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00后从不是垮掉的一代

00后从不是垮掉的一代

 

作者:陈驰

 

2019年00后已经逐步进入成年,他们已然成为新生代的焦点昔日娇嫩的千禧宝宝,早已不再幼稚变成了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青年。0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前几代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与其他年龄段群体不同的特点在其他人眼中00后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有人认为00后变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说他们被家长溺爱的不成样子,说他们没有了前辈们当年的浴血奋战的勇气和血性,早就没有了当年敢拼敢闯敢赢的气势,说他们只贪图享乐。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看不见得。在我们的国旗被他国人当做桌布的时候,是他们发现、提出并且和外国人商量更换;在外国人在机场辱华,也是我们00后演员敢于发声质疑;在教授演讲不当的时候,也是他们敢于上前抢下话筒,并且大声告诉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民族复兴和再不受他国侵略。

00后的他们是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代名词,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候,敢于说“不”,他们敢于拒绝领导,敢于发声,敢于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抗争,很多人说他们“头铁”、“初入社会的毛头小子”“早晚遭受社会主义毒打”,更有人戏称“00后整顿职场”,可是,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为什么我们要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拼命加班?为什么要为了那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垂头丧气?那些996、007害了那么多职场打工人的心理和生命?可只有那些初出茅庐的00后敢于发声,敢于反抗。这究竟是谁的可悲?到底是不敢自己发声为自己找寻平等,反而要对反对声音指指点点的人?还是敢于为自己发声,寻求自己合法权益的人?答案,一目了然。

00后的他们是爱国的代名词,一场成都大运会,让国人看见了00后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沉默与寂静的鲜明对比,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爱国的诠释,若强敌来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家卫国,面对核污染水入海,他们打电话给领事馆表达抗议,在社交软件留言反对。面对明星打卡靖国神社,面对右翼分子公开演讲…他们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捍卫国家尊严。国家大事,他们从来没有缺席,更没有逃避,因为他们知道历史不能重演,但是应该被正视,家园不能被摧毁,更不容许被背叛。

00后的他们是运动的代名词,奥运会上夺得首金的杨倩、跳水小将全红婵、“天才少女”谷爱凌、乒乓小将王楚钦、注入极多00后新鲜血液的女排……00后的他们在赛场上飞扬,青春在汗水中闪亮,身披国旗,绕场奔跑,国歌响彻全场,是他们对国家的回答,是他们对国人的交代。00后从不是挑不起大梁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绚烂光芒,沉寂只是为了更好的磨练,创造更美的闪耀。

00后的他们是友好交往的代名词。成都大运会期间,有的国家代表团仅一人参加,可是全场依旧掌声雷动,他们在鼓励,或许他们的脑海中想起了当年的刘长春,孤身一人,只为证明国家依旧存在,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才更知道如何给别人撑起一把伞。在面对对手羽毛球拍坏掉而且没有备用球拍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借给他自己的备用球拍,他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黑皮肤和黄皮肤的那一次握手,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是友好交往最好的解释,也是奥运精神最初的意义。

00后的他们是文化自信的代名词。他们穿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他们敢于穿着汉服在街上走动,在迪奥抄袭马面裙事件的时候,他们敢于搬出历史,为文化正名,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他们行走国内外的自信;泱泱大国的历史,是他们内心骄傲的底蕴;山河一草一木,皆是他们自豪之源。

00后的他们善良,勇敢,虽然莽撞但是也不失可爱,他们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他们永远是最听话守规矩排队的一个,他们也是会给沿街乞讨的人自己为数不多的钱财的那一个,他们也是会认真听取他人建议并且认真改正的那一个……

这样的00后,为什么叫垮掉了的一代?

他们在登上日本最高峰时挥舞着中国国旗,他们在自己的毕业典礼上拿出写着“南京在等待一个道歉”的横幅,山火爆发时候,是他们用摩托车往山上运送物资,也是他们掀起了第一波“鸿星尔克热”、“白象热”……

这样的00后,怎么能叫垮掉了的一代?

没错,他们生于和平,长于和平,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骨子里的血性,他们也深知钓鱼岛属于中国,他们也深知抵制台独势力,生于和平不应该是他们被诋毁的理由,因为他们骨子里的骄傲从来没有被抹杀。如果生于战争年代,他们也会是五四运动站起来反抗的大学生,是民族最先觉醒的血脉,是敢于发声的人,敢于抗争的00后。

这样的00后,凭什么叫垮掉了的一代?

他们生于安乐,却从来没有享于安乐。他们也深知巨龙崛起,强敌环绕,保家卫国,男儿本色;他们也深知功在教育,千秋万代,育人不倦,舍我其谁;他们也深知科教兴国,文化强国,华夏自强,谁与争锋。

00后将会是这个国家甚至是这个世界的探路者、领路人。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00后的到来与成长。这样的00后,从来不是垮掉了的一代。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