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香港:衣冠简朴古风存

d72a2297547c80b


香港:衣冠简朴古风存

 

作者:乔辉

 

01

 

2005年12月23日,从天寒地冻的呼市飞到深圳,晚七点多,搭深圳机场大巴进了香港。香港楼如悬崖、街如峡谷,华灯璀璨,霓虹闪烁着熟悉又陌生的繁体字,说不出的文雅美观,恍惚走进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头仰到脖子酸,才看到万家灯火愈旋愈高,最后隐没在辽邈的夜空——仿佛被吸入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翌日,去报馆报了到,吃吃喝喝,宾主尽欢。当晚是平安夜,志民姐带我上了太平山顶,俯瞰香港,灯火连城一片光的海洋,如星空斑斓。从昨晚初到时游走于峡谷之底,今晚突然居高临下,似乎有了豁然开朗“全局观”,顿生“他乡即故乡”的亲切感。

 

初去香港,只是到报馆认了门。越明年,六月,报馆通知开会。这次做了充分准备,用繁体字工工整整写好地址,便于给出租车司机看。结果多余,只要你用普通话慢慢讲,师傅们基本听得懂。

 

湾仔轩尼诗道342号,我来报馆取了钥匙,拐个弯便到位于霎西街的宿舍。刚住宿舍,便遇糗事,出门倒垃圾,“咣当”一声,门反锁了。在香港举目无亲、诸路不清、粤语不通,回报馆找钥匙怕大家笑我这个“新人”,真是犯了难。便下一楼传达室试试,值守的大爷很热心,让我等着,七八分钟便领回了开锁师傅。

 

一天,从报馆出来,细雨如丝,沾衣欲湿,不妨徐行,沿轩尼诗道向西漫步,三四里,路南有个小书店,窄小逼仄,书籍堆放如乱山绵延,层峦叠嶂,在一危崖山脊处,发现了明河社的金庸全集,惦记着呼市酷爱金庸的雨墨兄,便买了两套,遂问邮局位置,老板用夹着生硬普通话的粤语指了路,不远。我便肩扛一箱,手拎一箱,艰难负重走入雨中。没几步,后面有人喊我,是老板,他拿了一把伞,把伞给我,自己扛了两箱书,走在前面。老板六十多岁样子,头发花白,稀疏的几绺盘绕在秃顶周围,欲盖弥彰,他背影稍微佝偻,但脚步轻捷,拐几个弯,到了邮局。

 

说起雨墨,某年一个活动,同去了香港。我便请他在霎西街著名的驹记海鲜大排档吃饭,要了两只濑尿虾,如接力棒,他说好吃,意犹未尽,再来两只,如小臂。雨墨后来形容,吃濑尿虾如啃羊棒骨,过瘾!两人微醺,一夜无话。

 

2017年,报馆主办“香港回归20年中国书画名家展”,我陪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刘国旗先生赴港,书画双绝的国旗兄竟不敢坐飞机,我便陪这位“葩兄”乘动车由深圳入港。一天晚上,还是驹记大排档,我与国旗兄、北京的李老师海鲜就啤酒,吹牛“吹”酒,不觉深夜两点多,食客散尽,女老板已和服务员厨师在邻桌打边炉,暗示要打烊。爱交际的国旗兄递烟、碰杯,很快与老板熟络了,并桌喝到四点,女老板说:我得回家了,你们内蒙人真够豪情,这样,我把厨子留下陪你们喝,若再加菜,一律免单。

 

每次赴港,都有工作,因此与人交往亦蜻蜓点水,大多如上述几位,尽是偶遇,但觉香港人古道热肠,诚恳厚道,古风犹存。

 

02

 

作为港台剧陪伴成长的一代,中学时看《射雕》《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大学时听谭咏麟、王杰、郑智化,后来看《喋血双雄》《甜蜜蜜》《岁月神偷》《月满轩尼诗》。香港的许多地名耳熟能详,红磡、旺角、尖东、铜锣湾、油麻地、轩尼诗道,多年来,身虽未至,心向往之。

 

后来,报馆从轩尼诗道搬到了北角,因此,我在香港基本沿地铁港岛线活动,港岛线共14站,上环、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天后、炮台山、北角、鲗鱼涌、太古、西湾河、筲箕湾、杏花邨、柴湾。所以,初乘香港地铁,单看这些站名,心就醉了——有种怀旧,有种微言大义、又似曾相识,还能勾起诸多莫名的情愫。每次从铜锣湾乘地铁到北角,便会想起我喜欢的阿sa主演的电影《下一站,天后》。

