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春华秋月何时了

春华秋月何时了

 

作者:贠靖

 

  不知什么时候,墙角的一片虞美人开了,在七月的艳阳里袅袅娉娉绚烂到了极致。

  虞美人的茎秆纤细,花冠轻盈,其花瓣有四五片的样子,轻薄如羽,又如张开的少女的裙,在阳光下摇摇曳曳。

  记得清代诗人吴嘉纪写过一首《虞美人花》:“楚汉今俱没,君坟草尚存。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意为虞美人与“霸王别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说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虞姬夜饮。忽听得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深感大势已去,含泪唱着《和垓下歌》起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香销玉殒,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头长出了一种草,形似鸡冠花,叶片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之“虞美人”。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更名噪一时,为世人广泛传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知道,为什么虞美人会与这些悲壮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或许是她纤细的茎秆中流淌着多愁善感的汁液吧,以至于那娇美的花瓣上也带了几分愁容。

  有人说李煜作为一个皇帝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文人却是大放异彩的。特别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对宋之后的词作影响深远。虽然他在政治上不是一个好皇帝,对于朝政、国家大事样样都处理不好,而且贪图享乐,葬送了大唐数百年基业。但在才华上他绝对是受到后世极其推崇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

  李煜的人生出场堪称华丽。他出生那年,公元937年七月初七,他的爷爷李昪正式称帝,创建南唐。这位生于深宫的少年,眼中看到的是南唐三千里河山的富饶与辽阔。

  按照立长继承的顺序,他原本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然而造化弄人,当朝太子李弘翼为了皇位派人毒杀了他的亲叔叔,事后晚上就开始做噩梦,不久便一命呜呼。而李煜的其他几位兄长也都相继早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李煜天生重瞳,被视为有帝王之相。就这样,最不想当皇帝的李煜,被命运推上了皇位,开始了他错位的一生。

  李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北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其一直对南唐虎视眈眈。此时的南唐早已是积贫积弱,国力大不如前,只有对宋唯唯诺诺,俯首称臣,为的是免于兵戎相见。

  公元954年,是李煜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十八岁的他迎娶了才貌俱佳的娥皇为妻。娥皇不仅相貌出众,且精音律、善歌舞、通史书,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喜好。她进宫后与李煜形影不离,二人珠联璧合,一同修复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原本因政治而缔结姻缘的两个人,其幸福是极其短暂的。李煜即位的第四年,娥皇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他们年仅四岁的小儿子又在此时意外离世。爱子之死令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李煜遂派人将娥皇的母亲和妹妹接到宫中,本想给娥皇以抚慰。没想到妹妹入宫后却与姐夫有了瓜葛,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加重了娥皇的病情,29岁这一年娥皇去世。

  三年后,李煜又迎娶了娥皇的妹妹,容貌美丽,神彩端静的小周后。面对着南唐江河日下的国势,从即位之初李煜就立下了对宋朝恪守臣道的国策,他不停地向宋朝低头示好,意在苟安。为表诚意,他把弟弟送到宋朝做了人质,更是把江南州军的山川形势图上交。

  此时,北宋已一步步扫清了南方的割据,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公元975年,赵匡胤说出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同年十一月金陵城被攻陷,李煜率亲属官员到城外肉袒投降,他用这种方式向赵匡胤表示彻底认输,同时也宣告南唐正式灭亡。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开国四十年,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此时的李煜落魄无奈可见一斑。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李煜与历史上另一个“重瞳”的项羽惊人的相似之处,只可惜李煜没有项羽乌江自刎的魄力,他的手只拿得起笔。公元976年,李煜到达开封,在受降后被封为违命侯,赵匡胤以此来表达对他的羞辱。但赵匡胤对他还算不薄,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居所,日常供给也非常丰厚。但李煜的世界不再有花月春风,他被囚禁在府邸里,不得私自会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一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毙,其弟赵光义迫不及待即位。赵光义继位后不仅大肆削减李煜的吃喝用度,更是频繁地传召小周后入宫,一住就是好几天。回来后小周后对李煜又哭又骂,而李煜只能选择沉默。国破家亡,难以启齿的凌辱,尊严被一次次地践踏,血泪化作词章,李煜的创作进入了巅峰状态,写下了那首感天动地的绝笔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赵光义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勃然大怒,认为李煜有反叛之心,于是紧急召其弟赵廷美入宫,命他带着御赐的毒酒去给李煜祝寿。公元978年,年仅42岁的李煜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生在七夕也死在七夕。小周后也伤心欲绝,追随李煜而去了。

  李煜用自己的生命悲剧,为后人所有生命中的沧海桑田做了注脚。

  李煜的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在降宋之前写的,主要是宫廷生活,反映男女之间的情爱,比如《长相思》:“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意为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炙热。还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词中对宫中歌舞升平的景况描写的淋漓尽致,金炉次第添香兽,佳人舞点金钗溜,自有一股富贵气象在其中。

  第二类是在他投降宋朝之后,对于国家灭亡,他感到十分悲痛,并把这种悲痛之情融入到词作当中,比如《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他的词作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如温庭筠、韦庄等人对他影响很大。同时他又深受同时代的李璟、冯延巳的影响,通过对个体形象具体的描绘,把词的表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丢了江山却成了一代词帝,他本无意皇位,却留下万古骂名,他命丧宋官之手,却被宋人顶礼膜拜。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想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要问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注定了是要浸透哀伤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