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是人之所欲也……(外一篇)
作者:高拥军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意思是说:“发财做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能接受。”
现实生活中,贪污盗窃之徒比比皆是,用不正当方法谋取私利的人也大有人在。说起借钱,可以说,无人不曾借钱,无人不曾被借。其中的是是非非、酸甜苦辣,不一而足,各属不同,处境迥异,而只有在钱财借出和借入的问题上,人品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如果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借钱就是世间演不完的戏剧。
为什么借钱之事永远不会停止?原因在于人的生命不断延续,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的地方就需要花钱,有花钱的地方就会缺钱,有缺钱的地方就会借钱。不管你是布衣贫民还是政府官员,你总会有“事”要办,“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工作、就医……总而言之,借钱是人们生活中平常之事。
有人说:如果你想认清一个人,向他借钱;如果你想结交一个人,借给他钱;借钱不还的人,最好摆他;有所企图的人,坚决不要借他的钱;钱是试金石,亲情,友情,爱情的真假一试便知;钱是双刃剑,既可扶危解难,也能招鬼唤魔;如果你有钱,请保持仁慈爱之胸怀;如果你没钱,请坚守清正坦荡之心态。
借钱的人,动机本来就很复杂。有的人借钱确实是出于善意,借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还,后来他们确实还了。这样的人你借钱给他没错。但有的人借钱本身就出于恶意,借的时候就没想着有还的一天,纯粹是诈,骗几个算几个,遇到这种人,钱一出手就等于肉包子打狗了。
借钱给人,最大的危险不是失去钱,而是永远失去了情,做好事反而把人给得罪了。
且不说你的钱能不能悉数讨回,就算是你讨回来了,哪怕钱没有损失分毫,但人情已经损失殆尽,恩人反而变成了仇人。还钱的人,就算他还了你的钱,也不会还你的情,不仅不会因为你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了他而心存感激,反而因为你忘恩负义,你不给面子,你帮人没有帮到底而记恨在心。
借钱容易还钱难啊。借钱的人很容易开口,因为大家感情好,才向你借钱,借钱是信得过你,看得起你。而讨债的人却很难开口,因为讨债总是在对方不愿偿还或者无力偿还时发生的,讨债就成了落井下石,是破坏感情,是忘恩负义……
借钱和还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借钱人在急需的时候,人家借钱给你,可一旦借到了钱,解决了你的燃眉之急,有些人往往就忘了人家的情,不愿意还人家的钱,即便是有钱,他也要一拖再拖,直到人家不再问他要钱为止……
有时,借出去的钱,是不会自动回来的,就算你一再讨要,有时也很难要回来。所谓“借”,实在只是一种雅称。“借”的理论,完全建立在“还”的假设上。
有了这个假设,借钱的人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贷钱的人才能心安理得,至少也不至于毫无希望。也许当初,借的人确有还的诚意,至少有一种决心要还的幻觉。
等到借来的钱用光了,事过境迁,另一种幻觉便渐渐形成。他会觉得,那一笔钱本来是“无中生有”变出来的,现在要他“重归于无”变回去,未免有点不甘心。“谁教他比我有钱呢?”朦朦胧胧之中,升起了这个念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当初就是因为不足,才需要向人借钱,现在要还钱给人,岂非损不足以奉有余,简直有背天道了。日子一久,还钱的念头也渐渐由“淡”趋“无”了。
生活中一些资深借钱人,向你伸手真是有办法,不仅情词“诚恳”切颇有心理攻坚术,直把你逼得如不通融就是狼心狗肺之徒。可当钱一借出去后便遥遥无归期,从此自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之中。
“白某”要买房,钱不够就找同学“马某”借了5000元钱,这一借就是三年,三年后好不容易还了,但没多久“白某”的女儿上学便又向“马某”借了3000元钱。又过了三年,“马某”家有急事找到“白某”要钱,但“白某”却一拖再拖,五年过去了仍不还钱……
久“借”而不还,这样的“借”还是借吗?
但这明明是当面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叫“偷”和“抢”呀?借钱和这两件事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往往施于陌生人,而前者往往行于亲朋之间。
此外,偷和抢定义分明,只要出了手,罪行便告成立。
久“借”而不还,也许就叫“赖”吧?
