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人生的“舍”与“弃”(外五篇)

人生的“舍”与“弃”(外五篇)

 

作者:高拥军

 

在漫漫人生路上,有许多岔路口需要我们经过,然而,这只能是选其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所舍弃,而专一地向所选的路走去……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

所以,舍弃是一种勇气,但舍弃决不是对自己的背叛。

舍弃自私,舍弃虚伪,你就会变得高尚;舍弃一段飘渺的情感,你就会变得塌实,如释重负。

舍弃是大自然的规律,是生存的一种方式,是勇敢者的行为。

面对舍弃,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该舍弃时就要舍弃。

舍弃是一种境界,当你面临金钱、美色、权利的诱惑时,学会舍弃,不沉迷于富贵,不贪念于美色,不屈服于名利,才能够任理性的泉水洗涤……

 

人生在世,成熟的人不轻言舍弃,但他懂得该舍弃时必须舍弃!

一位心理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他接待了一位患者,这是一名建筑工人,干这一行许多年,为这座城市的大楼出了不少力。

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成就感,相反,他恨自己,有时甚至想从建筑工地的高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为了帮助他,心理医生询问了他过去的生活。

患者说:他这一生总有摆脱不了的烦恼。小时候上学,教师说他傻,同学们也嘲笑他傻。他忘不了那些话,从那以后,他一直恨自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最后终于逃学了。从此,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

确切地说,这是矛盾的,因为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在建筑业萧条的时候当上了建筑工人,而且干得相当出色。他当过士兵,后来结了婚,并有了孩子。他的女儿在上大学,向他介绍过这位医生写的书。他因此来找这位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应该这样对待自己,”医生说,“你失败过,你为什么就不能有失败呢?每个人都会有失败,但你应该看到你的成功。摆脱过去,看一看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些年来,你工作稳定。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结了婚,有了孩子,女儿又上了大学,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养育了她,看到她的成长,你想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

他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我从来没那么想过。”他说。

“别再依依不舍这些失败了,忘掉过去的不快吧!”这位医生说,“你已经成功了,想想这些成功吧。这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享受,你就会笑得更多。”

是的,有时舍弃是为了走得更远。

如果你对于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无法掌握,不如舍弃它,遗忘它,那么你将走得更远,更潇洒。

有些人在把自己整的很累的工作中挣扎很久,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爱情中挣扎很久,在自己的原则和人情的矛盾中挣扎很久,但就是不敢和过去说句再见,所以,感到很苦!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无法左右它,对于忧伤和不幸,智者的处理办法是——舍弃,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上不负担过重的压力,这样,可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业上来,而愚者则把忧伤刻在心里,成了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地痛苦着,这种痛使愚者丧失了许多快乐和美好的东西,它像一块巨石压在愚者的心上,随着压力的增大,愚者终有一天会轰然倒下……

对那些已经发生过的忧伤和不幸,我们无法拒绝,只有舍弃,但未来的,我们还可以努力去把握,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泰戈尔曾说道:“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为采集眼前的花朵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道路正长,前面尚有更多的花朵,让我们一路走下去……

有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少年背负着一个砂锅前行,不小心绳子断了,砂锅也掉到地上碎了,可是少年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

路人喊住少年问:“你不知道你的砂锅碎了吗?”

少年回答:“知道。”

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

少年说:“已经碎了,回头何益?”说罢继续赶路。

是的,既然砂锅已经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一样,已经无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还是让我们学会舍弃吧!像那个少年一样。不要因为失败而做无谓的自责和叹息。当我们真正学会舍弃时,会发现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超越,一种真正的战胜自我的强者姿态。

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前夕,他爱恋的女友移情别恋,离他而去。一时间,他觉得人世间再无什么可留恋的了。整日恍恍惚惚,忧郁寡欢,有一天傍晚,他来到江边,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就在他将要投江的时候,一位钓鱼的老人唤住了他,问明了情况后,老人说:“小伙子,我看你的面相,以后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你在学业中将有非凡的成就,何必为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而自寻烦恼呢?失恋,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正常的事情,而生命对于人们来说却只有一次,要想想你的亲人、朋友,还有培养你的那些老师,他们正期望着听到你走向辉煌的佳音呢!”

