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知足是人生的法宝(外一篇)

知足是人生的法宝(外一篇)

 

作者:高拥军

 

很多人在寻求快乐,很多人在失去快乐,很多人在挥霍快乐,很多人在错过快乐。高尚人的快乐是助人为乐;平常人的快乐是自得其乐。

有一个小故事。说在古代,有一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的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很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地参加考试,果然中了个探花。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积极乐观的人,如初升的太阳,他最先看到的是光明的一面;消极悲观的人,如夜空的星星,他最先看到的是黑暗的一面。

积极乐观的人,他不仅带给自己快乐开朗悠然的心境,而且也带给周围的人一个欢乐轻松祥和的环境;消极悲观的人,他留给自己的是灰暗压抑阴沉的天空,感染到别人的仿佛是一片满布凄风苦雨乌云的世界……

1、宽容

人活着愉快,就得少烦恼;要少烦恼,心胸就得阔大一些,宽广一些,学会宽恕自己和容忍别人,这就叫做宽容。本来,生活就应该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人要活得宽容,首先就得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不会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也不会因看不起自己而焦虑不安。遇到不幸和灾祸,他们会像其他人一样痛苦,但是他们能够想得开,而且能照常生活。他们也不像有些人那样,为可能发生的灾祸忧心重重,他们会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但是不会为此身心憔悴。

宽容的人,生活得很随意,他们摸透了自己的脾气,知道自己的欲望和观点,干什么事都不用先去调查求证,或者察色观色,看别人的意见,他们只管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

同时,宽容的人,非常能够容忍他人,也容忍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知道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这是个人所无法改变的现实,人不但要接受这种现实,而且还要从这种现实中找到乐趣,大可不必提心吊胆、顾虑重重地生活。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他们总是采取承认的态度,承认之后再去慢慢琢磨它,了解它。

因为宽容,所以他们能平易自然地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而不管这些人的年龄、教养和性格特点。由于他们是按照人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接人待物的,所以他们很少会对别人感到失望,更不会吹毛求疵,总觉得别人不够格——如果这样,少不了自己肝火上升,心跳加快。比如,有一位教授是一个工作迷,经常早出迟归,并且耽误家里的事,但是他妻子却过得很宽心,她说:“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就明白他这种脾气改不了了,所以他经常很晚回家,甚至在实验室里度过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也不会感到太难以忍受。”

有了宽容,才有了人生的舒展和舒服,这就是舒展人生的含义。所以人生的宽舒是一种建立在认识现实基础上的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宽舒就是不抱怨,而不是虚假的开心、欺骗的宽容和不老实的异想天开;宽舒人生者是实事求是的,不全通过玫瑰色的眼镜或者墨镜来看待生活。宽舒人生表现了一种健康优美的人性。

2、旷达

旷达人生是荒原大漠式的人生,因为它能接受八面来风,不拘泥小川,不徘徊窄巷,任狂风漫卷,沙走石飞,天高地广。

旷达人生也像大海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百川入海,有增无减,容得下千古恩愁,装得下四海风云,活得扬洒自如,海阔天空。

旷达的第一步是把有限的生命看穿看透。人生至多也是百年时间,长也长不到哪里去,短也短不过哪里去,大家情况都差不多。富贵者不能永享富贵,穷困者也不会永受苦难。况且人生千姿百味,人人都只能活一种。有坐享其成的福气,就不会体验挑战人生的荣耀,每个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不同的悲喜哀乐。

看得穿看得透,就是能看到最后的终极,从有中看到无,从实中看到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空,从空旷中走来,向空旷中走去,最后的结果是四大皆空。所以,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物。况且,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时间又是多么短;人生的苦难又是多么深,该忧愁的事又是多么多,又何苦把自己捆绑在世俗的小事之中呢?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自己,而能悟其大者、远者,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区区小事不能给他带来烦恼,不愉快的经历也不能使他怨天尤人。

旷达的人体谅他人,理解人生。欢乐的时候能放浪形骸,遇到挫折能顺其自然,做事的时候能专心致志,忘情的时候能忘乎所以。所以人人喜欢,人人钦佩。

有位外国作家曾说:“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那么反过来说,心胸旷达的人生命将是长久的,因为旷达者的生命与长天大海相连,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暴风骤雨。

3、超然

经过种种人生经验之后,有人会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不以为兢兢业业、过分认真、全部投入,是一种聪明的人生方式,反而去追求一种超然的人生,活得更轻松一点。

超然当然不可能太理想主义,对自己要求太高。就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台湾作家罗兰曾谈到过“待人贵超然”的经验,就很有意思。他说:有一种人待人八面玲珑,非常周到,每一个同事、每个亲戚朋友的喜庆生日,过年过节,以至于他们孩子的生日、毕业、得奖、考取学校等等大小事项,没有一样忘记;他总是抢先去应酬、去送礼、去道贺;平常说话更是圆滑透顶,处处不得罪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应付得面面俱到。

但是罗兰发现这种人不但活得很苦很累,而且常常并不落好。因为他的生活全部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占据了,自己疲于奔命,但是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再说,这种人太不希望得罪人了,往往偶尔一次有人说他不好,他就感到很难过很紧张,因为自己对人非常尽心尽力。对那些越是比较完美的事,越是面面俱到的人,就越是喜欢挑毛病、找岔子,如果偶尔发现有一次疏漏,反而越会不予原谅。这大概是大部分过分投入的人的悲剧。

