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五岳寨(外二篇)
作者:高拥军
三山五岳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三山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则是: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被称为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
五岳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和。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岳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西岳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祗,即西岳华山君神,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中岳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共有一百零八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恒山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
《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名山不但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见证,自身也融入其中不可分割,被中国人视为家园的重要部分。
三山五岳对于我们,不但有最高的知名度,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但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五岳”,虽没有“三山五岳”那么样有名,但在华北也小有名气了,因为它集“五岳”特色于一体,它的名子也是因此而得,它就是太行奇峰“五岳寨”。
五岳寨,旅游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部山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北与佛教圣地五台山隔山相望,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因五座山峰并列耸立,且有“五岳”之特点而得名。属河北省漫山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含三大景区,360多个景点,高山密林,资源丰富。是集旅游观光、健身疗养、避暑消夏、寻奇涉幽、登山探险、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自然风景区。
在地质构造上,五岳寨属于华北古陆太行山中段东麓,区内广泛出露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其岩性主要五岳寨景点图为片麻岩、变粒岩、角闪片岩、斑状花岗岩等。由于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抬升和差异断块活动。造成了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几十米)与高耸的太行山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一系列相对高差较大的陡峭山峰,本公园就处在由古老变质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块中山地区,海拔1000-2150米,由于断块构造形成了景区内山地沟深坡陡、山势雄奇险秀,峡谷多而幽险。
五岳寨主峰呈五峰独立之势,如一组巨大的盆景被太行山当胸托起。主峰1946.5米,最低峰亦1880米以上。山势陡峻、雄险,东南侧陡崖壁立,直垂谷地深达数百米。仅十几平方米的顶峰岩石平台,三面临万丈绝壁、奇险无比。站在峰顶极目四望,苍茫中天地一色,千山万岭尽收眼底,让人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其山形地貌奇特,猴头峰、石驼峰、鸳鸯石、将军石等许多山峰奇形怪状,拟人似兽、栩栩如生。五座山峰危兀并立,高耸入云且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在当地有“小泰山”“小华山”“小衡山”“小嵩山”“小恒山”之称。仅十几米的顶峰岩石平台,三面临万丈绝壁,奇险无比,在这里听松涛、观日出都是一绝。
七女峰是五岳寨的重要景观,位于凌霄峡内。
七座山峰一字排列,高低不一,形态各异,如金城铁五岳寨-七女峰堡,如将军列阵,如宝剑刺空长缨穿天,但装扮得满身碧翠山花星缀,又显得婀娜多姿,妩媚可爱。玉皇峰永远是一幅至五岳寨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架势。还有云封雾罩的神龟峰,一峰独立的南天柱,千丈壁立的白马崖,都是天生地造,鬼斧神工。且由于风化形成了各种造型的象形山峰,拟人拟兽、栩栩如生。天鸡醒日、天马回首、仙姑归山、日观台、月观台等,令人百观不厌,遐想无限。
位于凌霄峡内的五曲溪,因坡度较小水流非常温顺,加之水源丰沛,蜿蜒曲折,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潭。潭水清澈见底,最好看的便是五个龙潭,姿态不一,形状多变,雅静至极。另外还有锦绣瀑、玉帘瀑、琴台瀑、秀发瀑、龙涎瀑、相思瀑等和洗子潭、积玉潭等诸多清池。
在五岳寨通岳峡内,一条瀑布自峡谷的顶部流淌而下,全长2000余米,分七级八叠,每级有数十米的落差,还有道道彩虹环绕,艳丽非常。该峡谷因直通五岳寨而得名,是沿大断层裂隙形成的障谷,全长2000米。300米高的悬崖横空而立,使得峡谷内终日不见阳光,即使闷热难耐的暑季,中午温度也超不过19℃,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初春时节。峡谷内除连天飞瀑、洞天险窗、一线天等引人入胜的景观外,“六月冰”堪称一绝。冬季全峡封冰,厚盈数米,高达数丈,阳历6月消蛹未尽。
