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韩河云黑锁蛟龙

韩河云黑锁蛟龙

——游古城正定随想

 

作者:高拥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和朋友相约,一起去正定古城游玩儿。

停好车后,我们走到一片万紫千红的花海。

数不清的各种鲜花儿开的正艳,一阵秋风吹来,无数的小花和秋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绕过了花海,我们走到了古香古色的“文化一条街”,街的中间有一条河,把街分成了左右两部分,街的两边是整齐的房子:有卖特产的、有卖古玩的、还有照相馆……

但最吸引我的,便是正定的古城墙。

据介绍: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现存正定城墙是明代遗存,城垣残存8106米。

正定城垣最宏伟壮观的当数四座城门,东曰迎旭,后改为环翠,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经岁月剥蚀,西、北城门已无往日风采,东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整体掩盖在国防工事下面。

此前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各50米的城墙,是正定县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并投资399万元人民币于2001年修复完成。

站在正定的古城墙上面,就仿佛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画卷。

正定古城,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承载了无数的故事。

望着城墙下青石板路铺就的街道,看着那一条条古老的巷子,我仿佛能听到了古代的马蹄声和古人的笑语。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宁静和安详。

这里,每一块石头,都似乎在诉说着古城的历史;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讲述着古城的故事。

在正定的古城里,我们参观了许多有名的历史建筑,如:赵云庙、隆兴寺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让人惊叹不已。

在赵云庙中,我了解到了赵云这位历史名将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更加敬佩这位历史英雄。

在古城商业街,我们还品尝了许多当地的美食,如:正定八大碗、烧卖等。这些美食色香味俱佳,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那碗热气腾腾的炖鸡,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在游历古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古城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也让我思考了许多。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宁静和淡泊?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正定古城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

《新华每日电讯》近日发表一篇题为《正定:往事与美,可寻可看》的报道:

河北正定古城,沧桑往事有迹可寻,千古之美有物可看。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三访正定,惊喜于其古建筑之丰富珍贵,称“实在赞叹景仰不能自已”。1945年,他为盟军编写《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列出400处需重点保护的文物,其中正定古城中的有15处。

梁思成的学生、古建专家罗哲文数十次到访正定。他在2007年写道:“在正定城区之内有重要的隋碑、唐代木构建筑、完整的宋代建筑群、独具特色的唐宋塔及元、明、清历代古建筑,都有物可看,有迹可寻。”

2002年余秋雨走访正定感叹,这里有中华文明最兴盛时期的图谱与证据,有太多的国宝,可以让人强烈感受到一种千古之美。

正定古城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占地约10平方公里,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博物馆中馆藏文物7000多件。

这些文物古迹的叙事从春秋战国开始,涉及人物有赵佗、赵云、颜杲卿、赵匡胤、元好问和万历、乾隆等等。

......

《正定古今·序》中写道:“正定,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源远流长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名胜古迹,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称。

“三山不见”指的是历史上正定这块土地曾是中山国、恒山郡、常山郡的治所所在,但正定境内却没有山。

“九桥不流”说的是隆兴寺前面的一座单孔三路石桥、府文庙和县文庙大殿前面各有的一座泮桥(古代泮桥均为三桥并列的形制),但都无活水流过。

“九楼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内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还有阳和楼;四塔是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较大的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事等。

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风吹雨打,尤其是经历十年文革动乱,不少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但从现有的国家保护文物9处、省级保护文物6处、县级保护文物10余处来看,正定仍不失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古城正定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的旅游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等特点。在名胜古迹中,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兴寺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亲自敕封扩建的,气势雄伟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京外名刹之首”。

寺中的“倒坐观音”壁塑,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转轮藏”被物理学家称为牛顿定律运作的典范,还有中国最古最大的藏经橱。

隋龙藏寺碑是中国国内著名古碑刻之一,其字体是由汉隶向唐楷演变的实例,曾被康有为推崇为“隋碑第一”;还有高22米的大佛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铜铸立佛;平面十字形的“摩尼殿”运用典型的宋代营造手法建筑。正定周边还有四座名塔,广惠寺的华塔是金钢塔与花塔的巧妙结合。

天宁寺的凌霄塔是我国木制阁塔之首。

开元寺的唐代钟楼与古塔左右对称的营造手法,是我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由以佛塔为中心向以佛殿为中心过渡的唯一实例。

临济寺的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法师的衣钵塔,已经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和纽带。

坐落在正定城内的荣国府是完全按照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的描述,并严格遵照中国《大清会典》设计、修建的,是我国第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古建筑外景拍摄基地。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大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荣国府西郊门的清代一条街“宁荣街”全长200多米。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重场戏“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等都是在此街上拍摄的。

 

正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下面是关于正定的几首古诗:

 

《寄题真定明远亭》

 

(元)赵孟頫

 

未到新亭上,先题明远诗。

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

 

后人知道正定有个明远亭,皆因赵孟頫的这首诗;知道明远亭的美丽,皆因“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这两句诗,把明远亭的高远、开阔、空灵、幽雅全部展现在人们面前,语出天然,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如今这两句诗题写在隆兴寺后龙腾苑假山亭柱之上。

 

《修滹沱河有感》

 

(明)尹耕

 

高筑长堤深浚河,黄埃赤日奈如何。

休将汗滴滹沱水,滴入滹沱水更多。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简捷上口,通俗易懂,既写出修河的艰辛,又充满生活的机趣。高筑长堤,深挖河道,黄土飞扬,赤日当空,其艰其苦,不堪言说,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却说有汗也千万不要滴到滹沱河里,否则只怕河水会更多。

这句诗真真切切地出自修堤浚河的民夫劳工之口,体现了人们修河保家的快乐。

 

《阳和楼》

 

(明)袁宏道

 

青天一碧翠遮空,浪卷云奔夕照中。

郭外荷花二十里,清香散作满城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聚饮阳和楼时所见景色。楼上远望,青天一碧,翠色连空。滹沱河的浪花伴着天上的白云在夕照中奔腾。城郭外到处开满荷花,清香化风散满古城。诗句精短,句句言景,情随景出。

阳和楼:在正定城南门里大街上,跨街而立,下有双门供通行,上为楼。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和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两次重修。后来不存。县政府于2017年再次重修。

 

《韩河》

 

(清)梁清标

 

漠漠溪田接远峰,韩河云黑锁蛟龙。

水村烟雨无朝夕,十里黄昏听暮钟。

 

韩河,正定县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河流。这首诗前两句讲的是韩河的景致和历史传说。韩河两岸无边的水田连接着远处的山峰,河上的浓云好像锁住了河里的蛟龙。后两句描写的是人民的生活状况。

丰衣足食的人们在烟雨中可以不问朝夕,静静地享受黄昏时分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这首诗简捷明快,语出自然,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

 

《柳溪道院》

 

(元)萨都拉

 

城北青溪出洞门,道人归去日长曛。

柳花满地无人扫,隔水遥看是白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过正定城北柳溪道院时所见景象。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洞门流出。院中不见道人,只有落日余光,显得十分幽暗。地上落满柳花无人打扫,穿过门前溪水,看到的是满天白云。全诗笔法曲折清远,含而不露,意象幽深,妙不可言。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