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白洋淀
作者:王维正
(配图白洋淀风光)
1
我与白洋淀的情结,始于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那时我专注地读了孙犁的《白洋定纪事》,被冀中人民的抗战故事深深地感动,三百里的白洋淀便成了十分神往的圣地。后来,我做了中学语文老师,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编入了高中教材,在一遍又一遍的教学欣赏中,白洋淀那种诗一般的美景、游击战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更让我魂牵梦绕。心里一直驻守的一个梦想,愈加地强烈起來一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一定要亲临白洋淀,一睹其丰姿绰约的风采。
2
长期以来,白洋淀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无边无际的天水一色,无边无际的芦荡芦花,无边无际的朝霞般的荷花,简直叫人神迷魂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长久地浸润着心灵。有时耳畔又响起激烈的枪声和鬼子哇哇的嚎叫声,眼前便是小鬼子满载给养和弹药的小火轮的缓慢沉没。从芦荡中飞驰出来的雁翎队小船,从水中钻出来打扫战场运送战利品的男女游击战士,活跃的身姿和朗朗的笑声在湛蓝的波光中飘向远方。
这是美丽的白洋淀,英雄的白洋淀,冀中人民可爱的家乡。
(配图雁邻队)
3
终于,我来到了白洋淀面前,并且投入了她的怀抱。
今年国庆,和家人自驾南下观览了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宏大秀丽的市容,10月2号上午驱车到达了白详淀景区。
景区接待处,游客如织。售票口排着4行长长的队列,广场上5辆大客车往返不停地向湖区码头接送游客。
售票厅外面,一个宽大的宣传栏详细地介绍了白洋淀景区:
白洋淀,国家5A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距北京、天津、石家庄150余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素有"北地西湖”"华北明珠"的美誉。湖区水域辽阔,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被3700条沟濠、12万亩芦苇和10万亩荷花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景随时移。
白洋淀景区烟波浩淼,环境优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
仅读一遍介绍,身心便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境界。
(配图景区门票)
4
中午11点,我进入湖区码头,坐上了游轮。游轮缓缓驶入淀面,逐渐加速,碧篮色的水面犁开一条深沟,船尾飞溅起两条白色的雪浪。向远处眺望,淀面像天空一样蔚蓝纯净,惠风和畅,水波不惊。航道两面是碧绿的芦苇,随风摇曳着胖乎乎的橙黄的芦花,望不到尽头。芦荡远远近近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苇荡,有纵横的水道,就象一个大都市,交集着的数不清的马路与街巷。我不禁联想到,当年的白洋淀雁翎队,在这个神秘的大都市中神出鬼没,如入无人之境,小鬼子只有惨败的哭叫了。
与芦苇荡相伴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同样望不到尽头的荷花泊。虽然时令已是深秋,花期已过,但那一丛丛碧翠的荷叶,直径有一米大小,,仍然挺立着岸然的身躯,让人觉得它不是一种供人欣赏的水花,而是一个保卫家乡的战斗集体。我的眼前自然出现了水生嫂与水生的对话,还有那几个年轻媳妇甜蜜而羞涩的笑容。
游轮从容地向前行驶,时有一排七八只小木船从近旁划过。船上的游客悠闲地划动着双桨,享受着渔家的风情,橙红色的救生坎肩在阳光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安全巡航的汽艇,不时从水上掠过,身后激起一米高的雪浪,长长地飞溅着几十米长的雪花。
蓝天下,有洁白的云朵移动,有鸥鹭上下飞翔,与游人相乐。白洋淀的渔业很发达,但因为水温低了,没有看到鲤鱼飞跃的奇观。
这种水上的观光大约有40分钟,然后登陆了"白洋淀文化苑"。
(配图文化苑留影)
5
白洋淀文化苑是白洋淀景区最大的一处景点,集中了自然文化、佛教文化、皇家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由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康熙水围行宫、沛恩寺、东堤烟柳、西淀风荷、嘎子村、白洋淀水生植物园和钱屏八处景点组成,丰富而博大。这里,最使我感动和留恋的是雁翎队纪念馆。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有18个展厅,陈列有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再现了闻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队当年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的生动场面和光辉战斗历程。
1939年,为发挥白洋淀地区打击消灭日伪军的水上优势,晋察冀军区决定组建白洋淀抗日游击队。刚建队时,仅有一支步枪,一支手枪,主要武器就是俗称大抬杆的猎枪。与敌人作战时,为防止大抬杆的药孔在行船时被水花溅湿,战士们就在枪口上插上一根雁翎,于是雁翎队的名称便应运而生。雁翎队的战士凭着熟知地形、通晓水性的优势,让来犯的日伪军频频丢盔卸甲。
在最残酷的抗战相持阶段,雁翎队取得了水上阻击日伪军的辉煌战绩,打得鬼子不敢在白洋淀露头一一
1939年秋,在张庄以西、李庄子以东河道上,击毁敌船一艘,击毙日伪军20多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20支;
1941年秋,在王家寨和张庄之间的航道北侧的苇塘里,伏击鬼子汽艇一艘,击毙日军小队长中夏太郎等10余人,日军头目龟本受重伤;
1943年10月4日,在王家寨和赵庄子之间的苇塘,伏击日军"包运船",打死日军10人,活捉日军头目初十加三郎等4人和部分伪军,缴获手枪两支,手榴弹8000多枚,子弹20000余发,毛毯百条条。
……
雁翎队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水上神兵!
