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国庆节回老家

国庆节回老家

 

作者:鹤望兰

 

国庆前一个月,老家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的树新哥来电话,侄子10月2日结婚,诚挚邀请我们去参加婚礼。这一天真是黄道吉日,三中同事姐姐的儿子、一个初中同学的儿子也在同一天结婚,在如今的时代,同时收到三份婚礼邀请实在太难得了。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分身术,不能一一参加,真希望能够拔根汗毛变出两个自己去送祝福。

刚到沧州站,叔叔家的弟弟和侄子早已经等候多时,两个多小时后到武强县。新房在新区,大多数房子还没有被入住,在单元门口已经摆放好迎宾帐篷等设施,喜字贴满各种各类门窗和下水井盖,彩旗彩球红地毡,婚礼氛围浓浓。注重亲情的大家庭,有喜事都来捧场,直近亲戚近50人,根据群里发的事务安排表各行其职。第一次见到东哥老家的众多亲戚,在蒙圈状态下迅速在脑子里一一区分。

婆婆以往在河北老家参加过婚礼,说有新郎的爸爸绕着轿车一圈放鞭炮这一习俗。因为现在禁止燃放鞭炮,这个环节取消了。

在白城,婚礼当天早上接亲送亲,男女双方亲友均在酒店参加婚礼仪式,半天就结束,亲友各自散席归家。在武强至少操办三天,亲友们忙䟿着准备各项与婚礼相关的事务。

在白城,举行婚礼时,只有新郎新娘、伴郎伴娘以及公公婆婆戴胸花,用以标识特殊身份。在武强,婚礼当天,不只这些人员戴胸花,东哥的嫂子、弟媳、侄媳们都身着红色礼服,戴着迎亲胸花,好漂亮!于是很好奇地给她们拍照,一看我拍照,她们用老家的方言迅速交流着,也听不太懂说什么,不一会儿,拿来一朵胸花给我戴上。而一起在身边的大姑姐却没有戴,我问了一下为什么姐姐不戴呢,建新嫂子告诉我,这里有“姑不迎,姨不送”的婚俗,我是新郎的婶婶应该戴,而大姑姐是新郎的姑姑,不能迎宾!戴胸花后心里美美哒!由于腰腿有伤不能穿皮鞋,因此只能穿运动休闲服饰,与这胸花有点不搭调,硬着头皮想:“没关系吧,反正我列席迎宾队伍了!”

婚礼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敬果品,在方桌上铺上大红台布,准备4种水果4种干果4样糕点果盘,酒品饮料,五颜六色甚是好看,桌子放在厨房,用红绸布封上门,等新娘进门后,撤去门上的红绸,把果品桌子搬进客厅,娘家亲戚围坐在桌一边喝茶一边品尝果品。这场景布置得漂亮,过目之后着实难忘。

新娘新郎是郑州大学同学,长达十年的爱情长跑终于画上休止符,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愿他们相儆如宾白头偕老。

婚礼结束后,回大王庄看望家族里长辈,叔婶和姑姑,他们年岁大了,身体挺好,告诉妈妈不必挂念。老家的房屋门楼高大漂亮,两边墙砖上有狮子瓷砖,门口贴着敬老五好家庭标志,院墙与房子一样高,大门对着的是贴着漂亮瓷砖的影壁墙,正房两边有东西厢房,西厢房夏天做厨房兼饭厅,房子上有便于上下的铁扶梯,站在屋顶俯瞰,三房一照壁的格局尽收眼底。进入正房室内,五间房分成不同功能,由于县城内有楼房,这里不常住,小壁虎在墙上爬来爬去的,刚要拍照,嗖的一下窜到家俱后面不见了。每个卧室里都有字画壁画十字绣,东侧卧室是梅兰竹菊,中间卧室是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十字绣。

五叔家的立新哥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很有家长风范,他在学校里工作,是整个家族文化传承的灵魂人物之一,也是本次婚礼的执行“总理”。他多次对我们讲,张家祖上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某朝代因为半个朝廷的命官出自本家族,被荣称为“张半朝”;1690年的宁波知府张星耀曾捐粮800石,告老还乡时万民跪请留任;还有一位祖太奶奶赈灾送粮解山东饥荒……

