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越柬之三:河内见闻
作者:安玉琦
有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
越南人民“国旗意识”非常强烈,
处处可见迎风飘扬着的国旗......
那些重要部门还插着“双旗”
——国旗、党旗。
从下龙湾去首都河内,乘大巴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行程。因为游览“海上桂林”太累了,所以坐到车上便瞌睡起来,正应了外国人的嘲笑:“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忙着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我坐在前面,视野很好,生怕遗漏优美的风景或独特的景物,于是强打精神观望着公路两旁——道路尽管很窄,但是景色很美,仿如我国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沿途无非树多、花繁,山青、水秀,因此没见引以为奇的。但是有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越南人民“国旗意识”非常强烈,处处可见迎风飘扬着的国旗。不仅政府部门、学校、公共场所,就连农家小院、单户住所,甚至电线杆上都插着国旗或党旗,那些重要部门还插着“双旗”——国旗、党旗。
尽管越南目前还比较落后,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好好学习,尤其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在中途吃晚餐。阿深说这是比较好的服务区,相比之下,类似我们国内的路边店。但生意又不如我们的路边店,吃饭只有我们这个团队。喝开水还要收费,1元人民币1杯。这种境况能经营得好吗?我好奇地问那个清瘦娇小的正在卖开水的小姑娘每月多少工资,她很满足地说70美元。我开玩笑说到中国打工吧,每月700美元,她先是惊愕,后又微笑着摇摇头。
到达河内已是晚上8点多了,可还有个活动项目:游览三十六古街古巷。我们俩人乘坐一辆三轮车,由车夫拉着穿街过巷。刚开始,坐在车上好个生怕,因为路上行人、车辆,特别是摩托车互不相让(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一:道路),使得三轮车左躲右避,仿佛小船遇上了风浪,让人坐立不安。过了一阵子,好在适应了,任由三轮车拐来拐去吧,将精力用在观赏古街古巷上。然而,兜了个把小时,也没见到什么稀奇之物,而那些房屋好像很随意的样子(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二:建筑),尤其悬挂在路两边的各种线们更是障人眼目(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三:线路),因此记忆不佳。但小费是要付的,越盾至少2万元,美元也可以,就是不要人民币。
晚上10点多入住河内用中文写着“如归”酒店。大巴车进不去,只能在路边下车,提着行李走街串巷,方得抵达。我以为是郊区,阿深说是市区。其落后可窥一斑啦。酒店外观虽然老旧,但客房条件不错,整洁干净,宽敞明亮,用具也很齐全,有点宾至如归的感受。
翌日,大半天都是在河内度过的。当大巴经过中国驻越大使馆驻地时,阿深说,这条长街都是中国的,其他国家驻越大使馆只有一个庭院。因为唯一,我们自豪,不由得纷纷引颈张望中国大使馆里面的情形。并由此可见,当年中越关系是多么的“铁”啊!
到达停车场,我们步行游览。放眼望去,整个城市虽然没有“高大上”的建筑,但房屋色彩明丽,炫人眼目,典型的东南亚建筑风格。我们漫步在不宽但还清洁的街道上,大树比肩,如伞如盖,让人心旷神怡。尤其那些百年以上的红木树和花梨树,因为我们头一次见着,所以惊喜且羡慕,于是拥抱大树,于是树下合影,喜形于色,乐不合嘴。
阿深见我们如此钟情于这些树,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回拍卖一棵红木树,几个商家差点打起来,后来只好动用警察,才平定了事态。最后,这棵树拍卖了好几百万美元。其实,在越南红木树是不足为奇的,但如今却被商家炒的“变态”了。就像我们国内那些做红木生意的“假洋鬼子”,一套红木家具动辄标价几十万、上百万,其实有不少都是赝品、假冒货,从“大老虎”家里收缴上来的多有印证,而那些名贵字画就更不用说了。
阿深带我们看一座很有意思的寺庙——独柱寺。它是越南独具一格的著名胜迹,也叫一柱寺。其寺建于1049年的李朝,为升龙建筑艺术中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由于该寺建在灵沼池中一根大石柱上,故名。灵沼池为方形,池周有砖砌柱杆。寺为木结构,方形,每边3米,宽深3间,四面带廊,顶上饰以游龙、满月和异兽。寺的造型模仿出水莲花:直径1.25米,地上高度为4米石柱,象征花梗;石柱四周8根木支架,如同花萼;寺身及其四边巍巍翘起的屋檐,和谐地构成花瓣图案。——阿深说这座寺是很灵验的,只要你虔诚,有求必应,因此顶礼膜拜的信众络绎不绝。于是,我们团的女同胞都进去祈福许愿了。
最让人振奋的是号称越南的心脏——河内巴亭广场——堪比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整个广场宽阔宏伟,一方方巨大草坪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际,教人憧憬无限。人民大会堂矗立于广场中心,国徽闪烁,国旗飘扬,展示着越南社会主义国家的自信与威严。它左右两侧都是政府的重要机构,是些金黄色建筑,但楼层不高,只有三四层至多五六层的样子,即使我们国内县级政府办公楼也比它们豪华、气派,不由得让我暗赞他们不讲排场的清明作派。而且这么重要的政府驻地,警察却很少,不像我们中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那么森严壁垒、严阵以待。尽管阿深敬告我们要看护好自己的物品,但并未遇到小偷或歹徒之类的横祸。由此看来,河内的社会治安还是不错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