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藜蒿
作者:程奇伟
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是生长在湖泊草滩岸边的一种野生植物,以湖南省西北部、江西省鄱阳湖沿岸、湖北省东南部、安徽省西南部居多。藜蒿大都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水气洇洇,清香缕缕,气味甘甜无毒,不仅是一道美食,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健脾开胃、利胆祛黄、护眼明目和缓解便秘的功效,还对传染性肝炎等疾病有些许疗效。因此,藜蒿被称为“湖里的草,人类的宝”,享有“登盘香脆,风味冠蔬”的美誉。
故乡有句谚语,“二月藜、三月蒿,四月五月做柴烧。”意思是说,每年农历二月,藜蒿的味道最鲜美,过了这个季节,藜蒿味道就会变差,到四、五月份只能当柴烧了。因此,农历二月,是野生藜蒿上市的高峰季节。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棚藜蒿诞生了,大棚带来了鲜美的反季节蔬菜,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藜蒿了,但是,还是农历二月的野生藜蒿最好吃。春节期间,藜蒿的市场售价也最高,因此,人们用大棚把藜蒿上市的时间尽可能的调整到春节期间。今年春节期间,藜蒿就买到了每斤四、五十元。如果种上几亩大棚藜蒿,赶在春节期间上市出售,则经济效益肯定可观!
藜蒿的吃法很多,藜蒿炒腊肉是故乡的典型代表,是味道最为纯正浓郁的农家土菜,最能代表洞庭湖区的民风民俗。故乡藜蒿的做法很讲究,必须是采自洞庭湖边的野生嫩茎,挑选打毛衣的针一般粗细的藜蒿,用手掐成一寸长左右的藜蒿段。藜蒿要吃嫩的和脆的,不能用菜刀切,以免沾染铁腥气。腊肉是故乡农家腌制的土猪肉,用作配料的红辣椒,也是农家种的和晒的,这样炒出来的藜蒿炒腊肉,方能香辣到位,色香味俱全,吃着让人唇齿留香、口吐芬芳、酣畅淋漓。操作藜蒿炒腊肉这道菜时,先把锅烧热,不放食用油,把腊肉倒进锅里,待肉色煎到金黄色,再将洗好的藜蒿嫩茎倒进油锅,加些辣椒爆炒一会儿。这时,藜蒿清香鲜嫩,腊肉醇美泽润,满屋氤氲着藜蒿和腊肉的香气,引人胃口大开,让人垂涎三尺。
除藜蒿炒腊肉外,藜蒿还有许多做法,如藜蒿炒腊牛肉、藜蒿炒新鲜猪肉、清炒藜蒿、藜蒿扣肉、凉拌藜蒿,等等。藜蒿叶子还可做成藜蒿粑粑、藜蒿青团、藜蒿叶煮粥。采摘藜蒿叶子时,要捏住藜蒿叶芯部位,顺着从嫩尖往根部倒着捋,要非常小心的摘掉藜蒿叶子,不能伤了藜蒿的嫩尖。
藜蒿虽是故乡春节期间餐桌上最地道、最亮眼、最珍贵的蔬菜,但是,父辈们大都不屑一顾,少人问津。因为,父辈们过去日子很苦,没有米饭吃,冬季挖藜蒿根吃,春季煮藜蒿粥喝,还用藜蒿叶做成米糠粑粑吃,吃了拉不出来。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父辈们的胃吃腻了,也吃伤了身体。父辈们觉得,藜蒿带给他们的都是满满的、辛酸的、不堪回首的伤心回忆,下辈子都不想再吃藜蒿了。
然而,古代文人墨客对藜蒿却很偏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送范德孺》写下“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在《惠崇春江晚景》写下“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写下了“久闻藜蒿美,初见新芽赤”“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等诗句,把藜蒿美食写得芳香诱人、魂牵梦绕、赏心悦目!美味的藜蒿,治愈了苏东坡受伤的心灵,让苏东坡忘记了仕途的坎坷。宋代辛弃疾在《蒌蒿宜作河豚羹》写下“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宋代苏泂在《金陵杂兴二百首•蒌蒿登盘朝饭美》写下“蒌蒿登盘朝饭美,河鲀入市晚羹香。应无白传思春草,却有东坡赋海棠”。宋代张耒在《齐安食蒌蒿根菊茁》写下“故园蔬甲又逢春,想见雕盘巧斗新。强掘蒌根盘郁屈,故挑菊茁嚼芳辛”。宋代饶节在《谢洞山和尚惠蒌蒿种》写下“等推三界纳秋毫,错被人呼世外高。已办绿蓑青蒻笠,溟濛烟雨掐蒌蒿”。以种藜蒿为伴,以食藜蒿为荣,种藜蒿,吃藜蒿,享用藜蒿,是宋代文人等上层社会贤达高端雅致的生活。
采藜蒿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辛苦活。在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中穿行,在杂草中寻找,看到藜蒿后,便一根根掐下来,要掐嫩茎,在洞庭湖区,还要防血吸虫。一般人不愿意干,一是太辛苦,二是野生藜蒿越来越难采。农历二月,邀上几位好友,到洞庭湖畔采一次藜蒿,一边春游踏青,享受洞庭湖畔的宁静、广袤、美好;一边采摘野生藜蒿,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体验古代文人采藜蒿食藜蒿的美妙感觉,再回家弄个新鲜而地道的藜蒿炒腊肉,不失为一种有趣的人生体验。
藜蒿炒腊肉以及藜蒿系列菜,是一种极品佳肴,是一种中国人舌尖上的美味,它萦绕在故乡民间的烟火里,融入到故乡人民的血脉中。藜蒿清鲜,脆嫩,素净,鲜香扑鼻,是洞庭湖区的野生植物,吃在嘴里,香在胃里,甜在心里。藜蒿柔柔的根系,深深扎在洞庭湖区的土地上,也扎根在游子的心灵深处,即使相距再遥远,也无法从精神上拔除。藜蒿,吃的是一种民俗,是一种情怀,是一份浓浓的乡愁。故乡藜蒿飘香来,最是一年春来到,千根万根藜蒿香。一盘氤氲着藜蒿香味的藜蒿炒腊肉,刺激着故乡游子的味蕾,始终留在故乡游子的记忆中,烙在故乡游子的灵魂深处。
作者简历:程奇伟,军转干部,公务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多篇,在多家电子媒体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多篇文章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