 

记得刚回呼市,某晚在乌兰恰特看通宵录像——10元钱,既解决住宿,又能看8部电影,一举两得,其中就有《明月照尖东》,“太子”(张学友饰)的爱情竟能深挚而暴烈如斯,最后不惜自杀来成全爱人,轰击三观,震荡心灵,正耶反耶,亦不能以公认的道德准则评判,至今唏嘘不已,“有的故事,是用墨写在纸上;有的爱情,是用血写在坟上。”

 

警匪片看多了,以为香港治安不好。记得初去铜锣湾,总盼在人潮中偶遇浩南、山鸡,一睹大侠风采。后来方知,2019年之前,香港治安全球排名第二、亚洲第一——奇怪的是,在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阿sir,更没有交警,但秩序井然,不像我大呼市,满街交警辅警,专擅贴条外亦无疏导之能力,半夜拦大车,只为罚款,苦民久矣。

 

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文化挟“四小龙”经济腾飞之威,南风北渐,席卷全国,与其说“文化冲击”,不如说是“文化回归”。其时,内地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文化疏荒,连祖宗留下的文字也一简再简,而香港台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以传统文化为核,加以包装、创新,再以电影、音乐等现代艺术形式“冲击”而来,这样的“冲击”,谁不喜欢?

 

比如那时的我,十六七岁,青春萌动,听了多年口号歌,甫一接触港台歌曲,如聆天籁,直到今天,都觉得这些歌能写照我的人生。

 

少年时,梦想与爱人——或如黄蓉、或如赵敏、或如小昭,或她们的综合体——牧羊塞外、笑傲江湖,“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那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铁血丹心》)

 

中年奔波,方知人生之艰难,遂在许多个二场,几个烂醉的老男人搂着肩膀、操起麦克,撕心裂肺地唱起《水手》,“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的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在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又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近来,喜欢上陈奕迅的《孤勇者》:

 

都是勇敢的

你额头的伤口 你的不同 你犯的错

都不必隐藏

你破旧的玩偶 你的面具 你的自我

他们说要带着光 驯服每一头怪兽

他们说要缝好你的伤 没有人爱小丑

为何孤独不可光荣

人只有不完美值得歌颂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去吗 配吗 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 战啊 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只要活着,人生就无法越过山丘,即使是孤勇,即使污泥满身,也是自己的英雄。

 

03

 

从霎西街到购物天堂时代广场,三分钟脚程,只需过一座桥。这桥毫不起眼,有时晚上路过,能看见桥墩角落处闪烁着诡异的烛火,香烟缭绕,一老妇念念有词,不敢靠近。后来才知这便是鹅颈桥,这仪式便是大名鼎鼎的“鹅颈桥下打小人”,便观摩了一次。

 

所谓打小人,即有人近来诸事不顺,怀疑有小人作祟挡财路,挡晋升之路,或勾引老公等,便可到鹅颈桥下,寻得神婆,将“小人”名字写在纸条。只见神婆点燃香烛,将小纸人置于砖上,手执旧鞋,口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地走……”,手起鞋落,啪啪作响,最后将“小人”扔进元宝盆烧为灰烬,于是“小人”便得以惩罚。打小人全年均可,但惊蛰最灵,据传惊蛰日,冬去春来,白虎出来觅食,害人虫也蠢蠢欲动。此日“祭白虎”,以白虎镇压小人,一打即残。每逢惊蛰,鹅颈桥最多时竟有十几个档口同时营业,鞋影飞舞、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打小人”是流行于珠三角的民间巫术,由唐至今。鹅颈桥下的神婆均有香港政府颁发的执照,可见政府亦觉市民之心情得以纡舒、怨气得以释放,不失为一种“无为而治”。

 

游走香港街头,还有一样东西最为醒目,便是牌匾。

 

香港诸多雄伟高楼,如中银大厦,但标牌使用印刷体,便难入行家法眼。让人驻足流连并琢磨观赏的都是书法牌匾,英皇道“新北大海鲜酒家”是粗笔楷书,端庄大气;“东亚银行”是峥嵘魏碑,骨骼崚嶒;上环的“世界书局”,是隶书带有魏碑,奇崛雄强;“招商局”是颜体楷书,厚重又圆润,符合“招商”之道。

