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木艺人生

11


木艺人生

 

作者:孔春山

 

  很多优美电影电视剧在播放一些匠艺人、艺人“勤艺、勤创业”的故事,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和创业精神。现实生活中,谭金华是一位农村木匠艺人和创业人士,是一位勤木艺、勤创业的农村中青年人士。谭金华是房屋建筑装修装饰设计中级工程师。木匠艺人谭金华的人生拼搏经历、他勤木艺、勤创业的人生奋斗经历是一部美篇书……

  谭金华中等个子,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活跃灵活,心灵手巧。谭金华1982年岀生,80后农村青年,家住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塘驿镇西湾村15组(原小林桥村三组)。谭金华家那里是个风景秀丽的农村山庄,他家后面是青翠碧绿的楠竹山林,屋前面是平整的小丘田埂和农田,再往前面是一条延续弯曲的港溪小河。小石桥横跨溪河两岸,溪河两岸柳树垂柳成荫,河水清澈透明,鱼群跳跃。这条小河从黄沙水库流畅而来,穿越无数个村庄、田埂、山丘、港湾,弯曲廷绵的港湾溪流一直向下游流去,途经汀泗桥镇、流入泉口湖、西粱湖、向阳湖,再汇入浩浩长江……

  溪流曲绕似玉带、云霞辉映山庄美、鸟过啼声传旷野、炊烟起处农家乐……

  谭金华是在湖北出生的,他祖籍是湖南长沙,潼关、梅花岭,他家是从湖南搬迁到湖北来的。谭金华有一个哥,一个弟,兄弟三人都是在湖北出生。谭金华父亲是个勤劳诚实,心地善良的种田庄稼人,他母亲更是一位仁慈善良,贤惠勤劳的仁慈母亲。谭金华几岁进学堂门的时候,他父亲最关心他,给他讲人生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学问,鼓励他用功读书才有前途。谭金华的母亲对谭金华兄弟三个穿衣吃饭更是细心细微关心和疼爱,他母亲关心他们时、还要照理家务,喂猪喂鸡挣钱、挣他们读书的学费,还要和他父亲一起下农田做事,抛秧种田,种地,锄草,打柴火等,日夜忙碌,很少有时间休息。

  谭金华兄弟多,他家人口多,田地也多,尽管他父母日日勤劳忙于干农活家务,他家还是很贫穷。谭金华13岁时就一边读书一边跟他父亲学耕田地,抛秧栽田,用肩膀担稻谷、放牛喂猪等,以减轻他父母的家庭负担。

  谭金华在小林村小学读书毕业后,升入白羊中学读书。他每天背着书包和村庄的小孩们一起走过屋前田埂、小桥,沿着港湾小溪走过一个农田畈,再过一个港桥坝,才到白羊中学读书。可是谭金华仅读了半年初中,就因家庭贫穷辍学,放弃读书,回家帮他父母做家务种田。那时候他家确实贫困负担重,他哥哥弟弟都要读书。在他童年、少年天真纯稚的心里有欢乐,或也有少许的遗憾,小林桥小学旁边河湾小溪小堤,那里曾经有他和伙伴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溪河边的垂柳旁有他坐着的身影和记忆;记忆里,小时读书经常看河、也看小鱼欢跃蹦跳、听小溪潺潺流水喧响的声音……白羊中学的蓝球场有他和同学们打蓝球,蹦蹦跳跳玩耍的身影,校园里曾经有他朗诵诗词的读书声,上学放学的路上有他和同学们追跑趣话和唱歌的歌声。然而现实就是现实,谭金华13岁那年,校园与他告别,他将面对的是现实的人生,去挣钱、去劳动、去谋生、去拼搏、求得生存之地。

  人生中少年这个时段是壮志凌云、有理想有抱负的时段。谭金华就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少年,虽然他辍学了,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是他胸怀壮志和理想,不为贫苦命运而感叹,不为家庭困难而自悲,不为人生艰难而惧怕。他立志要用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去争钱,去改变贫穷的现状;他要去争取属于他自己人生发展奋斗的机会和位置,他要自己开创事业,创造业绩,以体现他的人生价值。