老人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谢过老人,忘掉了忧伤,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几年后,他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的博士。

其实,那个老人并非相士,只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愚者对于自己的失败、忧伤深埋心中,永远无法释怀,这种压抑的毒种一旦发芽、生长将给愚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一个地方上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终于使自己经营的化工厂实现了营利,对此他颇为得意,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由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他的小化工厂显然不具有同大企业竞争的能力,惨淡经营不到二年便倒闭了,所幸没有多少外债,但是他整日忧心忡忡,日惭憔悴、亲朋好友都劝他放宽心,可以想法投资其他项目,以后再东山再起。

他对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整个身心全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后来当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得了癌症,这个不幸的消息像霹雳一样,把他弄得如同霜打的秋叶,没出两个月,他便在忧郁和病重中抛下了他年轻的妻子和几岁的孩子撒手而去……

如果你牢记着过去的失意和悲伤,它们便像魔鬼一样整天缠着你,使你不能有片刻的宁静,直到有一天你再也经受不了这种痛苦,要么舍弃它,要么被它所害死。

因此,智者的舍弃是一种睿智,一种豁达。舍弃失败,你将获得成功;舍弃痛苦,你将收获快乐;舍弃敌视,你会得到友谊。

小弃小得,大弃大得;愚者对过去痛苦的念念不忘,只能徒增烦恼,自损健康。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能是丰富多彩、充满欢乐,能充分享受成功喜悦的生活。

 

不要放弃梦想

 

成功与失败是人生的两大考验,谁都不能回避。

成功的人是幸福的,成功谁都乐于接受;但是,失败的人却是痛苦的,很多人在失败面前却难以承受。其实,成功和失败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走了一百步。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失败者跌下去的次数比成功者多了一次,成功者站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多了一次。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丘吉尔最精彩的一句话:“永不放弃!”丘吉尔一生当中为英国和平立下汉马功劳,这些伟大的成就是丘吉尔不断坚持不懈努力取得的!再想想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爱将“沙漠之狐”隆美尔再战斗中长期坚持不懈,事事争第一,就想得到当时德国的最高勋章——功勋奖章!可是本来有两次得到的机会,都因当时政府要照顾老将军和暗中有人陷害没有得到!但是他没有气馁,不断努力终于获得的功勋奖章。

永不放弃梦想,忘掉你的失意日子,但不要忘记黄金的时光。忘掉你的一次次失败,但不要忘记你夺取的胜利。忘掉你……但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已经认定了自己选择性,就请你把这条路走下去,那怕再辛苦你也要也要放弃。

人生纵然有许多路可以走,可以选择,你也会面临好多次选择机会:一次选择可能会让你一生改变,一次机会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一次机遇可能会让有得得天独厚,但是一次选择可以让你失去一切,一次考验让你一无所有,一次冒险让你远离人间等等。

对与错在你一念之间,好与坏是那一刻起,聪明和愚蠢也是从那一时起,也望你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前进一步会如何,退一步又会怎么样呢?

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要去勇敢面对,自己决定事情就要去做。

真心的去对待你身份的每一个人,不要让幸福与你擦肩而过,上帝赐予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起初一样生命,但是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付出,当然不一样的收获,人生也不一样的闪烁。

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老一小两个盲人相依为命,他们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盲人因病支撑不住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盲人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盲人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小盲人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盲人便含笑离去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盲人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小盲人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他笑了。

这位过去的小盲人如今的老盲人,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无边的黑暗摸索与苦难煎熬中,师父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的灯。倘若没有它,他或许早就会被黑暗吞没,或许早就已在苦难中倒下。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盏希望的灯的支撑,他才坚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见到光明,并坚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

是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的路上必定不会一路顺畅,获得成功,往往在于坚持。

九十九度加一度水就开了。开水与温水的在于这一度之差。有些事之所以天壤之别,往往也正因为这一度之差。

成功之路,贵在坚持。谁能坚持到底,谁应能获得成功,贝尔发明了电话,可他所做的仅仅是将电话中一个螺母转动了一点点,而之前的大量工作是由爱迪生等科学家完成的。双方为此走上了法庭,法庭最终将发明权判给贝尔。原因是爱迪生等科学家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放弃了对电话的研究。可贝尔没有放弃,正是将那螺母转动了一点点,使电话有了实际用途,爱迪生等科学家就因为缺少了一份坚持,才会与成功擦身而过,有许多伟大成就都正在于一份坚持。

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1000多次反复实验,如果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没有坚持,也就不会获得成功,富兰克林的“风筝引雷”试验,有着很大的危险,没有坚持,他不会获得成功……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说明了坚持与永不放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只有坚持的人,才能找到绿洲,取得水源,才能获得生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成功路上有险滩、有风浪,但请记住:成功是坚持与努力的结晶。无论那虚掩的成功之门有多远,坚持就是胜利!