 

不少匾额是名家所书,中环皇后大道的“北京同仁堂”自是启功所书;铜锣湾“泉章居”字法灵动,落款“右任”,便是“当代草圣”于右任手笔;弥敦道的“香港美术专科学校”乃齐白石94岁时所题;荷李活道的“永兴行”是隶书大家刘炳森所写;长沙湾“英华书院”由香港书法家华戈题写,用宽扁隶书,端庄高古,适合学府。香港建筑多年代久远,诸多门脸破损陈旧,别小看这些“陋室”,牌匾却有来头,旺角新填地街“沙头镇同乡会”是卓少衡题字,北魏体,雄奇峭拔;荷李活道“玉庭斋”是游嘉瑞手笔,一种藏锋求拙的行草,味道悠长。

 

细读这些牌匾题字,多有书法名家,却无一例是官员题写,便避免了官员出事、商家铲字之虞。香港牌匾乍看杂乱,实则蕴藏了一种文化追求,尤其入夜,霓虹闪耀,牌匾高低错落,色彩纷呈,恍如回到了声光电奇幻掩映下的唐街宋市,成为一道拓新容旧、兼容并蓄的独特城市风景。

 

香港还有一些有趣的标牌,比如地铁滚梯处,写着“握扶手,企定定”,这是友善的提醒;巴士则钉有“不得乱涂写,否则将送官究治”、酒店贴着“公共场所不许吸烟,违者最高罚款5000元”的警语牌,这是严肃的警告,如若违反,必受惩处。

 

这便是制度,一旦生效,令行禁止。有个故事,无从考证,但我信其有。报馆要在自家位于轩尼诗道的大楼迎街面建一块LED大屏,便将报告递至时任特区政府民政司司长曾德成先生处——曾原任大公报总编辑,曾一看是老东家的事,便叮嘱下属,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办理,步步不能落。

 

如树木、森林和气候,制度人人遵守,便会形成民众行为的自觉,自觉者多了、时间久了,便成文化自觉。一次,我去轩尼诗道希慎广场,援滚梯直上,到了诚品书店,整三层的书店昼夜灯火通明,角角落落,堆满读书人,出奇地安静。我寻拉什迪小说《羞耻》不得,求助店员,他打开电脑,按图索骥,几分钟便魔术般将书呈上。整个过程,店员轻手轻脚,敲击键盘亦很轻,偌大的书店犹如默片。

 

十六年来,游走两地,见人见物多,感慨也良多。三人行有我师,尤其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要多向香港——这个在秦时,便纳入南海郡番禺县辖制的蛮荒之地——学习,正所谓“礼失,求诸野”。

 

——选自散文集《不过如此》

 

 6

编辑推荐

充满形而上的洞察与思辨,呈现历史与现实、敏感与坚守、苦难与信念、信仰与追求的火热情怀。

 

内容简介

《不过如此》是记者乔辉的一部散文随笔集,汇集了作者多年创作的精选篇章。全书按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在人世间;第二辑:非常语文;第三辑:如露如电;第四辑:旧闻续貂。这些作品在书写和表达上,既有北方地区本身具有的人文气候和文化环境特色,又有洒脱豪迈的民族风格特质,语言诙谐幽默、文风热情真诚,从中可见作家的生活环境、感悟哲思、社会见闻和往日情怀,亦有充满形而上的洞察与思辨,呈现历史与现实、敏感与坚守、苦难与信念、信仰与追求的火热情怀。

 

作者简介

乔辉,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供职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现任呼和浩特市作协副主席。

 

书籍信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3798

版次:2023年8月第1版

编码:14179756

品牌:作家出版社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印张:9.75

字数:200千字

出版时间:2023-09-01

用纸:胶版纸

定价:57.00元

书法题字:孙卓章

作者:乔辉

责任编辑:翟婧婧

特约编辑:刘不伟

封面设计:薛萍

 

签名本说明

散文集《不过如此》定价人民币:57元,快递费11元,仅68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不过如此》,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或点击链接进入作者乔辉个人公众号“交代”联系。交代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Pcz-EEHwVPVr0thLW0fxQ

111

 1111

购书链接

京东

https://item.jd.com/14179756.html

淘宝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1n57.1.0.0.1477523cvoabY9&id=742113028474&ns=1&abbucket=4#detail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32075.html


1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