  谭金华离开学校一边帮他父母干农活犁田耙地、栽秧种庄稼、担稻谷,一有空闲他就不停地在城市,街道附近问询,找事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附近城市一家外地人办的企业看见他人灵活会跑路,且能说会道口才好,聘他帮企业发传单做广告工作。外地企业规定他每天要到很多的地方发完大数量传单给群众才能算一天工作时间,工资要做满一个月才能结算。谭金华满怀信心帮外地企业发传单做广告,他每天起早摸黑跑路发传单、走遍无数个山庄、走遍无数个街道、传单发给无数个人。清晨朝阳还没升起,晨鸟还末开始鸣叫,他就早早起床背一袋沉甸甸的企业传单步路或坐自行车到城乡各个街道各个乡镇各个村庄发传单,传单发给无数个人,而每天到天黑的时候才能发完传单。而每天他走了多少公里路已无法计算了,只知发完传单脚走起血泡,连回家的路都走得慢了、走不动了。回到家里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起床又接着去发传单,他年少不怕累不怕苦就这样一连帮企业发了近二十几天的传单,帮企业做了二十几天的广告。谭金华心里想到还发几天传单就能领到工资了,可是干了几天抱着收获的希望去那家企业领工资的时候,那家企业神秘般不见了,企业倒闭了,企业老板跑了,打电话打不通了。谭金华第一次感觉到无比的失望,这是他出校园第一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毫无任何收获,他感到命运在捉弄他,那晚他彻夜辗转难眠。谭金华是有志青少年,他不为小挫折而泄气,心里又在想着别的挣钱门路。尽管以后的挣钱谋生路很坎坷,他都要勇敢的去走,去努力挣钱。

  别看少年谭金华个头不高,但是他头脑特别聪明,智商超群,且做事灵活,应变能力很强。少年时的谭金华觉得帮外地企业做工靠不住,外地人跑了,做事的工钱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谭金华觉得帮本地的企业打工做事稳靠一些,本地企业跑不了,帮本地企业打工才是稳做稳打稳收入。于是他用他的聪明智慧和口才,再经人介绍就在他家附近的十里坪果园厂做临时工,工资是两佰元钱一个月,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两佰元钱可算是个可观的工资。

  这下谭金华找工找对了,他在十里坪果园厂做临时工月月都领到了了两佰元工资。他人勤劳、做工不怕累,在十里坪果园厂做临工一干就是几年。他每月两佰元工资帮他父母解决了家庭大困难。他兄长和弟弟都是勤奋努力的人。谭金华的父母看到谭金华很努力心里也高兴,家庭情况也稍稍好点。

  谭金华在十里坪果园厂做临时工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份稳定的工作,月月有工资拿回家,虽然收入少点但是还稳定,那时的农村盐才几角钱一斤,一元钱的介值作用有多大?而且十里坪果园厂是个国营果园厂子,企业经常发点水果给他吃,在国营果园厂里做临时工也是不差的差事。按正常的逻辑推理谭金华可能要在那个十里坪果园厂里做临工会干长久。但是事情恰恰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谭金华的父亲是个见过世面的农村人。谭金华祖籍是湖南长沙潼关,谭金华的父亲从小经常去长沙城,长沙城的大街和街上的商贸场所和生意店铺旁有他父亲行走、逗留、观赏的身影,长沙生意人的经商之道,长沙知识人的优雅素质、长沙的文化气息和经济发展给了谭金华父亲一定的启发。

  炎热天,谭金华每次做工晚上回家吃晚饭后都爱在外面乘乘凉。夏日的夜晚,皓月当空、夜虫青蛙鸣叫,萤火虫的光亮象繁星点点般闪烁增添夏夜迷人的色彩。谭金华和他父亲在外乘凉,他的父亲就在他旁边坐着,每当这时候,他父亲就向他讲人生奋斗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讲人生发展的哲理。谭金华的父亲启发谭金华,进厂做工是买苦力终无大的益处和岀息,古人云“养子不学艺担烂土筐系”,谭金华的父亲告诉谭金华最好是乘年轻学门手艺才好,以后靠做手艺谋生岀息大一点,做手艺挣钱才是成家立业的生存之道。古人云“饥荒饿不倒手艺人”。谭金华的父亲告诉他,天有阴晴圆缺,人有富贵苦难,自然气候变化无常,农民种庄稼要风调雨顺才有收成,若遇雨灾旱灾颗粒无收。古人云:世间灾难生,饥荒饿不倒手艺人,勤劳创业创财富,幸福生活在身边。谭金华父亲经常启发谭金华学一门手艺。

  谭金华是灵活适变,头脑聪明的人,他经他父亲这一启发恍然大悟,眼前云散天朗,他觉得做工做苦力终不是办法且无大的出息,人分知识人、手艺人和粗人,于是决定乘年轻学门手艺才是生存之道。学什么手艺呢?谭金华自幼对家具,桌椅、衣拒、木箱、木窗等木用品、木艺制品家具、木艺用具颇感兴趣,于是谭金华决定学木匠手艺,因为自古匠人是有才艺之人,木用品、木艺品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手工业艺术、手工业艺术文化,自古流传至今,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民间木匠艺人鲁班就是木匠艺术的发明者,至今木匠用的很多工具都是鲁班发明制造。

