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颛龙划河

颛龙划河

 

作者:方建华

 

东荆河,亦称沌水,长江以北的一支水系,发源于江泽口,流经监利、沔阳、蔡甸,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南以沌水入长江,流域面积3441平方公里。流水220公里。《辞海》描述沌口“混混沌沌(hunhundundun),状如奔马”。故沌口以水势汹涌波涛翻流而得名。据清《汉阳县志》记载,汉水分流到潜江后湖农场处改口,一股经长湖流向江陵,俗称西流河,其蜿蜒与内荆河相通;一股由潜江杨市经监利,穿洪湖到嘉鱼簰洲;一股由潜江泽口从西向东,进入沔阳深江后又一分为二:其一从深江至谢场,一路走陈场、官路、张沟,蜿蜒至解家,一边行走一边等待着从谢场分流后走夏场入排湖、经沙仁里口到解家合流的那条水系,二水合一后,又经尤邦、太阳脑、沙湖、红垸入蔡甸曲口到桐湖;其二从深江至毛嘴入通顺河,蜿蜒经河邦入蔡甸消泗到桐湖与曲口一支合流,尔后浩浩荡荡,经黄陵、军山过黄陵矶闸,当沌水入长江。

何以混混沌沌(hunhundundun)的沌(dun)字,到这里就被称作沌口(zhuankou),而不是叫沌(dunkou)口?这还与一个历史传说有一定关系呢。

上古时期,大禹遵玉皇之命,在神州赤县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水患,造福人类,三过其门而不入,历大半生疏浚了长江和黄河,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华夏大地。长江两岸人民切实地感受到大禹的丰功伟绩,安居乐业的人民纷纷拿出丰登的五谷、牛首,举办祭祀,为大禹树碑立传。

这一天,吕洞宾找到太白金星,说他从江汉平原一带游来,就在长江与汉江结合的那个地方看到的仍然是一片汪洋,许多滩涂把大水堵在那里无法流入长江或是汉江,大片大片的良田,浸泡在积水中,两岸的老百姓,守着肥沃的土地却无法果腹,有的农户因无田可种,不得已拖儿带女,开始毫无目的的流浪生堐,有的男将们一狠心,抛妻弃子,做了土匪。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疏通几条河道让积水汇入长江流向东海,使失去土地的流民有地可种。太白金星一听,沉吟一阵,便起身拉着吕洞宾的手说,要不,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禹,他会有办法的。

正在汉口疏浚的大禹,一见二位神仙到来,十分高兴,就在现今的“江汉朝宗”的工地上接待了他们。两位神仙看到大禹十分繁忙,就长话短说,介绍了监沔汉一带的情况,请他想想法子。

大禹听罢,告诉二位神仙,说上次从荆沙考察后,就开始计划,且我已派颛龙具体负责此事。颛龙是一条神功巨大的开河导流之龙,曾与公共大战于不周山,故有公共怒触不周山一说。接到大禹的命令后,便从大禹那里拿到了开河线路图,从长江边开始向前推进,因地制宜,宜直则直,当弯就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地的损失,慢慢地从汉阳南乡沌口到沔阳、监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通两百多公里。汉沔监一带的渍水就循着这条河道通畅顺利地下泄到长江。后来,人们就叫这条河为通顺河,因颛龙所开,也名颛水河。后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将颛水河简写成沌水河。根据两岸所在地域的习惯,有称其为通顺河,有称其为东荆河的、西流河的。

在汉阳南乡,当地乡民记住颛龙开河的历史,称其为沌水河。当沌水入长江,沌水河旁的小镇,故名沌口。

原来,玉皇大帝在天上看到治理长江中游楚郢一带水患无穷,多少楚民流离失所,便命大禹治理,大禹领命,带着颛龙从黄河中州匆匆而来。大禹通过几天的踏勘,乃决定依照地势,开掘一条长4百余里、宽百余米的河流贯穿全域,其间,又根据所在区域的地势不同,开掘若干支流导出渍水。自然,这条河流的开掘便由颛龙完成。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疏浚和开掘,河流终于如期完工,泛滥在四周的积水通过河流流向长江,河两岸出现大量的土地,两岸流民逐渐回到这里,开垦土地,休养生息。

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有功和启用颛龙开掘一条4百余里的河流,便将河流入长江的一段叫沌水,江边古镇,便叫做沌口,古镇不远的几家卫星小片区,称之为沌龙(亦即颛龙)郭徐岭、薛丰堡。而沌水与长江之间的一片洼地,便叫做沌南州了。

