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远山的红色往事

远山的红色往事(散文)

 

作者:何诗曼

 

  谨以此篇向母亲节和父亲节献礼,同时也深切缅怀我祖爷爷和祖奶奶逝世35周年!


1

我祖爷爷何朗书和祖奶奶杨永福在川北老家房后树林里留影

 

  我爸爸随爷爷奶奶在北京生活了近30年,我也就自然出生在北京整整10年。我爷爷的家乡位于当年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所在地南江县长池坝,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在我爷爷的家乡创建了长赤县苏维埃政权,把长池坝的“池”字改为“赤”字,也就是赤化长池坝的意思。红30军在长池坝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一场殊死较量,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伤员每天源源不断地从战场上抬下来。红军医院就设在我爷爷家大院里,屋里安置不下,屋外阶沿上、院坝里全都躺满了伤病员。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爷爷何朗书参加了红军担架队,白天黑夜不停地运送红军伤员。我爷爷的母亲也就是我的祖奶奶杨永福和村子里的妇女自觉组织起来,为红军伤病员擦洗伤口、换药、洗血衣绷带。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率领通江妇女独立营到长池坝配合红30军作战,主要任务是保卫长赤县苏维埃红色政权和红30军医院。妇女独立营后来又扩建为妇女独立团,由张琴秋担任团长。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绝大部分都是通(江)、南(江)、巴(中)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川北地区命运最悲惨的童养媳,人们习惯称她们为“巴山女红军”。

  这帮苦大仇深的女孩子在张琴秋的带领下,很快便成长为能文能武、能征惯战的红军女战士。

  她们火线抬担架、救护红军伤员,有时还直接拿起枪杆子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们每天轮流到医院为伤病员洗衣服、擦洗伤口、喂水喂饭,还为他们唱歌跳舞,慰问演出。我祖奶奶便天天和这些英姿飒爽的巴山女红军们打交道。张琴秋也经常到红军医院去,祖奶奶无数次领略了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

  ……

  在中国工农红军入川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八十周年之际,我爷爷远山带领摄制组回老家长池坝拍摄了电影《巴山女红军》,爷爷担任总导演、奶奶担任制片人、我爸爸担任导演,也就是一家人完成了这部红色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儿时夏夜的小院里,我坐在爷爷身边,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听他讲故事。爷爷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讲了一个又一个,比如猪八戒从吃西瓜开始,前后吃了一百多种,除了天上的飞机不吃地上的火车不吃,他是无所不吃,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吃货,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爷爷还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比如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电影《小兵张嘎》中的抗日小英雄嘎子、《鸡毛信》中的抗日小英雄海娃,还有《半夜鸡叫》中的高玉宝12岁便给地主老财周扒披扛长工,一天学没上过 居然还成长为一位著名大作家的传奇人生。还有前苏联红色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英雄保尔.柯察金,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便在爷爷的指导下认真读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保尔.柯察金对人为什么而活着那段精辟概论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爷爷也常教导我说,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精魂!一个人必须要有追求,没有一定的理想占据心灵,把它约束范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地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地里。灵魂没有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

  爷爷讲的最多的还是我祖爷爷和祖奶奶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祖爷爷和祖奶奶的故事,尽管我没有见过祖爷爷和祖奶奶,但他们的高大形象却在我脑海里栩栩如生,他们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故事犹如就发生在今天的眼前。

  爷爷讲我的祖先后因故迁至湖北孝感,300年前又被张献忠撵到川北,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我的祖辈们在填川的日子里很是值得炫耀,从大清康、乾年间算起,先后一共出了四个进士、八个举人、秀才更是多得无计其数。其中还出了三个高官;一位是乾隆年间官至宰相,死后他的同窗好友云南巡抚大人亲自为他立了牌坊。另一位是嘉靖皇帝的太师爷,还有一位是重庆府的知府,其余都是县官州官,我爷爷的祖爷还担任过一任知县。