到了秋天,这里的落叶松、油松比比皆是,触手可摸。林中还长着杜鹃花、锦袋花、灯笼花、百合花、丁香花、山药花等灌木,把松海装点得绚丽多彩。
到五岳寨一游,真的不虚此行。
危峰高瞰驼梁山
驼梁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及河北省平山、阜平、灵寿四县的交界处,距石家庄约150公里。驼梁山北距佛教圣地五台山45公里,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75公里,是西柏坡通往五台山的一条黄金通道。
因这里的山峰造型奇特,山顶恰似驼峰而得名,其最高峰“驼峰”海拔2281米,为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是一座著名的避暑休闲及旅游胜地,并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以凉爽的气候而著称,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9℃,而且湿度适宜,不潮不燥。由百瀑峡、三叠泉、太行风情谷和中台山四个景区组成,共计200多个景点,以“凉、静、野、幽、翠”等特色而著称……
人们都说驼梁自然风景区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早就想去游览,但一直没能如愿。
夏日的周末,应朋友之邀,我终于抽出时间去游览驼梁自然风景区了。
我们乘车随旅行团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北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大巴进入平山县境界,然后汽车开始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大约又过了二个多小时,到达了风景优美的驼梁自然风景区山脚下。
我们在一个农家小院(即农家个体旅馆)住下了。
夏日的驼梁绿茸茸,水淋淋,仿佛刚从水中捞出一样,山含岚气,云带雨露。
一眼望去,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各处景观,如三叠瀑、白龙瀑、人字瀑、五指瀑等近百处瀑布,星罗棋布,飘舞在葱茏幽深的二十里长峡中,且飞珠溅玉,寒烟凝翠。还有冰泉、龙泉、马趵泉等数十个清泉,也宛若串串明珠撒落峡中,晶莹清澈,涸旱不竭,不少游人尽情畅饮。据说,每年都有许多人到这里来旅游、避暑休闲。
来驼梁旅游不仅能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韵律和景致,尽情体验典型的太行民俗风情,还可留宿山庄内宾馆、高档别墅或长寿度假村,口味特有的绿色食品莜面、烙饼、大锅菜。
导游说,这里层峦叠翠,林海涛涛,幽峡如画,瀑布成群,云海频出,气候宜人,万千景色处处引人入胜。是举办居家游、情侣游、科考游、生态游和登山游等避暑览胜的极佳去处。
晚上,我们还参加了一场篝火晚会,与当地群众举行了联欢。
次日清晨,我们便沿着山涧峡谷中崎岖而陡峭的小路开始登山了。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沿途,我们顺着山涧向上攀登。望着山涧下那清澈的小溪,心中产生了丝丝惬意。幽静的峡谷两侧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据说小溪中那潺潺的清泉水胜似琼浆,因山间水量充足,各种植物十分茂盛,有挺拔的冷杉,有罕见的白桦林、红桦林,还有郁郁葱葱的马缨丹、石蒜及玉簪等优质品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着这幽静而美丽的景色,赞叹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
据导游介绍:驼梁山二十里长峡中飘舞着数百条瀑布。正是因驼梁有“一山苍翠,百溪乱渡,万瀑齐飞”之誉才在北方景区中独领风骚。驼梁无处不飞瀑,从谷底到山巅,大大小小的瀑布,如条条白绢飘舞在满目翠绿的幽峡中。
驼梁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驼梁,盘旋蜿蜒的山径与水溪相依相伴,游人沿路迤逦而行,潺潺流水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绝于耳,令人振奋。如果喝一口纯净的山泉水,顿觉浑身爽透。尤其是云顶草原的“马刨泉”,旱不竭,涝不溢,实属人间稀有。驼梁的水养育了驼梁的绿,驼梁的绿塑了驼梁的水,水中驼梁绿茸茸,水淋淋,湿漉漉,云岚含雨,风也湿润,胜过南国水乡。
驼梁山千山披翠,万瀑齐飞,密林中飘舞着数百条瀑布,千姿百态,飞珠溅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连绵不断的瀑布构成景区最具特色的景观。
导游说:在三万多亩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中,林中飞禽鸣叫,野兽出没,为驼梁平添了不少自然野趣,更为游人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驼梁山有680多种植物和100多种野生动物。
云顶草原为平山驼梁山景区独有,草碧花香,云雾缥缈;茂密的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有草兔、蒙古兔、松鼠和其它鼠类28种,此外还有山羊、狗子、野猪、獾、狐狸、狼等野兽。有苍鹰、山斑鸠、夜莺、山雀等80多种鸟类。
我们经过近二个小时的跋涉,穿过了道道山涧与沟壑,终于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云顶草原”。看到“空中草原”那漫山遍野的花草、马缨丹及玉簪花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眼前刹时一亮,真有一种“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闯万壑流”的感觉。
穿过“云顶草原”后,我们又沿山路爬上了海拔2281米的最高峰——“驼峰”。
“危峰高瞰驼梁山,路在羊肠第几盘?”