如果说,长江是一棵参天大树的主根,则东荆河水系是这条主根的次次根系,其状如蛛网,四通八达,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并写下了不朽的壮丽诗篇。这里有历史上发达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汉阳人”的头盖骨,更是把沌口的历史向前延伸了几千年。

沿着沌水向里寻访,只见沌口南面的沌南洲近千亩阡陌,皆覆盖着芦苇,江风一吹,前呼后拥,好似千军万马,一望无际,真是壮观。我于是设想,如果是将沌南洲开发出来,建一座“浮”在水上的文化新城,城中有一座比悉尼歌舞剧院更为高大壮观的“九头鸟”歌舞大剧院,环洲以高架桥形成其对内对外的进出口。环行高架桥状如皇帝的玉带缠绕在水域的腰间(本来,沌南洲西部的肖家湾就有一条河流叫玉带河),亦一定是武汉乃至国家级的标志性建筑,将会象一艘航行在长江中部地区的文化巨轮,为开发区、为大武汉高度的精神文明导航。沌水的北面,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巨大江堤——沌口大堤,堤内便是驰名中外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沌口烂泥湖大堤入黄陵矶闸到达所采访的第一站——诸葛城遗址,它在离蔡甸区黄陵镇【今即现在的文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军山街)】一华里的地方,北看槠山(亦称朱山、硃山),涉跋(设法)山,南临东荆河,东西两湖环抱。这片遗址是该城镇1985年兴建砖瓦厂取土时发现的,已遭到较大破坏,出土文物有石锛、石斧、石凿、陶纺轮、陶器等残片。经过鉴定,属于距今有四千至一万余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这片祖先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仿佛看到一千八百多年前三国时期的烽火硝烟。自幼躬耕田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先生,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乱之间”面对“挟天子以自重”的曹操屯兵百万,列将千员,龙骧虎视,欲一举吞并江夏之际,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为实现当年“隆中对”之大计,临危不惧,独赴江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导演了一场震惊古今中外的赤壁大战,后又智取汉中,七擒八阵,六出祁山,兴师北伐,缔造出一个“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三国鼎立局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为人民所敬仰。白居易有诗赞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哪逢贤主寻。

鱼到南洋方得水,龙飞天外便是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须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站在这片遭到严重破坏的诸葛城遗址上时,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或许,孔明先生当年真的到过这里,夙兴夜寐,为复兴汉室,事必亲躬,留有他跋涉的足迹……。

带着一腔沉重的心情,离开诸葛城遗址,继续向前走去,来到与该址一河之隔的军山镇川江村。那里亦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乡亲们见到我们,便热情地围了拢来,一老者对我们说“前边不远处有一个叫做‘尸骨墩’,八四年武汉市考古队来考察过”。

离川江村一公里处找到这片被武汉市文物重点保护的“尸骨墩遗址”。它面积大约十亩,北靠东荆河堤,西一公里为涉跋山,南有川江池,东西南均为水田环抱。该遗址为圆形土墩。根据考古资料采集的标本,记有石斧、石凿、石锛外。还有陶网坠、高圈足,圆形或鸭嘴形鼎足,各式口沿陶片和鹿角化石、鳖甲化石以及一些红烧土等等。

…………

短短的一日之行,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真为祖先感到骄傲,但随之而来,为遗址频遭破坏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惆怅也在压抑着我们。

 

附记:《辞海》描述沌口“混混沌沌(hunhundundun),状如奔马”。沌口也就应该叫duakou(音:屯口),至今,外地许多朋友也还是这么叫的,为了纠正他们的误读,我都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uan(音:转),亦作为姓氏,北京、太原、武汉、云南、四川均有分布。但,为什么读转而不是读屯,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一日,我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当地人们读转,也许与颛龙开河,疏浚水道有关。

 1

方建华 劒铧 江河水边居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青春》《诗中国》《诗刊》《星星》《中华辞赋》《中国诗界》《流派》《神州》《大河》《香港诗人报》。有诗歌入选国家级、省部级多个选本。出版诗集《江河水》《水无尽处》《处江湖远》。《水无尽处》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1996年10月,组诗《‘中山舰’随想》获《湖北日报》湖北作协联合主办的“财经杯”文学大赛优秀奖。组诗《血铸辉煌》获2018年“萧军研究会”第11届“毛泽东颂”华语红色诗歌年度卓越诗人,《白云深处》获2017年度新诗人作品奖,诗集《处江湖远》获2020年度“新时代鲁迅诗歌奖”提名奖,《行走的井冈山》获2021年《诗刊》社、《中华辞赋》建党100年“张家界杯”优秀奖。2021年中国诗歌学会优秀会员。2023年组诗《巍巍大别山》获全国首届《梦筑新时代,诗吟大别山》一等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