  谭金华学木匠手艺说学就学,谭金华是个有志青年,他搞事雷厉风行,勤劳拼搏就是他的个性,理想和抱负是他的人生目标和动力,任何坎坷艰难在他面前视无阻拦。谭金华的父亲经过民间询访帮谭金华找到了一位有名的木匠师傅。于是谭金华诚心上木匠师傅家拜师学艺,谭金华学木匠手艺的那年是1999年。

  谭金华最擅长学艺,他从小在他父亲那里学得为人处世,尊师尊老尊长爱幼的为人之道。他拜师学木匠手艺后,他每天跟着他的木匠师傅在周围四面八方的民间人家做手艺,有吋也到城镇街道有工作单位的人家和做生意的人家做手艺。一担做木匠手艺的工具箱他长期用肩膀担着,从不让他师傅担。木匠工具如木钻、刨子、铲子、凿子、锯子、锤子、斧头、曲尺、墨斗、等等多种多样的工县放在木箱里担在肩上也有一定的重量,但是哪怕再累,他都默不作声不喊累,不让他师傅担工具。谭金华和他师傅在民间人家做手艺,他总是时时倒茶给他师傅喝,搬木板上砍凳的重事他总是抢着做,师傅做手艺的每个细节他都细心观看琢磨,跟着师傅学着做木用品、木艺品,不懂时就问他师傅。他师傅及时告诉他。谭金华和他师傅在民间人家做的木用品、木艺品多种多样,有实用的家具、衣柜、梳妆台、碗柜、桌椅板凳、有传统式样的、有现代式样的,有工用的办公桌、有建筑房屋用的门窗,有工业用的木制品等。一件件木用品、木艺品都要按人家客户要求的造型、式样、高矮、尺寸学着做好。量木材尺寸、划墨斗、砍木料、凿木刨木等都要心灵手巧、细心才能做好。谭金华跟着师傅认真学那些木匠手艺,有不懂的地方他及时向他的师傅请教。他师傅看谭金华尊敬他,人又勤快,心灵手巧,肯学艺肯钻研木匠手艺这行,便毫无保留的把木匠手艺传授给他。中华民族的木匠手艺自古流传至今,是门很精深的民间木匠手工艺术,要想把木匠手艺学到精湛程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还需长久的努力和坚持,这是谭金华时时牢记在心的哲理,且坚持不懈努力。

  做木匠手艺这行是个吃百家饭的活,谭金华天天担着木匠工具和他师傅走遍山庄、河堤、走过田埂、山丘、走过山凹凸不平的山路、走过平坦的街道、走过山路十八弯、走过山旮旯,走过繁华的街市街巷,上过山丘和峻岭、下过陡峭的山坡路,春去冬来、岁月风霜,晨光雨露……朝霞云雀伴出行,过往人家礼相迎,日映西边晚霞美,夕阳夜色返家归……

  谭金华和他师傅到民间到城市,到过多少户人家做木用品、木艺品已数不清、走过多少路已记不清、做过多少件木用品、木艺品已记不清……但是谭金华仅仅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基本学会了木匠手艺,他办了一桌谢师饭拜别师傅,然后准备自己一个人到家家户户去做木匠手艺。

  2001年,谭金华学木匠手艺出师,他自己买木工机械,买齐木匠的工具,自个一人担着木匠工具箱到农村民间很多户人家做木工手艺。做木匠手艺是吃百家饭的谋生之路,不论人家是贫是富都要帮别人把木用品、木艺品做好,贫、富人家都不多收别人的工钱,坚持公平原则;但是实在有经济困难的穷人家请他做木用品、木艺品,请求他少收一点工钱时,面对这种情况,他就少收点工钱,等于他自己在做善事。他永远记住他父亲告诉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在世,行走各方路,遇见各界人无论贫富要做到尊老爱幼,行善积德。谭金华在别人家做手艺,富人家菜饭好点,他还是帮别人把木用品、木艺品做好;穷人家招待他的菜饭差点,他还是帮别人把木用品、木艺品做好,他心里知道,做手艺吃百家饭,别人家贫穷菜饭差点都是诚心在招待他。

  有一次谭金华在一户人家做一套家具,说好了一个月做好给伍佰元工钱,但是等他做好这套家具后别人只给他两佰元工钱。因为那户人家实在太穷,别人家穷向他说好话要求少他的工钱,他只好少收别人的工钱,等于在做一件善事。谭金华回忆起那套家具式样很多,谭金华是一边做一边研究用了很多精力才做好的,他认为做那套家具等于在磨练木艺技术吧!谭金华帮人家做木用品、木艺品少收过多少穷人家的工钱已记不清。他是个做善事的人,宁愿自己吃苦。

