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料峭春风吹酒醒……(外一篇)

料峭春风吹酒醒……(外一篇)

 

作者:高拥军

 

人生的真谛莫过于最大限度地追求幸福与快乐,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不幸与悲伤。而没有谁心甘情愿地选择逆境、挫折与遗憾。

命运可能无常,人生变幻莫测,微笑着,你就会从生活的风雨中从容而过,微笑着,你心灵深处的朝气与活力将会永存。微笑是根植于命运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是埋藏在痛苦荒漠里一块清新的绿州,是扎根在挫折深渊里的一株坚韧的小草。

人的一生,在成长、学习、生活诸事之中,又有多少人总是花好月圆、天衣无缝、一凡风顺,没有逆境和挫折的呢?生活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或大或小的逆境,酿成酸甜苦辣的故事。也许,这就是人生。

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逆境是心灵的巨大财富,磨难越多,财富越多,收获就越大。失败一次,对成功的内涵便透彻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便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生活的理解便更加深一级;磨难一次,对世事的认识便成熟一些。

面对逆境,懦弱者束缚着手脚,困扰着思想,左右着灵魂,阻碍着视野,最终只能跌倒在“逆境”。奋斗者则坚贞不屈,把逆境视为人生在所难免,并且依靠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吃苦耐劳精神,把逆境中所有阻力转化成一种动力,奋斗进取。跨越逆境,便是一片海海阔天空。

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与其沉浸在悲观失望之中,不如坦然地面对逆境,在奋斗中不断地完善人生。即使终已一生,逆境尚未跨越,那又有什么。自己已经胜了自己,问心无愧了!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阳光灿烂的微笑更能打动人的了。

微笑具有着神奇的魔力,她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微笑也是你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标志。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做什么,在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语言,她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是你一个人微笑,也可以使你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交流和抚慰。

一旦你学会了阳光灿烂的微笑,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从此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而人们也喜欢享受你那阳光灿烂的微笑。

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4岁的男孩在百货店里转圈子。

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

妈妈弯下腰,把孩子前额的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

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然面带微笑的。”

 

如果我们也像那个贫穷的小男孩一样,一无所有,穿着破烂的衣服,在生活的摄像机前面,我们能坦然而从容地微笑吗?

生命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欢乐的笑声和辛酸的泪水,生命的成长也总是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打击。没有谁会一生平坦的走过康庄大道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失意和磨难相随左右。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用微笑面对生活中的欢乐,同样用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神奇的药方,它能医治许多疾病,并具有强身健体的医疗功能:一位妇女被诊断患了癌症,已经证实无药可救。她不相信命运,她对自己说,我还年轻,我不想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于是,她强迫自己微笑,想象微笑像阳光一样在自己生命深处荡漾,自己的生命象花朵一样开放。心底的淡然,脸上的微笑,结合药物治疗,她终于为自己赢得了第二次生命。

其实,生活本身有许多不如意:理想的失落,经济的拮据,友情的失真,情感的落寞,……如果你一味怨恨和痛苦,你将失去得更多,如果微笑着面对,或许能赢得光明。

微笑吧,当你脸上永远带着微笑时,你的心灵将会越来越纯净,你的天地也会越来越宽广。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困难甚至绝境是避免不了的,最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自信自强,让灵魂始终微笑,高举那面叫着自信的胜利之旗。因为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一般飘散。

 

平淡如海  坦荡恬愉

 

淡泊,并不是消极,也不是心灰意冷,而是用淡然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看待得失。得意时,不踌躇满志,喜形于色;失意时,更不垂头丧气,一筹莫展。

淡泊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不要让自己在无数恩怨中受伤,也不要让自己在短暂的生命中被那些痛苦和酸楚浸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国先哲安身立命的处世原则,如果对个人的得失看得过重,势必为名利所累,生活中你便会陷入一张无形的网中,不可自拔。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却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得到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取得,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就不要在“舟”上放太多沉重的“石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果子,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猴子的前爪能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那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人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拍马溜须、行贿受贿,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是智慧的代身,他对生活的态度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说明一个人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功,若过分看重得失则不能达到更高、更远的境界。

当然我们所说的超脱,不应当是不求所为,只求洁身自好的“圣贤式”超脱。它是一种对自身本质充分把握之后的抉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更应当表现为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提得起,放得下;为人磊落豁达,荣辱不惊;不为金钱,权势所得……

唐朝有一个督运官,功不显,名不就,史书却有专门记载,实属罕见。相信人们看过“罕见”的理由,会多一些对人生的思考。

据《唐书》介绍,这个督运官在一次监督运粮船队时,遇不测风云翻船,粮食损失颇巨。巡抚在考核他时说:“监运粮食受损,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后一句话没说,从容地笑退出来。巡抚颇欣赏他的气度和修养,叫回来重新评估道:“损失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仍然没有半句惭愧或辩解开脱之类的话。巡抚深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荣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名人中,一个小小督运官的一件小事能引起特别关注,正是因为人们推崇他“荣辱不惊,遇事从容”的心态和修养……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面对一生中N个过错与得失,一些人往往准备着N+1个理由。在这N+1个理由中,又可能没有一个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怨天怨人,或叹世事不公。还有一些人,走向了另一极端,把得失与过错可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在得失和过错面前,或疯或狂,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 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著丈人去考试。 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亦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 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 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 众人商讥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 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允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於是饮酒壮胆。 胡氏大著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起来。 范进回复正常,丈人及邻居向他们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

意大利著名音乐家科莱利,在一次规模很大的音乐会上,其出色表演赢得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掌声过后,一位行家指出他搞错了一个音符时,这犹如重磅炸弹在他脆弱的心灵深处引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一世英名因一个小小的音符而留下瑕疵,从此一病不起,郁闷而终……

著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疯狂地挣扎,鱼钩越陷越紧,难以挣脱。便提出了一个心理概念,叫做“吞勾现象”。“吞勾现象”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如果不能正确而积极地处理失误,自责和企图掩盖失败,将会造成难以磨灭和不可避免的重复伤痕。

在残酷的现实中,在对与错、名与利的争夺中是否会失守?佛教中有句话: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也许就是时时在称量我们平常人的“平常心”吧。

爱迪生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一场大火把他几十年的财产包括房屋烧得一干二净。他的儿子在失火的时候,四处寻找他的父亲。终于在不远处看到了爱迪生。火光映着爱迪生苍老的脸,他的白发和胡须在火光中随风飘动,他默默地注视着无情火苗噬着自己多年的心血,他的儿子要把他拉开。

爱迪生却对他儿子说:“快去叫你母亲来观看这罕见的场面吧!恐怕她以后再也没机会见到这壮观的景象了,让我们的过失都被烧的一点不留吧!真好,让我们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年后,爱迪生的又一项重要的发明——留声机问世了。

爱迪生对得失淡然视之,因为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得到的也不可能永远是自己的,轻松快乐地生活,努力地为事业奋斗,何乐而不为呢?

 

托尔斯泰写过一短篇故事:

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地方,不管多少,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没人照顾、需要钱,就又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倒在地上死了!

的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奋斗;但是,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子女、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须不断地“往前跑”、不断地“拼命赚钱”时,也必须清楚地明白有时该是“往回跑的时候了”!

因为妻子、儿女正在家中焦急地等你回来呢!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