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学霹雳舞记

学霹雳舞记

 

作者:凌金位

 

  想不到五十七岁的我还会去学霹雳舞。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刷抖音时刷到一个七零后女生在视频中跳着霹雳舞,跳得有板有眼。熟悉的舞曲,洒脱的动作,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把我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9月至19897月,我在高原古城兰州读书。这两年时间里,我除了学习功课外,业余时间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关注霹雳舞。那时,只要有歌舞团来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宫、剧院、露天场所表演,我必定前往。歌舞团的演出门票价格不菲的,我总是忍痛割爱掏钱观摩。实际上,我看歌舞团演出时,对演员们的唱歌相声杂技之类没多大兴趣,我真正感兴趣是欣赏霹雳舞。当舞台上的主持人报出“接下来,由我团著名霹雳舞演员表演柔姿霹雳舞(或太空机械舞)……”这个时候,我的心“砰砰”直跳。

  舞台上的七彩灯开始闪烁,霹雳舞演员额头上扎着红色带子,身穿闪闪发光的表演服,从舞台一角闪出。他(她)们的动作各异,有时是太空步前行,有时是太空后滑步,有时是拉绳子慢慢移步而出……不管是什么动作,我觉得霹雳舞是我来到这个世上后见过的最为潇洒的动作。有时候,一些二流三流的小剧团来学校所在地演出,一旦获得信息,我也欣然前往。这些小剧团设备简陋,人员也少,门票价格较为便宜,他们通常是在一块空地上临时围个棚就上场表演。由于喜欢,课余时间也会模仿舞台的演员学上几个动作,比如擦玻璃拉绳子之类的简单动作。

  1988年,兰州城区上映美国舞蹈大片《霹雳舞》,还有天山电影制片厂的《西部舞狂》。这两部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简单又有何妨?这两部电影真正要展现的是霹雳舞。我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今年何年。同学们在上夜自修,我偷偷地溜出校门去看电影。休息天是自己的天堂,更自由自在了,一头扎进电影院录像厅去看霹雳舞电影。屈指算来,两部电影分别看过十多遍。周晓文导演的电影《最后的疯狂》里有一段霹雳舞表演,因为这个原因,对这部电影也温习了好几遍。站在2023年的夏天回望那些日子,用“痴迷”二字来形容自己再贴切不过。参加工作后,工作累人,俗务缠身,霹雳舞渐渐淡出我的视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霹雳舞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街舞开始流行。

  我相信霹雳舞再次被人们所接受,应该是有了抖音之后。抖音这个平台功能太强大了,只要某个人在某方面有出色的才能,在抖音上发布出去,极有可能迅速走红。这种迅速走红有一点“暴发户”的色彩,有一种好运从天而降的味道。目前,抖音里跳霹雳舞跳得好多数是7080后的人,他(她)们都是霹雳舞的遗民。由于关注霹雳舞,只要打开抖音界面,一些霹雳舞就撞入我的视线。这些霹雳手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是初学者,动作笨拙幼稚;有的技术不全面,老生常谈地跳几个动作,让人乏味;有的虽然动作较多,但是缺少应有的高度;有的会戴个鬼面具,穿件破衣服来博取他人眼球……我对稀奇古怪的着装没兴趣,对装疯卖傻没兴趣,对哗众取宠没兴趣。我真正感到兴趣的是表演者的舞姿潇洒不潇洒,美观不美观,有没有含金量。在抖音这个大平台上确实有位数并不多的顶尖级高手,观看他们的表演,把我的思绪拉到白衣飘飘的八十年代,想起那个“万人空巷看霹雳”的时代。

  经常浸润在抖音上的霹雳舞里,萌生了再度学习霹雳舞的念头。首先面临的是向抖音里哪位师傅学习的问题。有一点我很明白:粉丝多的、获点赞多的霹雳舞手不见得他们的水平就高,好比名气大的明星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一样。拜师学艺应该拜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嘛。要不然,不仅学不到真才艺,而且浪费了学费和时间。我在抖音里蹀躞徘徊良久,决定向河北沧州网名唤作“霹雳老谭”的师傅学习。我的理由是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霹雳舞来比照,发现他功夫深,动作齐全又到位。我先在他的抖音主页上通过官方小程序“海豚知道”买了两个有关鸭子步的教学视频,打开视频听他的教学觉得不错。时隔几天,我向这位老师交了500块学费,谭老师把十多个教学视频发给了我,我成为他的正式学员。

  万事开头难。我把学习蛇形步作为一个突破口。这个步子看来简单,无非是外八内八,可是走起来不容易。“如果连霹雳舞里相对简单的舞步也学不会,那么复杂的动作更不可能了!”我提醒自己。与其说畏缩不前,不如对着教学视频刻苦练习。练着练着,蛇形步的初始模样竟然出来了。有一次,我用手机拍下视频发给谭老师看,谭老师说我的动作是对的。不过他又指出我的动作比较机械,主要是不熟练的缘故,好的蛇形步是连绵不断的,像蛇在游动一样。经过谭老师的指点,我增添了信心,业余时间抓紧训练,蛇形步走的越来越流畅了。谭老师说鸭子步与传电是霹雳舞的两个难点,同时又是基本功,这两个动作一旦学会,对攻克其它动作会有很大帮助。我决定先啃这两块“硬骨头”。从那以后,我放弃了过去的一大爱好——爬山,一门心思学习鸭子步与传电,同时也兼顾其它几个动作的学习。周一至周五,早晚各练习一小时,双休日整天耗在霹雳舞上。同事家人说我年纪大骨头硬别学了。我说每个人的骨头都是硬的,通过关节的配合把舞蹈动作跳好才是对的。

  经过线下自己训练,线上老师指导,历经两个多月,鸭子步与传电终于有了一定起色。余下的事就是打磨动作,熟悉动作。前一阵子,我拍了鸭子步与传电视频传给谭老师“批改作业”,谭老师对我的动作表示肯定。从今年2月中旬至今,学习霹雳舞三个多月,已经露出了一抹曙色。学习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一点,过去八十年代自学的那几个动作非常粗鄙,有的是错误的。对于学习才艺,接受正规的培训是多么重要!霹雳舞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怀旧的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将霹雳舞的动作贯穿走来,潇洒淋漓地跳一场,那就实现了自己青年时的梦想。

  前不久,谭老师在抖音里直播时对广大学员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学员们既然买了教学资料,就要把学霹雳舞当一回事,心里常常挂念着霹雳舞,入迷才能入门,入门才能学好霹雳舞……”这不仅是谭老师的心得,而且也是我的学舞心得。回想过去三个月的学舞经历,我就是天天念着舞蹈动作,周围同事和家人都说我入迷了。广而言之,不仅学霹雳舞如此,学习其它才艺乃至世上一切技能都是如此。“入迷”是勤奋与潜心的另一种说法。勤奋与潜心对于学好才艺技能必不可少。勤奋是量,潜心是质。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反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好才艺,乃至学好工作方面的业务,都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所谓的天赋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罢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祖宗的话已经说了几千年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