所以,人生超然一点是必须的。超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心理方式。人常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深陷泥潭最后不能自拔,大概就是不超然的结果。不要以为超然就是冷漠,对生活毫不关心,对人没有同情和真诚可言。

其实,超然是一种独立的气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加入人事纠纷的小圈子,不在背后评头论足别人的是非功过,不热衷于传送和打听小道消息,都是超然人生的表现。

其实,人的生命又有多长呢?整天把自己纠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蝇头小利之中,如何能活得潇洒和愉快呢?又如何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呢?与其纠缠不休,不如处之超然。

4、知足

知足常乐,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一种境界,这说明人获得满足和快乐并不那么困难,关键取决于人的精神状况。就这一点来说,所谓幸福的内涵是很难确定的,谁也不能保证美国的一个百万富翁,能够比中国乡村的一个农民活得更幸福自在,原因就在于谁能知足。

知足与快乐相关,因为知足后心境才能平和,待人才能慈祥,微笑才能自然。虽然一日三餐清茶淡饭,也能够享受生命的天伦之乐。这种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荣华富贵之中,而又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显然,知足或不知足,还有一个欲望大小问题。知足的人欲望很低,或者自己不愿受欲望所控制,他把欲望看作是一种可大可小、可有可无的东西,能够实现一点就已经福分不浅,如果不能实现,也毫不在意,放弃或转移到其它方面就是了。知足的人照样知足,照样欢乐。就拿爱情生活来说,知足者永远不会为失恋而痛苦,为爱情而自杀。如果他爱上一个人,若能获得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若不能达到目的,他也不会死命坚持和苦苦追求,因为他会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强扭的瓜不甜” ;“有一祸必有一福”之类;如果换上了另一个女人,他仍然会高高兴兴,因为他会比较,而且认定这是前世姻缘,早就是命中注定的了。反正他总会使自己知足,给自己找到快乐的理由。

当然,知足人生最重要的法宝是“退一步想”,所谓退一步天高地广,人生的奥秘在这里得到精致的发挥。例如,一个人如果考试不中,他会想“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连考场都进不去呢”,于是心里不但不悲,反倒颇有点得意的样子。如果他穷困潦倒,他会想到很多饿死的人,并且得出“不知痛苦那知甘甜”之类的结论,反而会甘于贫困,乐在其中。

 

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难定。在潮头的时候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人,不经过长夜的痛苦,是不完美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将痛苦作为一门功课学习,直到有一日感觉到有长进时,就会感觉到痛苦给我们的教导。经过磨难和痛苦的人,才最知道和理解幸福的珍贵,才格外珍惜苦短的人生,并力求创造甜美的事业。

尽管我们现在依然傲视一切,尽管我们现在和从前一样内心脆弱,害怕失败,害怕挫折。但仔细想一想,人生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要是那样人生就显得单调,只有苦难挫折的加入,才为人生这张白纸添上了美丽的色彩,正因有了苦难的存在和挫折的警醒,生活才显得斑斓,才显得有真实感。因此,苦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美国的一所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南瓜整个箍住,观察南瓜在长大过程中承受的压力,最初南瓜最大承受500磅的压力,但是,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5000磅的压力,它里面已长满牢固的纤维,而且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的根伸展到不同的方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南瓜经历了被铁圈箍住的苦难,才使它有了坚强的毅力,最终使它的适应力和承受的压力如此惊人。

苦难是一种财富,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有人能善待苦难,于是,能够忍受苦难,超越苦难,最终获得成功。

有很多人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和苦难后,才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马克思在经理过无数的苦难后,流亡异国,最终写出了《资本论》,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人。如果不是亲身体验过这种苦难,又怎么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爱迪生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他从小就要考虑如何才能维持家中的生活,于是他在列车上靠卖茶和烟来赚钱。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发现了化学药品并对其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以为伟大的发明家……

我们无法伟大,然而苦难却可以让我们告别平庸。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苦难,是苦难磨练了我们,是苦难解救了我们,是苦难让我们在挫折中学会了坚强,是苦难让我们在孤寂中学会微笑,是苦难让我们懂得了生活,是苦难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即使在黄昏,也有晚霞的美丽。

拿破仑说:“人,是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

是的,苦难是一笔伟大的财富,我们许多人都把“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看作一种幸福,岂知,人来到世上,上帝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痛苦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宣言,充满激情的宣言:“人,只有战胜苦难,才能获得新生”。

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受过令人引以为耻的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牢狱中,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同苦难作斗争,最终历尽艰辛撰写成“史家之绝唱”——《史记》,成了我国著名的史学家……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一生抑郁不得志,“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不能实现,宦途失意,常受排挤。面对这种苦难,他不叹不怨,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中,畅怀大饮,挥毫泼墨;他不卑不亢,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中,把酒临风,长剑啸天……

是的,苦难可以折磨人,使人痛不欲生;苦难也可造就人,使人成为伟大的成功者。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那就是“我还活着”,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坚定信念,努力行动。这才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简介: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