可能是山势高、气压低的原因,我感到耳膜涨痛发懵,但看到山上的美景,其它的也全然不顾了。
站在高处四处眺望,我的心境赫然明朗,真是“驼梁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啊。只有这时,人们才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海拔2281米的“驼峰”石碑前面,我们也在争先恐后地留影拍照。
下山归来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我们沿另一条陡峭的小路不停地小跑,穿过了“三叠瀑”和“五指瀑”等景点,一股和栩的凉风扑面吹来,我们感受到了绵绵雨丝轻轻沐浴的无限惬意。每到一个景点我们都被大自然的美妙所折服,那长长的大峡谷中,飞珠溅玉,寒烟凝翠的胜景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乐趣。
雨中行,乐无穷。正当我们意犹未尽时,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峡谷景区。我们不由地驻足回头望去,那葱茏幽深的峡谷、那婷婷玉立的驼峰、那飞流直泻的瀑布群、以及那开阔的云顶草原,我们有些恋恋不舍了……
太行奇山嶂石岩
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的嶂石岩,明代刚刚被人发现,很快就被历史的烟云遮面了,直到近年中国旅游业兴起,它才被揭去面纱。
1972年,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在太行山考察中发现了一种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砂岩地貌,后经多年考察研究,正式将该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有五大特点:丹崖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Ω”形嶂谷相连成套、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并蕴藏着大量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天人合一”的历史与地方文化景观。它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有本质上的区别。
“嶂石岩地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形成与演化模式,丰富了地貌学的内容,开拓了应用地貌学研究领域。
嶂石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中国地理学家郭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即:丹崖地貌、张家界地貌与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是太行山雄险、壮美的典型代表地段。区内高达600多米的三级红色砂岩大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在嶂石岩一带南北伸展20多公里,并远远延伸而去。
在此大背景下,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独特的“Ω”型嶂谷——“天下最大的回音壁”入选基尼斯世界记录。
明代诗人乔宇是这样赞美嶂石岩的:
“岩半花宫千仞余,遥观疑是挂空虚。
丹崖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
明末进士沂水刘应宾则为嶂石岩题字:
“一方绝胜”。
尽管嶂石岩就在家门口,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它的“庐山真貌”。直到2016年秋的一天有外地朋友来石出差,想去附近山里玩玩,这我才有机会带他们前去,并一睹嶂石岩的风采。
我们是开车去的,路上到了许多高低不同的山峰,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到了嶂石岩,我们乘坐索道,打算先爬主峰。
坐在索道上,看着近在眼前的山峰,真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它和普通的石头山不同,好像是一层一层砌起来的。
导游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大海退去后,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结构。
再往远处看,看到了主峰对面的九女峰,真像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术的九个仙女,我想她们看到眼前的美景,即使孙大圣解了定身术,她们也不想走了吧。
我们下了索道来到半山腰,决定爬上山顶,走了一段儿路,还算平整,我们来到一个小亭子,看见了几位老人在那休息,老人们说:他们是刚从山顶上下来的,要爬到山顶,还得一个多小时呢,而且,山路很险,很陡峭。
我们开始爬山,这山路还真像老人们所说的那样,非常陡峭,就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了几个坑,让你踩着坑往上爬,我们非常享受这刺激的感觉。
终于爬到山顶,向下看去,真是云雾缭绕,简直是人间仙境,朋友大喊了两声,只听见回声连绵不断,太好玩了!
嶂石岩景区主要有黄庵垴(主峰)景区、回音壁景区、冻凌背景区和九女峰景区四部分。嶂石岩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中部著名的景点回音壁高110米,弧长300余米,弧度255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现已载入吉尼斯记录。