类似的感人故事家族史上还有好多。张氏家族历史悠久气势磅礴,祖辈恩德庇佑子孙,兄弟姐妹和睦重亲情,邻关系和谐互相关爱,婚俗富有中原文化蕴味,酒店菜品丰富味道鲜美,年画博物馆极具地方特色。

小时候,过春节时最喜欢去买年画,到各家赏年画赏对联,多年以后才知道胖娃娃年画的“家”就在河北武强,与之相关的故事大饱眼福口福,心里更服!侄子和侄媳一家领我们参观武强年画博物馆,一进馆在屋顶棚上的彩屏《六子游戏图》,这画是武强年画博物馆的标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展示过。

侄媳特意花钱请了讲解工作人员,她领我们站在世界最大的立体年画万花筒前,在最佳观看的位置上,看着不断滚动的立体屏幕呈现的球体,上面数不清的一幅幅年画万种姿态,仿佛进入一个魔幻世界,分不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了,又仿佛穿越回小时候……

 

最有趣的是年画与字画组合的对联年画,字也是画,画也是字,一般人真猜不出来是什么字。比如,数只不同姿态的喜鹊围成的字画“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字与画巧妙结合,书画一体,构思巧妙,妙趣横生,小孩子们猜啊猜,时间过得可真快……

年画的版是用梨木刻制的,在特殊动荡时期也受到了破坏,在一处老旧民房的屋瓦里躲藏幸存了150块,看着那饱含沧桑的古年画雕版,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武强的年画如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六子游戏图》的六子也有了不同的黄、黑和白肤色,年画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卖年画的吆喝也是有学问的,“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门神灶马花花纸,娃娃美女笑颜开。要看还有千台戏,不敲锣鼓也唱起来。五谷丰登万民乐,谁买年画谁发财!”等等。

最后在馆里体验了一次用油墨印刷的震馆年画《六子游戏图》,轻轻刷墨,均匀压刷,一张活脱脱的《六子游戏图》出现在有年代感的老式黄裱纸上,轻轻卷起拿在手心,怕皱了怕折了……愿年画永远与岁月同在,盼望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日进校园,让传统年画艺术成为孩子们最久远的精神化妆品。

大王庄有个宝泉奶奶今年已经90岁了,德高望重。她儿子我们称做建春叔,开了一个小型汽车轴承厂,是村里第二富户,厂子就在立新哥哥家后面,他富了不忘乡亲,经常捐资捐物。参观了建春叔的工厂,感叹着小村庄里竟然有工厂,而且效益不错,产品对应供应山东省。这样的工厂还有好几个,二钦弟弟的工厂是生产各种铁丝的,其中就有生产口罩里的软铁丝,村子里的农民既工又农、既农又商的比比皆是,为老家的变化感到可喜可贺。

三天的喜宴,让胃对大鱼大肉有了负担,立新嫂做的玉米南瓜粥养胃,喝着舒坦,馒头紧致好吃。

去时从白城乘火车到沧州,返回时在石家庄市正定机场乘飞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拍摄的地点“荣国府”就在正定,作为红迷的我又实现了一个愿望一一参观大观园,东哥戏称“郑姥姥进大观园”!就这几天回老家参加婚礼于我而言,岂不也是进了“大观园”?看啥都觉得好奇。

在老家再不敢对啥都好奇了:对迎宾花好奇,给安排戴上了;对编篓好奇,不但教会了,还赠了编织材料;没见过树上挂冬桃,给带回来啦;没见过枣树,枣树苗给挖出来让在花盆里种植。大卿弟送的枣树苗,不知道在东北能不能结枣,弟媳说如果枣树苗不成活,再给挖。虽然听不懂乡音,但是频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刚到正定机场,白城的明月表姐打电话来,说做好一桌饭菜等着我们回家,其中有我和婆婆最爱吃的排骨炖酸菜(东哥不吃酸菜)!

品味这浓浓的亲情盛宴,虽然没喝酒,我也醉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