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柑橘里品岁月
作者:梁明媚
当下正是柑橘上市之时,大街小巷的水果摊都摆满了圆滚滚的橘子,煞是可爱。因为橘子酸甜可口,又有治疗咳嗽之功效,每次上街,我都要买上一大袋拎回家,家里人不喜柑橘微微带有的酸涩味道,所以无人与我争食,买来的橘子都让我一人独享。我便拎着这一大袋青皮柑橘待在房间里,一个人慢慢剥食。不过因为刚采摘下不久,所以果皮还是青绿青绿的,要稍微用力剥掉,才会露出里面饱满鲜嫩而晶莹剔透的瓣瓣果肉,但我可不喜欢一瓣瓣地细细咀嚼,我喜欢一整个一整个地塞进嘴里,用力一咬,细小果肉爆裂,汁水流入口腔,带着几丝酸涩的甜瞬间蔓延了味蕾,如此这般才尽兴。
柑橘,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皮薄而红,指的应是成熟后的柑橘,我们这里通常称其为“砂糖橘”。过年时人们都纷纷到水果摊上购买,是不可或缺的年货之一,有些人家门口还会摆放两株挂满红色橘子的盆栽。红色,始终是中国千百年来主导春节的喜庆之色。明代张岱,对柑橘情有独钟,据记载“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间,无非橘者,自刊不给,辄命数僮环立剥之,而柑橘以甘草作调料制成凉果,不仅味道甚佳,且有治疗咳嗽之功效。
此刻,我的手心正托着一只剥掉果皮的柑橘,很像一枚玲珑剔透的琥珀,有一种温润自然的美,又如一轮轮弯月,拼凑在一块,那股清新又带着酸涩的味道啊,似乎就是月夜里乡愁的气息,让人不由得回想起诗人李白曾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知道什么缘故,多少年过去了,每一年于此时品尝柑橘仿佛都在咀嚼那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而且这种感觉随年俱增,许是因为此时天气微凉,已有一种萧瑟的韵味,而未成熟的青皮柑橘中特有的酸甜苦涩,混合着冲击味蕾。还有一个缘故应该是,此时已接近年底,很快又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又将来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时光流逝匆匆,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了,岁月所带来的恐慌也在随年俱增,所以,这种种缘故使得品尝柑橘时如同咀嚼一种人世的悲凉。
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贪恋着青皮柑橘中这份清甜中有些麻麻的酸涩,这种味道不仅在味蕾上跳跃,同时也浸润着一颗愈经风霜冲刷的心。将柑橘果肉蘸上些许白盐送入口中,默默的咀嚼着,仿佛在品尝着一种人生,这种有些奇特的味道,又咸又涩的,可不正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苦痛时泪水的滋味吗?而那清新的甜味也恰恰是内心充盈着幸福欢笑的气息。而正因为这丝丝缕缕的甜,我们对生命中所遭受的苦痛甘之如饴,也正是因为这些支离破碎的苦痛,所以这甜的味道才愈加醇厚悠长。
剥开一只青皮柑橘,果皮上还有着密密麻麻的小疙瘩,用手拈起饱满多汁的果肉丢进口中,苦涩中带着甘甜的汁水,触摸舌尖上的味蕾,穿过喉咙。,流进五脏六腑,于心田处留下一抹隐隐约约的芳香。在这安静得有些萧瑟的秋日里,只听见风穿过窗户,在耳边呼呼地作响,带来几丝微凉,一个人独坐藤椅上,面前晶莹剔透的水晶盘上装满青皮柑橘,远离尘世喧嚣,静静地剥这一个个橘子,独自享受着属于一个人的浮世清欢。这种美好是春节时那大街小巷满眼都是喜庆热闹的金黄蜜橘所无法比拟的。
不由得想起民国作家张爱玲所说过的“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有人非议,有人褒奖,而于我而言,这也许还代表着更深层的意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以品尝着酸甜的青皮柑橘,在这初秋时节是最佳不过的,所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错过的话又要等上一年十二个月,而万物的生命又过了一个四季轮回,下一年的青皮柑橘,品尝时可能又和今年的有所不同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