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婆婆

婆婆

 

作者:宋桂华

 

2020年1月22日,我们一家三口,从武汉回到乡下老家。准备像往年一样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心快乐地陪在婆婆身边,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这几年一直都是这样,整个春节假期,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假期结束,就返回各自的小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年年如此。谁知1月23日,武汉封城了,其他人都回不来了,我们准备呆一个星期的,也变成了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以至若干个星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人们必须禁足,宅在家里。宅了些日子,人们慢慢开始受不了了,因为一日三餐成了问题。微信群里,群友们天天都在叫,没有菜吃,没有水果吃。每当看到大家这样喊时,我都不敢出声,只是暗自庆幸,因为我们家屋前是菜园,屋后是果园,果园里还养着鸡鸭鹅。每天要吃蔬菜到菜园里采,要吃水果,到桔子树,橙子树上摘,鸡鸭鹅蛋随便吃。隔不几天,还杀只鸡啥的,可以说生活无忧。我们在这个特殊阶段,在这样特别困难的非常时期,生活一如平常,没有受到任何困扰,这都是托我婆婆的福,这一切都要感谢我婆婆。

我婆婆看上去很普通很平凡,她从小出生在贫寒的农村家庭,也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在农村务农,可以说是千千万万普遍中国农民中的一员。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婆婆,在我眼里,却形象高大,不同一般。

婆婆很勤劳。婆婆一生都很勤劳,在农田里辛勤耕作了一辈子。几十年如一日,不曾停息,而今年纪那么大了,不需要养家糊口,大可自由自在颐养天年就行了。可是,她不愿意歇着,每天还是那么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先喂她那些鸡鸭鹅,把那些小家伙伺候得欢天喜地了,她就到菜园里采摘一家人一日三餐所需的蔬菜,并且都一一整理好。吃完早饭,她就到菜园里拔草,捉虫、浇水、施肥……一整天都在菜地里忙碌。一刻不停地打理她的菜园子,使我们每天都能吃上各种鲜嫩的蔬菜。

婆婆很能干。婆婆的菜地就在大门口,面积不算大,然而就在那并不算太大的方寸之地,婆婆种出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芹菜、波菜、韭菜、生菜、茼蒿菜、豌豆、黄豆、玉米……她很会套种,高的下面种矮的,疏密有致,高效高产。每天哪些菜该采摘了,哪些菜还可以继续生长,她都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富余的菜,就送给左邻右舍,或者晒干菜、腌咸菜,还会留一些给鸡鸭鹅吃,而鸡鸭鹅粪,又用来肥菜,肥果树,良性循环,绿色环保。

婆婆很善良。婆婆一生都心地善良,同情弱者,很乐意帮助别人。马路对面住着一位单亲父亲,开修理铺,家里没有菜地。婆婆就经常把自己菜园子里的菜,采摘了理好了送到他家里,让他们家也有新鲜的蔬菜吃。村里一户人家,儿子患了重病住在医院里,为了照顾他,父母轮番地在医院陪伴他。眼看农忙季节到了,庄稼熟了也顾不及收,婆婆就约上左邻右舍,帮忙他们家收庄稼。有时候儿女们给她带些好吃的孝敬她,她也舍不得吃,东五家,西六家地分送给她的邻居们。所以邻居们都很爱戴她,有空就喜欢到家里坐坐,陪她拉家常,村里村外的事,家长里短的事,聊起来没完,很是开心、快乐。

婆婆很坚强。婆婆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却非常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坚信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过去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的年代,她也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懈怠,没有向人伸过手。也从来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再苦再难也咬牙坚持,硬是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把家庭从贫穷困苦中解救出来,并且逐步走向小康。把五个儿女培育成人,支持他们读书,求学,成为对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材。她也成为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

婆婆很幸福。有婆婆做榜样,儿女们都很有出息,都在城市里立了足安了家。2006年公公去世后,儿女们就想把婆婆接到城里,好好地孝敬她,让她不再劳作,享享清福。可是不用干活的日子,婆婆反而觉得很无聊,认为自己成了闲人,很不习惯。她觉得自己身体还行,希望自己还能发光发热。她总说,我种点菜,你们就有新鲜的蔬菜吃,我养鸡养鸭,你们就有新鲜的蛋吃呀。这样,在婆婆的坚持下,她还是回到了老家,重新种菜,养鸡养鸭。儿女们看着她这样辛苦劳作,当然很心疼她,平常再忙也会抽空打电话问候她,跟她聊天唠嗑,有时候也会轮番地往老家跑,帮婆婆翻土挖地,浇水施肥,干体力活。忙活完了,带上新鲜的蔬菜、鸡蛋回家。每到这个时候,婆婆就会很开心,很欢喜,很欣慰,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是婆婆的坚持坚守,让儿女们有着前进的无穷动力,而累了、乏了,或者遇到困难,又有一块憩息的后方阵地。2020年,疫情初期,在很多人都过得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过得安宁安稳,也是多亏了婆婆,一直到现在都深深铭记,难以忘怀!感恩婆婆,感谢婆婆!

婆婆今年八十七岁了, 精神状态很好,腰不弯、背不驼,头脑清楚,行动敏捷,能吃饭,能干活,健康状况很好。祝愿婆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愿婆婆健康长寿!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