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乾坤自有灵境在(外一篇)

乾坤自有灵境在(外一篇)

 

作者:高拥军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它不仅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到恒山来游览,不仅可以凭吊历史,欣赏奇观,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开扩胸襟,增强体魄,回归自然。其情趣感受正如古人所说:“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

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历代的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因此,早就想到恒山来观光,但一直未能如愿。

那年的重阳节,单位要组织老同志到恒山进行重阳节登高览胜活动,我有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心中特别高兴。

我们乘专车由石家庄出发,沿高速公路西行,途经太原、雁门关,并穿越了5500多米的隧道驶向大同。在参观了应县木塔等名胜古迹之后,我们开始攀登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有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景区面积147.51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我们驱车到望月亭停车场,然后兵分两路:一部分岁数大的和身体差的乘览车上山,我和几位身体好的老同志徒步向山顶攀越。

据介绍:恒山风景名胜区保留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从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从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种类多样,数量可观。许多文物古迹的结构、造型、装饰、雕刻、彩画等方面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文物价值,许多文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特别是罕见的北魏高空古建筑,国内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国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悬空寺,“危岩缀虚空,石阁轻如纸”,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鸟道一系没云中,奇绝险绝亦巧绝,蔚为壮观,令古今中外的游人叹为观止。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

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

恒山松也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恒山还有许多庙宇,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

由于恒山气势壮观,因此有了:“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徒步登恒山,确实有一种愉悦的感觉,那苍松翠怕、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等美景所构成的恒山十八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及世界一绝的悬空寺,更是把整个恒山装点的如诗如画,使游人尤如身于世外桃源一样而流连驻足。

是的,到恒山游览的确是一种享受。

 

奇景秀色的悬空寺

 

我们又乘车从峡谷北口驶入另一个山谷,刚进入金龙峡景点时,就看到了悬挂在山腰之间的一组寺庙,这就是著名的悬空寺。

悬空寺整个建筑面对北岳恒山,背倚翠屏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谷底仰望,若断崖飞虹;隔峡遥望,如壁间嵌雕,很像是一幅悬挂在山腰之间的精美工艺品。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和“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所描绘的正是这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3.5公里处的恒山金龙峡半崖峭壁间悬空寺。

这座悬在空中的寺宇,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被誉为“世界一绝”。

悬空寺为北岳恒山精华景点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看到这景色,心中顿时有“高排石壁悬双阙,独耸危峰接九霄”的感觉……

 

据导游介绍:悬空寺共有大小殿阁四十间,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背崖依龛,别出匠心。

登游时攀悬梯,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跨飞栈,忽上忽下,如置身神话世界……

“壮观”二字,刻在悬空寺北的岩壁上,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壮观”二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亲笔所书。

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太原后,曾到雁门一带攀登恒山,当进入金龙峡后,被悬空寺奇险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不知何故,这位诗仙未能留下诗篇,却在石崖上亲笔写下了“壮观”二字,为了表达激动之情,书写完后,仍然未觉发自内心的情感,随手一挥在“壮”字的“士”内加了一点,“壮观”二字随着年代的推移,数千年的风化,已无法辨认……

据介绍:1990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悬空寺时,依据流传拓片原迹,将“壮观”二字重新镌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

金龙峡东岸的悬崖半山腰内,是遗留下的古栈道,据说,栈道是北魏道武帝年间(386-408年)修建的,栈道石孔遗迹仍然保留下来。

栈道古称“云阁”,它与西岸半山之中的悬空寺之间,曾有一座架空悬桥,古称“虹桥”。

古人将这两处合称“云阁虹桥”,为当时恒山古景之一。

如今“虹桥”已毁,仅存“云阁”,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镌刻着“云阁”两个大字。

过去的“云阁虹桥”,现在已成为“壮观”的“云阁”,人们观瞻着这二处的四个大字,无不为这些惊、险、奇、巧的建筑痕迹而惊叹叫绝大家争相在此摄影留念。

从“壮观”和“云阁”前留影后,我们又沿石阶而上来到了悬空寺山门前,仰望高处,只见寺宇上接危崖,倚山为基,就岩起室;低头看,寺字下临险谷,悬空而建……

据说,悬空寺就是因为寺宇大都悬在空中而得名的。

悬空寺的由来,有二种说法:按佛教传说,古时候金龙峡山洪经常泛滥,山谷下的百姓民不聊生,人们想建一座寺院镇压山谷的妖怪,又碍于“佛不上山”的忌讳。

于是,想起了在山崖上悬空建起了寺院,起到镇妖的作用。

按道教传说,北魏王朝将恒山作为道家重要的道场之一,进行说法修炼,古代工二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设计建造了悬空结构的建筑。

进入悬空寺的山门,我们领略了这座神奇的建筑。

据史籍的记载:悬空寺建成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魏晚期,以后各代屡次重建修葺,明清时期的建筑达到极盛,因此现以明清建筑为主体。

悬空寺总体建造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平衡布局,又有异于山地庙宇的依山就势,而是巧借力学原理附崖而建,布局紧凑,错落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之,突出了“悬”宇,再加一个“巧”字。

从谷底向上看,悬空寺很“悬”,悬若长虹。

攀上寺院的感觉,则更“悬”,脚踩薄板,犹如置身于空中楼阁之中,那种刺激感很难用言语表达。

这一点从每个人发颤的双腿就能看出,因而,当地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民谚。

文人雅士则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形象地表达其险峻……

悬空寺现距地面高约50米,据资料显示:悬空寺初建时期,应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近百米,由于上游河水的沉积泥沙将地面抬高到现在的高度。

悬空寺悬挂在峡谷西侧的石崖中间,略呈内陷的弧形石崖,将寺悬在高处,与峭壁构成一体。

40间楼阁殿宇置身峭壁,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子。

其实,有的木柱受力,有的却是虚设,根本不受力,仅起到装饰作用。

由于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使得悬空寺成为一座悬而不空,看似若空的建筑。

站在悬空寺的最高处,凭栏远眺。可以看到远处高耸入云,巍峨挺拔的恒山主峰和南面百米之外是恒山水库。

据介绍:恒山水库的蓄水能力为1300万立方米,四周绿荫环绕、景色明丽、鸟语花香。两侧青山耸立,黛色的山峦在水中倒影映现,清波碧浪。

当溢洪开闸时,峡谷内顿时飞流喷涌,涛声大作,气势磅礴,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给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从悬空寺走下来,人们无不回头仰望,悬空寺太神奇了,真的不愧为“世界一绝”。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