只要“借”者心存还钱之念,那么,就算这事过三年五载,“赖”的行为仍不能成立。“不是不还,而是还,但没有还。”这中间的道理,真是微妙极了。
无位而尊无势而热
有人说:钱是万恶之源……
也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还有人说:有钱日行千里,无钱寸步难行……
其实,钱只是物品交换的媒介,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分。
有的人因贫困而不能上学或中途辍学……
也有的人因没钱治病而凄凉地死去了……
还有的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离乡背井奔波四方……
然而,为了钱,有人大搞钱权交易,贪污腐败;有人贩假、制假,坑人、害人;有人巧取豪夺,危害一方;有人偷、拐、骗;有人杀人越货……
总之,一个“钱”字把人搞浮躁,搞疯狂。
钱这个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自从古人用贝壳来进行交易开始,钱就成了潘多拉的盒子里放出来魔鬼,收不回去了。
钱是低俗之物,既可以做善事,也可以诱引官员腐败,有人把腐败交易中的钱称为“润滑剂”。就好像毒药和钢刀,是杀人还是救人,全在你怎么用它。
同样是钱,钱与钱的性质不同,在清廉的人的眼里,那些贪污来的钱散发着恶臭。而在贫困孩子的眼里,那些钱包含了千百人的爱心。
对于钱,一张张薄薄的纸张,里面却蕴含了人们捉摸不透的奥妙。但是,一个人的品质,却能从其钱的用处中悟出……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似乎一切物质都商业化了:
大学曾是神圣的学术殿堂,现在已经变成了摇钱树。因没钱交学费,多少品学兼优的学子被拒之门外望校生叹;因为交高额学费,多少家庭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家徒四壁!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已有数十名家长因为无钱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交学费服毒投河上吊自尽……
医院本是救死扶伤体现人道主义的地方,现已完全剥离了社会化保障救济的外衣:有钱治病,无钱等死,直露而刚硬。何止于“无钱等死”?因为无钱治病,病人活着时就可能被送往殡仪馆——在浙江打工的四川民工尤国英因病住进当地医院,高昂的医药费不仅花尽了家中所有储蓄,而且负债累累到了借钱无门的地步。医院用120急救车将昏迷的尤国英送到殡仪馆……
钱虽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
可见,钱具有两重性,它能造福,也可致祸:
为了钱,黑心矿主视矿工生命如草芥……
为了钱,官商勾结,矿难频仍……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打工者不得不把性命交付给矿主……
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那一家家失去顶梁柱的哀痛……
那一块块染血的红煤……
没有钱的日子不好过,而民工辛苦挣下的钱硬是要不回来更让人倍感辛酸,以至于上演了一幕幕民工跳楼讨薪的活悲剧,堂堂国家总理亲自为民工讨薪……
巴尔扎克曾说:没有一个作家能写尽金钱背后的罪恶。
是的,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钱。古人说,钱可以“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因为没钱,英雄气短,秦琼卖马,杨志卖刀……
因为有钱,亿万富翁年逾古稀公开在报上征婚,条件是1,65米以上25岁以下、学历高、相貌好、气质佳、无性史……
广告发布后应者云集,其中有半数是在读的学生。一个女孩写道:”我是女孩,符合条件想来应征,你既不潇洒也不帅,我只看中你的钱……”
为了钱,他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为了钱,他曾失去过尊严、人格、理想,因为心灵疆域中的沙漠是钱难以绿化的。是的:
钱,可以买房子、买别墅,但不一定能买到家;
钱,可以买汽车、买钟表,但不可以买到时间;
钱,可以买床铺、买被褥,但不一定能买睡眠;
钱,可以买书本、买杂志,但不可以买到知识;
钱,可以买到一流的医疗服务,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显赫的地位,但不一定能买到尊重;
钱,可以买器官、买血液,但不可以买到生命;
钱,可以买性、买“媳妇”,但买不到真正的爱情。
难怪一位爆发的老板,感叹:我现在穷的只剩下钱了……
一个受贿千万元的大贪官在临刑前痛心疾首:“我们的工资和待遇已经足够生活花费了,你说我们要那么多钱又有何用?”
钱是个好东西,能扶危济困,养生济世。但它却不能采购到真正的爱情,也无法摆脱智者的痛苦成全不幸的人生。
其实,金钱和幸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因为财富终究是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幸福才是终极目标而且至高无上……
人世间毕竟还有比金钱更值得珍视的东西。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等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我常常是囊中羞涩,也常常饱尝无钱的困扰:写了诗集、游记、随笔集,和出版社谈好了要出的书,因现在是市场经济,因而,自己常常为支付不起印刷费而放弃出书……喜欢一部专业相机,也因囊中羞涩而买不起……
所以,我深知无钱时“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
是的,当欲望汹涌时,一定要坚持住心中的那份清泊和宁静;当遭遇不幸时,应坚持那份乐观和顽强;当面对危机时,要顽强地坚持住那份自信和独立;当受到打击时,更要坚持住那份自尊和豁达……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培养和拥有这种品质,将会使我们的人生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境界。
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幸福就在于创造精神与物质的财富。财富是一种力量,财富是智慧和魄力的结晶,财富更是物质和精神的升华……
财富的源头是心智,有思维、有灵感、有魄力的人,赤手空拳也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财富有很多,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
但对于一个人来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那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作者简介: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