  多少次谭金华到民间农家做手艺,担木匠工具爬峻岭,下山坡走累了口渴了,在半山腰放下工具箱,用手去捧起棒山泉水喝,然后听听山泉水滴到岩石的声音,看看山腰上飘来飘去的云雾,看云雀展翅飞越群山、飞呀飞……他佩服云雀飞越群山的胆识和坚强和对前方的向往憧憬。伳更加坚定人生拼搏奋斗的信心。他站在半山腰朝着云雀挥挥手,大着嗓门唱一首民歌,然后担起工具箱继续赶行程……

  谭金华时时在钻研制作木用品、木艺品,既要做好传统流传至今的木用品、木艺品式样,又要钻研开发制造新时代时尚木用品、木艺品式样。谭金华经常到城市人家做时尚木用品、木艺品家具等,他都一一帮别人做好时尚木用品、木艺品。

  谭金华从1999年做木匠手艺到现在已经2324年了,这段时间谭金华早已成了家,谭金华的妻子叫刘平,和他是一个队的人(官塘驿镇西湾村十五组人),谭金华和他妻子刘平从小青梅竹马,互相鼓励、真心相爱、携手同心建立幸福家庭。谭金华和妻子刘平成家后生有两个小孩,大男孩叫谭汉青,勤奋诚恳懂事,谭金华儿子谭汉青已读完书,现在北京搞汽车修理。谭金华的第二个小孩是个女孩,谭金华的女儿的名字叫谭汉英,在读小学六年级,她聪明勤学,学习优秀。谭金华的妻子刘平现在乡镇附近电子厂打工。谭金华的妻子刘平勤劳贤惠、善良。谭金华他们幸福家庭在宫塘驿街买了住房,一家人在乡镇生活。

  现在谭金华的父亲已近年因病去世(他父亲患病六年去世),他母亲住在农村,他兄长早已成家,在农村搞农业和喂猪等致富,谭金华弟弟也成家,弟弟在北京开汽车修理店。谭金华母亲的生活来源依靠谭金华兄弟三人供应照顾。

  木匠艺人谭金华确实是靠白手创业勤劳致富起家的新时代农村优秀中青年人士,谭金华现在有小车、农村有楼房,城市有住房,农村有大片龙虾养殖池、乡镇有他开办的护墙板、木饰面、背景墙定制经营店。谭金华曾经和别人一起创办过酒店。谭金华与人联合组成一个木匠工和房屋建筑装修装饰工队伍,天天接木工用品、木艺品制作工程和民间木用品、木工艺品制作的事做。接ktV、酒店宾馆、及各单位办公木用、木艺品工程事做。接房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谭金华凭他自己多年在建筑业装修、装饰技术评上房屋装修装饰“中级工程师职称”。

  谭金华与人谈及他的创业之路时很是感慨,他说在乡下农村做木匠谋生只能维持生计,想发家致富发财几乎是很难的。他热爱做木匠这个行业,这个木匠行业毕竟是千家万户制什么木艺家具木艺用具制品都需要的行业,是服务大众的木艺匠艺行业,这个木匠行业也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手工艺木匠手艺行业,要坚持传承和发扬,不能放弃。谭金华回想起他边做木匠边开掘龙虾池养龙虾,开创别的发家致富门路。谭金华还与人在城乡街上联合创办较大的酒店,只是疫情期间酒店生意平淡,他才从酒店退股。谭金华和很多木匠师傅组成一个木匠工队伍,农村家庭木艺用品和城乡单位办公木艺用品、房屋建筑门窗木艺用品等需要木匠工的,谭金华他们这群木匠队伍都去做木匠工,做好各种木用品、木艺品。谭金华他们的装修装饰工队伍,接城乡建筑装修、房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搞好装修装饰工作。有时候一些公益单位和穷人家房屋装修价格低挣不到什么钱,谭金华也和房屋装修装饰伙伴们去做装修装饰,少挣钱等于在服务社会。

  谭金华是从做木匠手艺,开创多种勤劳致富创业路,包括他现在在赤壁市官塘驿镇金弯新市场街道、107国道边租了门面开办了护墙板、木饰面、背景墙定制经营店都是在勤劳致富创业。但是谭金华热爱木匠行业,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木匠行业。谭金华一路创业坚强自信走到今天,创造了一番成绩,最支持他的是他的妻子刘平,谭金华的妻子刘平与谭金华同心相连,不怕艰苦、共建幸福家庭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谭金华创业。谭金华一路创业坚强自信走到今天,支持鼓励他的还有他的父母、兄弟亲戚对他的鼓励帮助,支持他的还有他的岳父岳母,支持他的还有他周围的朋友群众等。谭金华一路创业坚强自信走到今天,创造一番成绩与党和政府支持鼓励农民勤劳致富的好政策分不开。