 

忍让是一种度量

 

在中国,“忍”字是很多人的人生哲学。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公司的老板都将这个“忍”字悬于办公室的墙上,每天看着它,体味其中的人生哲理。

有人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政。”

当年韩信潦倒落魄,无心也无力与恶少争斗,也只好忍辱爬过恶少胯下。

孙膑忍庞涓之辱,装疯卖傻,就怕庞涓把他杀了。

最后的结果是:韩信留下有用之身,终于成为大将,如果他当时对恶少逞一时之勇,恐怕就不会有他后来的辉煌。

孙膑保住性命,最后终于将庞涓打败,如果当时他不能忍,也就早死于非命了。

当形势不利于己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自制力差,所以,经常听到身边的中年人回顾自己当初的一些做法时,感叹地说:“那时年轻气盛啊!”

有的人在单位工作不顺心了,挨了领导的骂,一气之下就提出辞职,宁可饿死也不受别人的气。

但是,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真的赌一时之气,并不见得命运就会垂青于你,就算你有真才实学,也未必立刻就能有好的机遇在等着你。三五个月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到了真吃不上饭的时候,你还真就得想想当初的做法是否过于鲁莽。

“忍”字心上一把刀。有的时候,忍就是要付出代价。但是你忍了,光明的前程就属于你,你不忍,你可能就会一再地树敌,到最后四面楚歌,一无所有。

当然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忍”,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意义。受了委屈的时候、与别人意见不和的时候、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大是大非,就没有必要抗争到底。

“忍”,对人是一种意志和毅力的磨炼。忍耐艰难的环境、忍耐人生的寂寞、忍耐朋友的误解、忍耐小人的嘲讽,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们,要忍耐!“忍”过之后,你才能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成就一番事业。

现实生活不可能全是理性的,其中也充斥着很多无奈和偏离。比如,有的人性格里面就带有攻击性,他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将你惹怒,这个时候,你如果奋而还击,就会无端地将自己卷人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中去。

还有的人天生就爱嫉妒,如果你非要跟他争短长,那么,就算你最后占了上风,恐怕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还会弄得伤痕累累,得不偿失。

对于种种无聊的冲突、无奈的挑衅,我们的防御武器就是一笑置之。

忍让是一种度量。能克己让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是有智慧的表现。

忍气吞声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你并不会为此而少了什么。相反,因为你的忍耐还保存了实力,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更何况,有理不在声高,不要以为你忍让就是丢了面子,谁是谁非自有公道,如果你非得跟对方拼到底,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到时候你后悔就晚了!

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做人不要太张扬

 

1.不要太显露锋芒

如果你很有才华,在某些方面又有一技之长,请不要急于露出锋芒,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员而不是以领导,那就更不能锋芒太露。

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就像一粒石子投入一潭平静的池水,往往会引人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视野之中。

锋芒太露的表现主要有两种:

一是动不动提意见,发议论,出点子,想方设法要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想更新原有的工作方法;

二是对自己看不惯、别人却早已习惯的事情进行批评和指责,经常以否定的姿态出现。

这两种,在别人看来,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

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低调做人,不太显露锋芒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2.不要倾向于任何一派

有些单位,往往存在着某种矛盾,有的小团体之间界限很分明:团体内无话不说,而团体外闭口不谈,有些单位的小团体还与“头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是“头头”间矛盾的延伸。

假如到了这样的新单位,一进去就旗帜鲜明站在某一方,那就马上会遭到另一方的不满甚至排斥。假如你没有感情倾向,保持中立,当别人知道你是一个很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时,就会想尽办法吸引你,因为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实力。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3.不要偏亲个别领导

