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雁落向海湖

雁落向海湖

——带你寻找蒙古黄榆原始种群

 

作者:吴澍

 

  蒙古黄榆堪称植物界“国宝熊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蒙古黄榆的独特和神秘,一墩墩,一簇簇,相拥而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千年风雪。

  蒙古黄榆虽然长不成参天大树,却也长的厚重和沧桑。刚硬的树干、干裂的表皮、肥厚的叶质,两米高左右的个头,其特殊的形态特征,爽人眼目,难怪人们将蒙古黄榆划归“灌木”一类;蒙古黄榆根植于沙丘岗地,汲取沙丘岗地少的可怜的养分,淬炼了它团结相扶的精神、耐干旱的品质、不畏风霜酷寒的性格,是塞外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一道靓丽的生态美、原始美! 

  蒙古黄榆大规模种群集聚在向海。向海古称“香海”,有“佛香如海”之意,取自于“香海庙”。“香海庙”亦称“锡庆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土谢图旗较大喇嘛教寺庙。当时,喇嘛众多、信众络绎、香火缭绕、佛香如海,故有“香海”之美称。传之既久,人们称之“向海”,即今日之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所领之地。此地有一湖泊,称为“向海湖”,在向海湖周边的沙丘上生长连片的蒙古黄榆。远望去,如大雁飘落,亘古之美,撼人心动!

  我们要以感恩之心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自然的馈赠,把如此神秘的“树之骄子”赠予向海湖畔。雁落向海湖。向海湖是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一处湖泊,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像经络一样,源源不断将水流注入向海湖,以向海湖为核心形成了大片湿地,并以其生物多样性走进全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库中,被确认“世界A级湿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占有一席之地。湖水、水禽、鱼类、植物、动物等和谐相融,彰显了生物多样性,也构成了一幅神奇的画卷。

  蒙古黄榆丰富了向海生物多样性,是向海原始生态一大特色。有专业人员做过统计,在向海生长着近两万公顷的蒙古黄榆,如此规模群落,世所罕见,雄冠亚洲,是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种群。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生物财富,且是鲜见的生物资源,应当倍加珍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最智慧的选择,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在资本的成长过程中,更不能对自然为所欲为,无底线地索取,而是应当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生态健康成长中,赠益于人们……。

  雁落向海湖,带你寻找蒙古黄榆原始种群,感受那壮阔之美、神秘之美,在中国、在白城、在向海……!

  蒙古黄榆——向海生态系统中最本真、最现实、最坚挺的存在,抚摸它的身躯,沧桑而又厚重,饱经风霜而又装满信念,唤醒人们、警示人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