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坚守郑板桥的“竹”

坚守郑板桥的“竹”

 

作者:杜蕙泽

 

世人皆知郑板桥画竹,笔力苍劲、风韵超然,其实他画竹,亦是在画己。他在做县官时,只要听到竹子响,就会想到百姓的疾苦。他曾在一首诗中写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誓死保留他的气节正义、两袖清风,就像屈原诗里写的那样“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最后只能穷困潦倒,身死异乡。也正因如此,他才以一世清名流芳百年,每每让人想起便肃然起敬。其实像竹一样清正廉洁的官员从古代我们就知道于成龙,天下第一廉吏、还有黑脸包公、郑板桥,今有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郑培民,焦裕禄、牛玉儒、汪洋湖,他们都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惩治了一批党内腐败分子,在修正党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反腐败的讨论。每每看到社会新闻中“小官却巨腐”的现象,也不免深思,如何正视腐败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为了新时代我们党建设自身的新课题。

 

“小官巨腐”的根本原因是自律意识不强,行为的“失守”,归根结底是心灵的“失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基层干部手握公共资源,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很容易被利益诱惑,迷失自我,陷入腐败的“泥沼”中。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因此,廉政建设要从党内做起,要从基层做起。加强对干部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党纪政纪的教育,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都十分重要。

 

坚守廉政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推进党自身的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取得胜利的成果。法律只是手段,只有心中清廉,才是真正清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心向背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党坚决反对腐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其中,不断夯实思想基础是反腐斗争的先决条件。只有全党集中力量,带头引导,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党员干部才能更好的带领更多人民抵制腐败。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推进反腐廉政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等一系列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

 

清廉乃为政治基。廉洁奉公就是品行端正,为人贞洁,清廉守正。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在其位谋其职,在其位谋其政。以史为鉴,纵观历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包拯;“廉洁自律,从不收礼”的陈云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清正廉洁”的准则。只有在思想深处真正构建起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自觉意识,做到“廉不言贫”“勤不言苦”,才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自觉约束自我的意识,才能更好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廉政建设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只要每个人在纷繁的社会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都能够守住初心,抵制腐败,如郑板桥守护心中的“竹”一样,党风自然清廉,清明的政治环境也自然水到渠成。

 

杜蕙泽: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