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山:风景这边独好(上篇)
作者:安玉琦
万仙山,
确切地说,
就是河南辉县境内的南太行山,
我们一天一个景区,
先后游览了——
南坪、郭亮村和八里沟,
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一)
由于跟地导接头不顺,大巴在景区外围转悠了好几个来回,所以进入南坪景区时已下午近两点了。本来是徒步进入“仙境”的,但时不我待,没得选择,只好乘坐小交通,能坐7人,人均20元,一直送到“仙境”停车场。这位司机师傅真是胆大包天,车一上路,就玩起“车技”,吓得车里几个女同胞嗷嗷乱叫。可他更来劲了,似有万无一失的把握,继续着车技……我坐在副驾驶座,斜看他一眼,一脸信心满满的得意样子,于是心虚地劝说女同胞:别怕,师傅车技好得很呐!其实我内心是怕把他惹烦了,说不定真给我们个吃不了兜着走,那就麻烦了!我一边安慰着女同胞,一边紧抓把手,双眼死盯前方,以防万一。谢天谢地,好歹到了“仙境”,虽然只有20多分钟,却给我们“度分如年”的感觉。下了车,我们都不由得喘口粗气,几个女同胞有的脸色蜡黄,有的眼汪泪水,大家都敌视着司机——自觉没趣,开着车窜走了!过后,听地导说,这段路只有13公里,但有153道弯,从航拍照片上看,就像麻花拧出来的样子。
(二)
南坪景区真正的“仙境”是从“丹分”开始的。因为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太上老君走了七七四十九个山岭,才选中此处,便在这里炼丹,又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炼出长生不老丹,分与众仙享用,于是这里就成了炼丹、分丹的地方,所以这个村子也叫作“分丹”村。后来,大家嫌号“分丹”太俗气了,便将“分丹”二字倒过来,于是有了“丹分”村。
另有一种说法,秦朝初年,豫晋两省在此划分省界——叫作分单。在古代,单与丹通假,因为后人对秦朝不满,故而将分单(丹)改为“丹分”,企望改朝换代,以泻世仇。
这个村,自古至今,只有三条通道可以进去,一条入山西,一条抵南坪,一条上王莽岭。想当年,虽则闭塞,但却幽静,那才是神仙般的逍遥自在;现如今,人流如潮,欢声笑语,吓得飞禽走兽不见踪迹,惊得山溪河流失声哑唱,五峰林海葱茏着,但却摇曳不出优雅清风,赤壁丹崖乍看雍容华贵,凝目视之则如黛玉锁眉愁颜……对此,我于景区那块“人类活动与地质遗迹”的告示牌产生了敬意,并且恰合我当时的心情——牌上这样写着:自然力量对地球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地质遗迹的生成也是漫长的,但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对地质遗迹的破坏却是瞬间的、巨大的。
美丽的石笋、石钟乳,也许我们无意中的触碰,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积累就会毁于一旦;秀丽的石峰、石柱不远处的开山放炮的震动,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美景,也许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地球、地质遗迹的影响、破坏是巨大的、不可逆转的。
时至今日,对自然景观的肆意开发与过度消费,是不是人类的罪过呢?
我们从“丹分”跟随地导登山游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不时有人驻足与景物结缘,一时路塞,而喊叫声愈加亢奋,我没听过“喊山”号子,但绝不会让“赤壁丹崖”发抖吧!——然而,在她那纤细、柔润、淡雅,且层理分明、血脉清晰的肌肤上,仍有“到此一游”之爪痕,最不该有的是“摸一摸,十年少”的教唆,无数只手们摩挲过去,满足了自己的心理,却玷污了她的容颜,教宠爱者看着难受——尽管我七老八十了,还想多活几年,但最终还是不忍心下手摸她。于是,我从人缝里钻出来,直接往山下走去。
(三)
半山腰有个黑洞,名曰“黑虎洞”。穿过黑虎洞就是山西地界了。我觉着好奇,多走了些路,到它跟前望了一眼,里面黑乎乎地,貌似老虎,但绝非老虎,因为一路上连只松鼠都没见着,何来“林中之王”呢!第三天,到了八里沟,在人行道上真见着了几头猕猴,那也是人工放养的,并非野生的。
山窝里,有两个潭,一个叫黑龙潭,一个叫白龙潭。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最长,徜徉于此,真有种物我两忘、心清气爽的感受。大概是“龙的传人”之缘,但凡中国游客对龙潭、龙穴、龙庙之类的景观,独具钟情,总是有种看不够又看不透的感觉。
黑龙潭在地质学上称作“壶穴”。它外形近似圆状,口小肚大,此乃急流夹带砾石冲击下面岩石,被岩石阻挡后改变方向形成漩涡,岩石经涡流十几万年的持续冲刷磨蚀,终于形成了如此神奇的流水地貌景观。
黑龙潭瀑布,落差40多米。潭下有个深潭,潭水面积约有70多平方米。当地居民传说这里有条黑龙盘卧,故称黑龙潭。为了探测潭水深度,1998年济南军区派潜水员来到这里,当下潜到28米时,潭水呈螺旋状,无法再往下潜去,所以至今无从得知黑龙潭到底有多深。于是乎,黑龙潭水深就成为景区内未解的神奇谜团之一,也是招揽游客的绝妙由头。
白龙潭比之黑龙潭要小的多,只见一条“白龙”从山缝中喷涌而出,势头很凶猛,但水柱短粗,瀑布低矮,也就有三五米的样子,因此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它下面的潭也不大,而且一眼见底,有块龙背状的白色岩石卧在水中,大概就是“白龙潭”的来由吧?但是,它实在不起眼,所以没有引起多少游人的关注。倒是两位保洁“老兄”坐在潭水边石头上,吧嗒着旱烟袋,眼瞅着潭中“白龙”,情有独钟——我猜想他俩肚子里一定有很多关于“白龙”的故事,但导游急着往回走,没来得及请教,留下念想……
夜宿“圣贤阁”农家乐。与m君入住108房间,比较干净,但空调开不得,电视只收俩台,喷头没有热水……一夜无语,好梦难圆。
晚餐还算可以,八菜一汤,荤少素多,但是白馍馍管饱,尤其每人一个“特吃”——窝窝头,吃完口有余香,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哪!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