  谭金华最难忘的就是父亲近年因病去世,谭金华父亲是因中风患病六年后去世的。谭金华父亲生病期间,谭金华和他的兄弟等都时时照顾生病的父亲,买营养品,时时送父亲去医院治疗。谭金华的母亲也时时照顾谭金华生病的父亲。人世间,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无不散的宴席。谭金华的父亲还是生病去世了。谭金华经常回忆起他父亲生前对他成长的关心,回忆起他和父亲夏夜在外面乘凉,父亲告诉他做人的道理,鼓励他学手艺成家立业时泪如雨下……

  谭金华是个尽孝尽义的人,他经常买营养品带老婆孩子回农村看望他的母亲,逢年过节谭金华一家人和他兄弟们的家人都和他母亲相聚过年。谭金华和他妻子孩子一家人经常到乡下看望他的岳父岳母。谭金华认为,这个世上,家庭的温馨是最重要的。

  2017年谭金华回了湖南长沙潼关梅花岭老家一趟,看望故乡亲人。谭金华心善仁慈,他经常做好人好事帮助他人,有次他的一个木匠伙伴的亲人生重病,他想办法帮助他们度过困难。

  谭金华大部分的时光都忙于创业,但偶尔闲憇的时候,他带着他的家人、小孩,及友人到外旅游,去过北京,登过长城,去过天安门、去过颐和园、去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去观赏过三峡大坝、去过天柱山;去过附近地区的崇阳青山水库、去过隐水洞,去过赤壁古战场,去过赤壁市官塘驿镇的葛仙山等地旅游观赏。

  赤壁市官塘驿镇这个美丽山镇曾经来过知名人士和影视艺术界著名人士。有一年著名导演张艺谋率电影摄制组从北京来到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塘驿镇张司边村拍电影剧取景。谭金华多么希望导演张艺谋和电影摄制人士所经过、坐过的地方能看到他们木匠队伙伴们制作的木艺品。

  谭金华创办的护墙板、木饰面、背景墙定制经营店的顾客如云,生意红火。他的门店前面就是官塘驿镇古驿广场,那里是官塘驿镇街道居民经常光顾散步聚坐的地方、也是全镇人广场舞健身场所、也是学生小孩荡秋千、跳跳绳运动场所。官塘古驿广场有绿茵茵的草坪,有花开叶茂的风景树,广场旁有繁华的超市和耸入云天的高楼群。谭金华经常带着他的妻子、小孩到古驿广场散步坐坐。谭金华经常和他的木匠伙伴和建筑装修装饰创业伙伴在官塘古驿广场聚坐畅谈今后的创业梦想。

  谭金华勤劳致富创业,创造了一番成绩,且继续在勤劳致富创业路上拼搏奋斗,他是有志向有抱负的新时代农村中青年人士,他的创业行动带动新时代农村社会民营经济的发展。新时代城乡进入现代化建设,但木匠木艺手艺也是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民间手工艺手艺文化,一直流传至今,木匠木艺手艺行业需要继续延续发扬和发展,木匠木艺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谭金华和他的木匠伙伴们继续做好木匠,做好木用品、木艺品、坚持木匠手艺事业,服务群众,他们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民间手工艺木匠手艺艺术文化的新时代农村优秀中青年;他们是新时代勤劳创业的优秀中青年;他是乐于助人,做善事的优秀青年。

  谭金华的人生拼搏经历、他做木匠、勤木艺、勤创业的人生奋斗经历就是一部美篇书,但愿谭金华在勤木艺、勤创业路上创造更辉煌的成绩,抒写人生奋斗美篇章……

  蓝天鸿鸽展翅飞,时代美好美增辉,人生拼搏勤奋斗,成功业绩满载归……

 IMG_20230609_052342(1)(1)(1)(1)(1)

  作者简介:孔春山,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受邀撰稿人,曾修文学与新闻专业,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塘驿镇人。在全国省、市、地报刊杂志文艺、新闻媒体平台发表多篇文学作品和纪实报道文学作品、连载作品,有作品选入集,有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竞赛奖,在作家网、华语作家网、北国网(辽宁日报网),东北作家网,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中国散文网`、善天下传媒网、故事屋阅读网、咸宁网、咸宁新闻网等媒体宣传平台上刊登文学作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