新到一个单位,人生地不熟,想找一些人谈谈,寻找共同的语言,特别是有影响的领导,这是人之常情,但必须保持距离,不能交往过密,不能只亲近个别领导,对其他领导则一般或疏远。否则,必定会在今后的交际中处于被动。

假如你只亲近个别领导,对正直的领导者来说,他可能会这样想:此人拉关系倒挺在行的,工作恐怕是好不了的;对不够正直的领导者来说,他也许会这样考虑:此人大概没有多少能耐,一来就得依附我,以后可以当工具使。

过分亲近个别领导,在一般群众眼里也是不好的,他们往往会这样推测:此人大概是某某弄来的,或同某某有利害关系。如果你亲近的领导,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那倒还过得去,如果你亲近的领导威信不高,名声欠佳,那你也必定会随之掉价。

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才不会产生自满心理,才能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缔造完善人生。

4.不要过分计较利益

在待遇上不计较,在工作上不挑剔,这是任何人在任何单位都要做到的,尽管事实上并没有人人做到。但作为一个初到新单位的人,则必须努力做到,以给大家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铺好道路。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来乍到就得当一段时间的“学徒”,工种是没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人家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打开水、扫地之类的杂活,你还得多做些。倘若一到新单位你就东挑西挑,叽叽咕咕,那无疑是给了人家一个不良的印象,根据先入为主的心理原则,这个第一印象就很难抹去了。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达,壮志无边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触怒世俗和所谓的权威。所以,社会要求成大事者能够隐忍不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5.保持积极的作风

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有的人可能一时还没工作好安排,有的可能一下子还进不了角色。如果你感到没事可做,那也不要自由散漫,不要以为反正是领导没要我做,就迟到早退,就东荡西晃。

没事做时,你或者可趁这个时机好好读点专业书,或者抓紧练练自己的基本功,或者主动帮助别人做些杂事,等等。要学会寻找事情做的本领,不要给人造成一种空得发慌、闲得无聊的感觉。作风上莫散漫,要注意的另一点是:在言行举止上要充满朝气和活力,走,脚步要大些快些;说,声音响点。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总之,在作风上要给人利索、敏捷、雷厉风行的感觉。

 

也说“有容”与“无欲”

 

有句名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说的是: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有广阔的胸怀。所以,大海是世间最伟大的(这是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还有句话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说的是: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这是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无欲则刚,出自《论语》。《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佛经上也提到过“无欲则刚”。

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

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闭关打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白日飞升的……

可见,虽然“无欲则刚”,但要做到“无欲”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欲”,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生活目标,是一种人生理想。

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这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大,山的挺拨。

当然,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即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要正直,不要有任何的私欲,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

有一个典故:

当年左宗堂被派戊守新疆,途中路过林则徐(已经被免职)的家,林送左一副对联以示勉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但,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要求也就多了。欲望,容易生贪心、生邪念;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

贪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蒙蔽双眼,迷住心窍,迷失自己,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当欲望无法满足时就会不计后果去追逐,到最后不仅失去自己原本拥有的,甚至还误入歧途。

有求皆苦,欲望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得到再多也无法满足。它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欲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当旧的欲望填满了,新的欲望又不断膨胀,直到这些欲望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使人们饱受痛苦,吃尽苦头。

因此,只有无所欲,才会无所惧。

 

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活在这个嘈杂世上,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相互之间的伤害,这种伤害有时会演变成一种仇恨……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们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加完整的天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儿有着很坏的脾气,为了改掉其坏脾气,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儿就在后院的围篱上钉下了37根钉子……

看到如此多的钉子,男孩儿在想:为什么自己这么爱发脾气呢?于是,他有意在控制自己的脾气,后来,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慢慢地减少了。渐渐地,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儿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对他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你看那围篱上的洞,它们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的样子……你在生气时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心中留下永久的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会令人无法承受……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是的,在社会上交往,还是让我们多克制自己,宽容他人吧……

 

作者简介:高拥军(雍钧),1959年2月出生,(笔名:高产、高仁、高军),中共党员,男,石家庄市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散文集《美丽的回忆》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龟舟搏楫》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等多部书籍。

曾在报刊社担任过摄影记者、责任编辑、期刊副主编、国企宣教处处长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