的媳妇,就像俺们沂蒙山的闺女不会烙煎饼,就不配出嫁当媳妇,即便嫁过来,也会被村人看不起,甚至指责为笨媳妇、拙媳妇。

 

  到了秋天,收获白菜的季节,也是韩国女人大显身手的时候,她们不辞辛劳、甚至夜以继日地洗白菜、晾白菜,再一道一道按照工序腌制白菜。据说,如同我们中国人置办年货似的,一样的忙碌,一样的喜悦。这次,我们来到首尔“腌制泡菜体验馆”,跟着韩国姑娘做起泡菜来,真是不亦乐乎!几排长长的条桌上摆着半成品的白菜,还有通红的辣椒酱,以及香喷喷的辅助作料,一切原料就绪,只要戴上塑料手套,就能轻而易举地做起泡菜了。虽说不难,但不容粗心。一棵白菜纵着劈成四半,一半白菜有好几层,必须一层一层地涂抹辣椒酱和作料,而且要均匀,然后才能对折起来,放进瓷缸里,通过焖淹、发酵,等到七七四十九天,或者九九八十一天,就能端上餐桌啰!

 

  在首尔的几天里,我在心里,总拿上海与它相对比,虽各有千秋,但并非能胜过上海。首尔有条江叫“汉江”,清澈、蜿蜒,波澜不惊,但它远不如上海“黄浦江”浑黄、辽阔,汹涌澎湃。首尔有座地标式建筑南山塔,高耸入云,让人翘首仰望,但它远不如上海明珠电视塔,靓丽璀璨,让人遐想万千……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