  抗战期间由于前方战事吃紧,伤亡惨重,后方得迅速补充兵力。按国民党政府的规定是三丁抽二,两丁抽一、独子不当兵。可到了下面就大变了样,乡长保长串通一气,那些三丁两丁的人家,只要缴上一笔钱便可免除兵役,没有钱的穷苦百姓,哪怕就是独子也要抓去当兵。上面有具体规定,每个乡每年必须完成多少壮丁任务,每个壮丁都有为数不少的奖励,乡长便将壮丁指标分摊到每一个保里。为了完成任务领赏,那些如狼似虎的保、甲长们,便带着荷枪实弹的警丁拿着绳子,挨家挨户,或者守候在十字路口擒拿,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和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都不放过,这就是老百姓讲的抓壮丁。我祖爷爷晚上不敢在家睡觉,只好抱着被子躲在古坟里。每天提心吊胆,防不胜防。

  一天中午,我祖爷爷在河边一块水田里劳动,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国民党警丁突然从天而降,把祖爷爷堵在田埂上,形成天罗地网,只好束手就擒。待我祖奶奶得到音讯后,祖爷爷已被五花大梆地押往乡政府去了。

  祖奶奶赶到乡政府一打听,父亲等上百名壮丁被统一编入刘湘的部队,两小时以前就开拔了。先步行到广元,然后再坐汽车送往前线。

  祖奶奶连夜追赶了五十里山路,凭着她的机智和勇敢而救回了我祖爷爷。这段故事极其精彩,爷爷给我讲了千百遍,连标点符号都背得下来了。

  祖奶奶害怕祖爷爷再度遭到暗算,全家连夜逃回娘家避难。一待便是八年,直到解放后才又拖儿带女回到家乡。

  县委了解到祖爷爷的何家大院是一个红色大院,祖爷爷给红军抬过担架,祖奶奶救护过红军伤病员,思想觉悟高,政治上可靠,便把县委工作队设在祖爷爷家大院里,把祖爷爷培养为积极份子,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五五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逐步走向集体化道路。祖爷爷带头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和高级农业合作社,带领全村人民苦斗了三年,硬是把解放前一个十年九灾的穷村,改变成全县乃至全省的先进示范村。省、地、县每天前去参观、视察、学习取经的人们络以不绝。每天可忙坏了我祖奶奶,不停地烧水接待,这一批人前脚刚打发走,另外一批人后脚马上又到。

  在我爷爷刚刚记事的时候,祖爷爷就已是四川省、市、县有名的劳动模范了。听爷爷说有一次祖爷爷打着赤脚步行三百多里到地区参加劳模大会,感动得地委书记和全体与会人员热泪盈眶,会议结束时地区奖励了他一头大水牛,他把劳动模范的大红花系在牛角上,硬是牵着牛用了七天时间走回村里。

  祖爷爷当省劳模时奖了他一套双轮双铧犁,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先进的农业工具。当全国劳模时他又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了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再后来又安排他跑了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先进地区去参观学习,回来后家乡宣布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祖爷爷又当选为第一任社长和公社党委书记长达二十年之久。

  爷爷评价祖爷爷是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一位合格的基层干部,在他担任公社党委书记二十多年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为名不为利,无限忠于革命,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党的事业,爱国如家,爱民如子,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八十年代初祖爷爷已年老退休,在县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认为还是农村空气好,便与祖奶奶又回到农村老家生活。爷爷兄弟姐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两位老人晚年幸福安康。每逢节假日,或二老身体欠佳时都要回去看望。

  八十年代初,原中共达县地委书记李香山专程看望时已退休在农村老家安度晚年的祖爷爷何朗书,并与之亲切交谈,李香山对我祖爷爷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祖爷爷和祖奶奶于一九八八年七、八两月先后病逝,时任南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熊启伦为我祖爷爷题写碑文,时任南江县政协主席何文成为我祖奶奶题写碑文。

  我祖爷爷何朗书和祖奶奶杨永福逝世整整35周年了,然而祖爷爷的高尚品质,祖奶奶的慈母情怀,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

  作者简介:何诗曼、女,出生于20134月,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四年级,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小作家。不仅喜爱文学,还喜欢书法、唱歌、跳舞、绘画、朗诵和节目主持。已发表《在那非常时期的日子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神奇的西海子!》、《梦回香山红叶》、《奶奶和她的张家小院》、《发生在昨天的故事》等多篇散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