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童年的记忆(外一篇)
作者:高拥军
井陉四矿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有一条古老的河,名字叫绵河。
四矿座落在荆蒲兰村内,荆蒲兰村,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
荆蒲兰,西南滨绵河,西滨绵左干渠,东与井陉县翟水兹为邻。
相传该村因滨临绵河,水土湿润,水草丰美,盛产蒲草、荆条和兰草,故名。
雍正八年《井陉县志》上记为荆蒲栏,似有荆条蒲草似栏杆之意。
荆蒲兰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荆蒲兰大队,辖荆蒲兰、校场两个自然村,5个生产队。大队驻荆蒲兰。
1960年3月,由井陉县划入石家庄市井陉煤矿人民公社(时为井陉矿区和矿务局政企合一)。
该村共有耕地900多亩,1000余人口。村民分散居住在一条大沟中,民宅多砖石砌筑。村落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耕地多为坡地梯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绵河发源于娘子关,途经南峪、地都、乏驴岭、蔡庄、城关、庄旺、西河、张村到横口与甘陶河汇合。
井陉四矿就在蔡庄与城关之间的荆蒲兰村内。
四矿不大,只有两个采区,矿工子弟与荆蒲兰村子弟在一所学校读书。
绵河从西一直向东蜿蜒地向东流去,过了蔡庄时,突然向北蜿延,从四矿(荆蒲兰村边)擦过,然后又向南缓缓向东流去,形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河湾,河水顺着河湾缓缓地流去,绵河湾处常常有人在此戏耍……
童年时期的绵河,日日夜夜流淌在冀西的这片土地上,灌溉滋养了周边的小村庄,也流淌进我的人生,灌溉滋养了我的童年。
童年时期的我,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对任何事物都好奇。
绵河里的鱼可多了,我和伙伴们在经常在河边玩……
记的在我12岁那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说要一起去绵河的发源地看娘子关瀑布……
当天晚上吃过饭后,我们便沿绵河逆行而上,途径、蔡庄、乏驴岭、地都、南峪,第二天天亮时,我们到了绵河的发源于娘子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瀑布,我们都很惊喜,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有一台照相机多好。
可惜那时买不起……
22岁那年,我当时的工资只有30多元,我却花了500多元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当时的档次已高了。我第一个目标就是去娘子关拍瀑布……
32岁那年,我加入了省摄影家协会,我又一次去了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
娘子关的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随山势蜿蜒,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
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现在所存的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关门两座,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为平台。
城门顶上有“直隶娘子关”几个字。平台,是为了检阅士兵望敌情而筑。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城门上方为“京畿藩屏”四个大字。
关外古道,曲折起伏绵延,这就是著名的燕赵古道。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这里驻防,因而取名娘子关。
娘子关东门里,桃河岸边,有处砖砌石高台,这里是传说中的平阳公主点将台。
据说,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表现得非常勇敢,常常是身不离鞍鞯,手不离宝刀,就在她与大将柴绍结婚后,也不忘军营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豪,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并存,一直延续到现在……
登上宿将楼台,天地寥廓,别开生面,顿觉心旷神伯。
凭栏眺望,或仰看苍山巍巍,或俯视大河滔滔。山光水色,与古老的娘子关城堡相映成趣,有明有暗,若浓若淡,宛如进入一幅水粉描绘的山水风景画中……
娘子关瀑布,也名飞泉,位于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300米的妒女祠下,因临娘子关而取名。
妒女祠,创建时代无考,久已坍废,如今荡然无存。妒女祠前为娘子关瀑布,泉水“平地突起,下赴绝涧,悬流百尺,散缕似珠,因而亦名悬泉。”
娘子关瀑布是泽发水的发源地,也被人称水帘洞,由许多股泉水汇集成巨流,然后沿着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悬空如练,挂在石壁前,形成高达30多米的飞流。
这个泉眼,方圆约20米,从里面冒出的泉水,如同煮沸了的开水,不停地翻滚,哗哗的声响,震耳欲聋。
从泉眼里翻起来的水,呈现翠玉般的色泽,并且夹杂着无数白色浪花,这个泉眼处在一块山边的地坪上,翻滚起来的泉水没有地方容纳,于是从旁边一个数十丈高的陡峭的涧壁上直泻下去,汇入桃河,这便是水帘洞瀑布的成因……
娘子关瀑布旁,有“暴突泉”,还有许多小“暴突泉”陪衬,一泉泉如煮沸的开水,突突喷吐上冒,浪花飞溅,日夜不息,给娘子关风光增色不少……
春游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石家庄市以西48公里处的井陉矿区境内,是一座著名的休闲及旅游胜地。这里的山峰造型很奇特,其最高峰“神女峰”海拔888米。听当地人说清凉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凉爽清新,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仅为25.5摄氏度,而且湿度适宜,不潮不燥。
在春花竞开的时节,我们乘车沿石太高速公路行驶约一个小时后,到了清凉山风景区。
清凉山下有一神秘的清水潭,据说这清水潭里的泉水一年四季似满非满,久雨不溢,久旱不竭,冬暖夏凉。泉水胜似琼浆,饮过之后,沁人肺腑。
出于好奇,我们首先沿山路前往,果然发现山前不远处有一深不过一丈,围不过九尺的神秘水潭。我们蹲在水潭边用手轻轻拨动潭中的清水,清澈的泉水在涌动中竟幻化出多种不同的色彩,淡绿的、翠绿的和墨绿的交织在一起,壮观极了。双手掬一把清清的泉水撩在脸上,你会感到有一股惬意透过了全身。
沿着那神秘的水潭向里走去,是一条宽窄不一、高低不均的,长达约1500米的古溶洞。洞内四季如春,潮润宜人,平时泉水丁冬,雨季时飞泉奔涌,流水潺潺,空气特别清新。在暗淡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洞内还垂吊着许多千奇百怪的石花,据说这些石花是经过数万年的沉积才形成的,每万年才长一厘米,这真是大自然赐给的宝物。
走出古溶洞后,按旅游路线我们向神女峰方向爬去。
神女峰的北面是百丈悬崖,像是天然屏障;南面的两边突出,中间凹陷,像一座天然的座椅;山腰、山畔随处可见是那色彩斑斓的奇形怪石。望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的石林,我们感觉出一种说不出的享受。
更为壮观的是,在山崖峭壁上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苍松翠柏。它们有的如青龙探海,有的如彩凤飞舞,还有的似瀑布飞泻。这些生长在山崖峭壁上的苍松翠柏,其树根全都深深地扎在山崖的石缝中,它们靠着石缝中仅有的一点点泥土和大自然赐予的雨水晨露顽强地生存着。难怪有人称道:扎根山崖峭壁间,雷霆霹雳亦岿然。可不,这在石缝中生存的苍松翠柏确实有一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和精神。
下山归来的路上,我们还路过一条被称为“红叶长廊”的地方。据说这里到了仲秋以后,长达二、三公里的黄栌树林,像一把把撑开的小红伞,排列在蜿蜒的小路两侧,向游人召唤。真是“水龙盘踞有神潭,清凉红叶铺满山”呀。只可惜这是春天,我们只看到了嫩芽初上,而看不到那满山的红叶。
正当我们意犹未尽时,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红叶长廊,走出了清凉山景区。我们不约而同地回头望去,那处可见色彩斑斓的怪石、那苍松翠柏、那胜似琼浆沁人肺腑山泉以及那造型奇特的“神女峰”,都已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