在不断的战斗中,“雁翎队”不断壮大,从刚成立的30多人,发展到近百人的队伍。他们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与日寇展开了敌后游击战。他们时儿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儿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儿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的包运船……在党的领导下,这支由农民和渔民组建成长起来的“水上飞将军”,到1945年日寇投降,在艰苦战斗的6年中,利用水上冰上优势,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与敌人交手70多次,共毙伤俘获日伪军6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火和军用物资,自身仅牺牲8人,谱写了一曲抗日战争的辉煌篇章,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
(配战斗图片)
6
至今,在晋中地区,仍然流传着很多雁翎队振奋人心的战斗故事。
1941年1月,日军集中了130多只汽艇,2000余兵力,对白洋淀地区展开水陆并进的大“扫荡”。雁翎队化整为零,利用苇塘、草丛等有利地形,反击来犯之敌。
一次,“雁翎队”得到情报:有两艘日本汽艇要从赵北口返回安新县城。队长立马布置,在汽艇行将经过的苇塘边设下埋伏。
中午时分,鬼子的汽艇一前一后地驶了过来。艇上站着的鬼子,端着枪警惕地注视着四面。”打!”队长一声令下,埋伏在苇塘中的战士们,猛烈开火,密集的子弹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手榴弹在汽艇上腾起团团火光,在四周炸起一丈高的水柱。鬼子慌忙爬倒胡乱射击,他们的四面,只有茫茫的芦苇荡。鬼子军官气得嗷嗷嚎叫:八格!八格!苇荡中的战士们禁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这次战斗,仅用了20多分钟,打死打伤日军30余人,击沉一艘汽艇,另一艘汽艇拖着滚滚黑烟,仓皇而逃。
望着逃走的敌人气艇,大个刘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众人便随着放声唱起来: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
转眼到了9月,日军在十层院村附近修筑了一座三层岗楼,用来监视封锁白
洋淀一带军民的抗日活动。“雁翎队“的战士巧妙地扮成商人,利用夜色潜入岗楼,将驻军杀了个片甲不留。
小岗楼被端掉了,敌人又在大淀头村地主朱百万家重建一座能容下一个排驻军的大岗楼。在一个风雨交加夜晚,
雁翎队的战士在内线的接应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大院,一枪未发,就将
这伙日伪军一网打尽,缴获了50多支步枪与大量弹药。
1943年的中秋节前夕,“雁翎队”得报:日伪军将出动120艘货运小船,将一批军需物资自赵北口运往保定,支援当地日军向保南、北岳一带的八路军进攻。执行此次护航的是日伪河防大队,共125人,其中有鬼子15人,装备有掷弹筒,重机枪。
队长郑少臣对战士们说:“决不能让鬼子的这批物资运到保定,我们应该接收下来!”战土们异口同声:“队长说得对,下命令吧!”
8月15日晚,一层薄云遮住了圆月的清晖。敌军船队向赵庄子、伍家寨一带开来。战士们将船只沉入水底,头顶荷叶,手持步枪,把子弹带、手榴弹挂在脖子上,静静等待着上门的"客人”。
夜半时分,敌人的船队便进入了伏击圈。敌船一艘接一艘进入苇塘,平静的水面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最后的3只大船上,站满了押运的日伪军。待日军进入射击圈,郑队长一声令下,将船头上的日军哨兵一枪撂倒。
苇塘中立时响起爆豆般的枪声,船上的日伪军纷纷倒下。趁着日伪军乱作一团之际,数十只“鹰排”如离弦之箭冲向敌船。伪军河防大队指挥官秦风祥见势不妙,当即举手投降。
厮杀中,20个“雁翎队”战士嘴含大刀,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随即从3只押运船后部翻身而上,手起刀落砍死了抵抗的鬼子,对惊慌失措的伪军大声喊道:“中国人不杀中国人!投降吧!”剩下的伪军都举起了手。
半个小时解决了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50多人,浮获70多人,一个不剩。120只货船物资全被截获,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全部运往军分区。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伏击战,大获全胜,未伤一人。打破了敌人围攻八路军的计划,充实了我军的物资供给。
这不是神话,是雁邻队的光辉战例。
7
中午12点半,我带着无比满足的圆梦心情,登上了返回的游轮。一望无际的白洋淀上,蓝波粼粼,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无边的芦苇,如同都市一般地展现着现代的壮丽。一方一方的荷花淀下面,珍藏着无穷的神活与传说。快艇冲起晶莹的浪花凌光、红色的小木船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英雄船只与木筏。远处雄安新区高耸的高楼大厦昭示着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高速发展。祖国的山河欣欣向荣,壮丽多娇。
我有些感慨万千。我要再次告诉我们的后代,要永远记住: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3500万烈士与同胞的鲜血换来的。
白洋淀雁翎队在抗战中诞生,在血与火中壮大,在艰难困苦中浑炼成钢。他们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机智灵活的战争艺术,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煌煌战例,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雁翎队精神,丰富了伟大的抗战文化。弘扬与继承抗战精神,永远是我们的使命。
远望着壮美如画、风光无限的白洋淀,我由衷地祝愿英雄的白洋淀人民,百业兴隆,百行精进,日子越过越美好。
写于2023年10月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