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流韵岁月长
作者:谭昌乾
读了一首写横江的诗,诗名就叫《横江》,总共四句:“横江邻水富,隔水是云南。秦汉丝绸路,盘桓山水间”。前两句说横江的地理位置,处在川滇交界之处,后两句说历史上横江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诗句通晓直白,横江却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像!
今年国庆中秋放假期间,路过横江,正逢横江搞美食旅游文化节活动,门楼标语:“月满横江、烟火国庆”、“川滇商埠、古院横江”,很是吸引人,顺便就参观了一下,通过对横江地了解,感觉这诗句写得倒是很贴切!
其实横江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河流名称,是指金沙江下游的最后一条支流,也叫关河。横江发源于云南省鲁甸县水磨乡大海子,于云富镇流入金沙江,地跨川、滇、黔三省。二是作为城镇名称,是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的一个行政区域横江镇,习惯叫横江,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文明街18号。据说清朝嘉庆年间就已经设置横江镇,嘉庆在位是1796-1820年间,距今200多年了,历史比较悠久。往上追溯可上千年,那时虽不叫横江而叫其他名称,但地域范围差别不是太大。
横楼大桥修建以前,两岸隔江相望,川滇贸易频繁,云南人下四川,四川人上云南,往来皆靠船工摆渡过河,每当遇到赶场天,两岸的人往来不绝,关河渡口热闹非凡。很多年前,笔者从宜宾过昭通,曾经在关河渡口坐渡船上岸。2021年,横楼大桥修通后,连接川滇两省,一边是四川宜宾叙州区的横江镇,另一边是云南昭通水富市的楼坝镇。从横楼大桥来往,汽车代替渡船,比摆渡过河更为安全,摆渡船停止营业,关河渡口就成为一种遗迹,留在人们记忆里。
沿主要街道走一圈,横江概况是:古镇景区近两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一平方公里,有大街七条,小巷十条,大街套小巷,回环相通。主要街道有中心街和民主街。具有明清特色的历史建筑较多,总规模约14000平方米左右,整体保存完好。有幢建筑其实只有两层,其牌匾写的则是“横江大厦”,隐含着一种霸气。整体上看其街容街貌、建筑风格,生活习惯都体现出一种古风,作为国家生态文化历史古镇,四川省级特色小镇,真的是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地方特色。
参观横江看到横江院落建筑特多,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就有周家大院、杨家大院、雷家大院、涂家大院、李家大院、樊家大院、肖家大院、孔家大院、望嘴大院,朱家民居等十多处,禹王宫、观音阁等寺庙建筑,均为古朴完好的四合院。街道两边多数是古老的砖木结构建筑,具有典型的川滇建筑文化特色,是宜宾民居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代表。当地游览口号是“到成都看巷子,到横江看院子”。院落风景真的值得一看。
有几本与横江有关的一些书籍,多少体现了一些古镇文化轮廓。郑启友先生编撰的《横江古镇》,介绍了横江川滇咽喉、古镇风貌、商道经济、军事活动、关河风情、灿烂文化、古今人物、岁月风云等方面内容。《横江车车灯戏》是白彩秋和郑启友所著,据说该书出版填补了全省没有一部全面搜集车车灯的书籍资料的空白。横江镇政府编撰的《横江镇志》作为地方志书,详尽记述了横江历史。其中记载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在此地生存,至东汉时已形成村镇,秦汉、隋唐时代著名的“五尺道”、“僰道”、“石门道”皆从这里南进,为南方丝路的必经之地。
横江历史文物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城山民族崖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家民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城山明代摩崖大佛、周家大院等,共计十多处。
参观周家大院,标牌文字介绍:“周家大院,清代四合院,占地800平方米,建筑600平方米,建筑及青石板院坝保存完好,坐东向西,穿斗式梁架,三穿七柱,歇山式顶,正门八字槽门,院落完整”。正门口两侧还有对联一副,“文王开派周公吐哺,茂叔立说豫才化人”,题款为宜宾魏存学先生撰,落款为叙州吴厚强先生书。对联意蕴深厚,书法字也写得大气隽永。
朱家民居是另一院落代表,原名石城别墅,为民国时期石城商人朱光德住宅,又名“朱公馆”,被誉为“川南最大的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24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院门对联是:“石城山月觅楼台静雅,朱提涛声诉古道沧桑”,其中的朱提指的是关河。关河,古称朱提江。其范围包括今云南昭通市鲁甸、盐津、水富,曲靖、昆明市东川,贵州的毕节、水城等地,大概就是关河流域。院内一侧建有20米高的五层碉楼,用于防御。朱家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院子里面设置有汉服免费试妆基地,有爱好的游客可以报名试穿,体验一下汉服之美,还可拍照留念。当地活动组织方还组织有横江中学的一批同学,身穿汉服在老师带领下,到主要街道和活动地点走秀,展示风采。穿上汉服的同学们端庄、大气、和美、典雅,又充满蓬勃的青春气息,给小镇增添了许多亮色。
横江中学是教育庠序之地,正式成立于民国32年(1943),建校8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的校训是“正身、明智、博学、勇健”。参观一圈,感触很深,宣传牌上的八个字也可以调整顺序理解为,“横中润文,水智山仁”。
古镇树种保护意识超强。朱家民居院子里有几棵古树,一株编号为511521100235号白兰,标牌显示树龄120年;另一株编号为511521100238的罗汉松树龄108年,可谓是百年老树。另外是流河巷下边桂圆林还有三株龙眼,见证流河巷的百年历史变迁。植物标牌介绍:桂圆树也就是龙眼树,常绿乔木。树体高大,偶数羽状复叶,产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园中桂圆种植于民国初期,历经岁月洗礼。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赵先生撰联称赞“三株桂圆金秋满树玲珑果,百载甘露盛世盈枝烂漫花”。河巷百年,古树百年。横江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很好地延续性。
横江作为川滇商埠,其载体有商号、货栈、客栈、码头、交通、运输工具等。小街52号是原炳昌祥商号,该商号物流四海,业炳千秋,在横江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段辉煌岁月,相当著名。据史料记载,炳昌祥商号原名永昌祥商号,建于清朝中期,是民国时期的老货栈,承办川滇两省的物资转运,是当时横江主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横江的大院多数兼有商号、货栈、客栈功能。关河渡口设置专门码头,承接往来船只。货物一到,马帮、挑工把货物从码头运送到各货栈,再转运或销售到川滇黔各地,横江因商埠而闻名遐迩,汇聚四面八方商旅,兴旺繁荣。
小街是一条古街道,大约300米长。有货栈、客栈、炳昌祥商号、石城山武馆,曾经热闹繁华。街边还有一家客栈,带有古韵色彩,对联古色古香,“夜静小楼圆美梦,香幽古镇洗风尘”,奔波劳累的商旅入驻小歇享受一番温馨,那是别有一番韵味。
交通线路,横江作为商贸驿站,古代主要是通过南夷道、五尺道、石门道、南丝绸路、关河水道走货。运输工具是马帮、船只、人工。
近现代交通线路有G85银昆高速、内昆铁路,关河水运、X492县道,乡道,运输工具有汽车、火车、轮船,较之以往,货物运量大、速度快,销售广、效益高。横江充分利用地处川滇贸易驿站的区位优势,极大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横江已处在宜宾一小时经济圈的良好经济位置上。
横江除了古院、商埠,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河号子和院落对联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特色。朱家民居外院坝活动,是进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河船工号子展演。有一批老船工脚穿草鞋、身穿对襟褂子、手持撸杆,吆喝着船工号子,或划桨或拉纤,很有现场感。查阅叙州区地方志办公室发布的《省级非遗—关河号子》一文,略微了解个大概。所谓关河号子,其实是关河船工劳动过程中传唱的一种民歌。行船时,船工们在号工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共同使力,拖船前行。咨询参加展演的一位老师傅,他说,关河号子的诞生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主要在关河一带流传,其演唱形式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目的是达到振奋船工意志,形成合力,负重前行。咨询老师傅有无词谱,他说关河号子歌词即兴演唱,见啥唱啥,随意性很大。2012年“关河号子”被列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冯旭奎先生被列为省级“关河号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关河号子”早已成为横江的一张文化名片。
横江古镇街、巷、院、亭、馆、舍、楼、台较多。一街一巷、一院一亭,一馆一舍、一楼一台,一砖一瓦、一梁一木、一草一花,几乎都恰到好处,一样一景,别样风情。每个景点还都配个对联,更使其增彩生辉,平添几许文化韵味。摘录几副如下:
肖公馆:“来往绝非三径客,行藏无愧一颿风”。山东枣庄王绍伟撰写。
杜家大院:“云高帮会三千客,古镇小街六步阶”。杜家也曾经风云一时。
商务宾馆:“风雪禅声远,云开雁路长”。有点大风歌的味道、沧桑悠远。
揽江亭:“惯看昭通填叙府,时迎盆地上高原”。“遥收南诏千重翠,醉看横江万里春”。这里昭通、南诏泛指云南地区。古代有谚语“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表明两地商贸特殊关系和繁荣景象,而横江正好处在商贸之路的重要节点位置。
站在揽江亭临江高台上眺望,滔滔关河从坡下流过,对面是云南昭通水富市楼坝镇。楼坝镇主要旅游资源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古渡拜台、古渡楼子、古石寨等,专家在楼坝考古中发现出土大量古陶片和古铜器,证实了楼坝地区是春秋时期,巴蜀地域传统文化向滇地转化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丝路的必经之地,它与横江一样都处在重要贸易通道上。关河连两岸,横楼同发展,优势互补,川滇共进,两岸人民在合作中结下了深情厚谊。
周家盖碗茶馆:“古镇煮沸山泉水,关河谈笑云贵川”。有空喝一盏茶,或许就会大有收获。茶馆虽小,茶客来自五湖四海,谈笑间可达成信息交流,可做成几桩买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1862年大战横江期间,曾在当地茶馆喝过盖碗茶。
横江是一座有文化内涵的古镇,国家赋予它历史文化古镇的称号,是实至名归,它担负得起。
横江街市以中心街、民主街为主轴,周边依次布局有各家古院落、古民居,后来修建了牌坊、游客中心、商务宾馆、店铺等,古今结合,完美搭配。“古”是一种资源,运用今人的智慧开发利用价值更大。别看横江历史古老,横江人却思想新潮,时时走在时代的前例!
横江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名小吃很多,眉毛酥便是一列。传说眉毛酥是1862横江糕点匠李老幺,为翼王石达开红颜知己韩宝莹姑娘而做的眉毛状糕点,取名为“眉毛酥”,翼王身死、韩姑娘殒命,眉毛酥却在横江镇流行开来。此外还有三角粑,豆花、五香糖、老字号洋芋梯等。横江隔云南近,云南那边也有商户跨过横楼大桥过来卖臭豆腐、昭通把把烧、过桥米线,味道不错,好吃管饱。因为是美食旅游文化节,经营商户比平时多一些。有个横江小妹用石磨现磨玉米浆,调合佐料现场制作玉米煎饼,味美色鲜,干净卫生,十元三个。吃了两个感觉不错,就卖几袋带回去送给家人尝一尝,这是最新的横江小吃,若干年后可能也变成横江名小吃喽,先取个名字叫“横江煎饼”!
2023年10月12日
作者系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