嶂石岩景观众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雄伟的嶂岩三叠,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叹为观止;一线天、三秀峡、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点令人神往。千年古刹槐泉寺、三栈胜境玉皇庙暨千佛碑、大王台、义军寨等人文景观是寻古探幽的佳地。
1999年12月,建成的中国最大澳门回归长城纪念碑林,全长1000米,镶嵌999块碑,又为景区增添了一大人文景观。
嶂石岩自然生态良好,山麓、栈顶皆被乔、灌、藤、草所覆盖。植物计98科654种,是华北地区保护最好、品种最全的“天然植物园”。春日,山桃花、杜鹃花、丁香、玫瑰、山丹、绣线菊满山满坡,展蕊怒放;盛夏,郁郁葱葱,到处流泉飞瀑,云海、佛光奇异壮美;金秋,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如火如荼;朔冬,雾松树挂,玉柯琼枝,冰柱擎天。
嶂石岩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降水量747毫米,平均气温11.5°C,最热月平均气温轼22.1°C,暑天至此,既无暑燥之烦,又无蚊叮之苦,尽享清凉爽愉之乐,实为休闲,避暑胜地。
茫茫苍苍,绵亘千里的太行山,突出奇构,横空叠起三层赤壁峰屏,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嶂石三叠”俗称“三栈”,为三级陡崖,每层高100—150米,人称“万丈红绫”;南北向绵延达10公里,又被誉为“百里赤壁”。
在两层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页岩形成天然栈道。其上生有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绿如碧,深秋则丛林尽染。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攀上一线天,峰回路转,便到了圆通寺的遗址。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曾在此题诗:“岩半花宫千仞余,遥观疑是挂空虚。丹屏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圆通寺俗称乳泉寺。寺旁有一天然岩洞,洞顶倒垂的钟乳石,似人体躯干,其上突出部,酷似少妇丰乳。一线细泉自“乳峰”汩汩下淌,甘甜可口,长年不绝。游人至此,无不引颈啜饮。折过大片丛林,可望极顶了。顺着石灰岩的裂隙,在石壁上凿出了一条“之”字形的梯路,有脚蹬的石砰,手抠的石凹。身悬虎崖上,向下俯瞰可见百丈深渊,向上仰望只见峰耸云天,桦林似海,满坡野花野果。骋目四望,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这里又是观云海、看日出、赏秋月、览雾凇、寻野趣的绝妙去处。
翻山之后,可去听崖。在嶂石岩景区的中部,有一半环形山林景观。山上石梯蜿蜒,曲径迂回。山腰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矗立其间。回音壁又称为回音崖,它高达100米,近乎垂直。弧长300余米,弧度为250度,弧壁表面光滑。若仰天长啸,或击掌叩石,则即从另一端传回酷似原声数倍的回应,“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仰看回音壁恰似一巨大天井,一股清流自崖顶抛洒而下,似珠落玉盘,飒飒作响,此即“云崖撒珠”。
嶂石岩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据<赞皇县志>记载,早在宋代这里就建起了深山古刹“槐泉寺”,当时的佛教临济宗在此十分兴盛。槐泉寺内还保留着周穆王姬满伐犬戎的“吉日癸巳”刻石,字体苍劲古朴为研究古文字提供了实物资料。千佛碑共刻有一千多尊佛像,形态迥异。二栈上的圆通寺遗址、三栈上的玉皇庙,清代抗清义军山寨遗址都是游人们吊古思今的好去处。嶂石岩自然生态良好,是体现“天人合一”境界的理想之地,这里的植物多样,共分98科654种,是华北地区植被保护最完好的地方,被誉为“燕赵植物宝库”。
春天杜鹃怒放,漫山遍野;夏日,绿树随风,泉流飞溅;金秋,层林尽染,如火如荼;隆冬,玉树冰河,银岭红崖一派峥嵘气象。动物更是丰富多样,仅昆虫类就达320多种,黄羊、草鹿、山猪、狐狸时常隐现于林间。
嶂石岩可以体会到“层峦叠嶂”的意义。它的山峦成三叠,每一叠都如红色屏风,高一二百丈,广数里,石壁光滑如磨,纤草不生,飞鸟难落,猿猴难攀。每两叠间错落成平台,树茂草丰,呈绿色环带。春夏秋野花不断,有野兽幽居,有山鸟筑巢,人可以自由来往,为天然栈道,当地人称二栈、三栈、顶栈。天下大山,若用“层峦叠嶂”来形容,也许惟此最确。
嶂石岩不独嶂石恢弘壮丽,且夏日多飞瀑流泉,云腾雾卷,可谓丰富。圆通寺旧址,云崖上有石钟乳,极像乳头,乳头滴水,如露如珠,终岁不断。最为难得的是,若在夏秋之时登上1774米的主峰,等到下午,如果山下有云雾,西天有红日,会出现“佛光”现象,人在山顶,影入佛光,无比神奇,无比壮美。由于地形地貌特殊,嶂石岩一带海市蜃楼现象经常出现,山下楼底村便因此得名。嶂石岩是太行山中最为雄险与灵秀的地段,它以丹立翠横的伟魄,峻峭挺拔的雄姿,横空出世,呈现出一派丹崖、碧岭、奇峰、幽谷等独特的山岳景观。
嶂石岩全景区120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0多平方公里。其景观大致可概括为“三栈牵九套,四屏藏八景”。“九套”即连接三栈的九条山谷。“四屏”是指如屏似嶂的山峰隔开的四个景区。三栈四屏、九套八景纵横相连,120个景观连珠缀串,迤逦展开。这里是一方登山、听崖、游壑、观瀑的绝妙之地。
嶂石岩主峰黄庵垴,海拔1774米。出嶂石岩村,自有小路蜿蜒而上。进八角门,经魔方石,穿甲门即入一线天了。这里两侧危崖联袂,山势峥嵘,陡壁间夹成一条狭长的梯道。梯道长150米,垂直高度50米,计有1111级台阶,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甚是险峻,是为“小天梯”。若遇云霭天气,可见奇岩怪石、青藤古树于云雾中沉浮。站在“小天梯”上向下看,有一种置身于仙境一般的感觉。
幽谷寻胜,当去冻凌背峪。山脚下“神龟探海”指路,沿山泉溯流拾级而上,遥见瀑布飞流。顺窄陡石阶而进,便进入一条峭壑阴森的峡谷,由三道峭壁形成的石门相隔。首道石门宽约35米,威武恢弘。向西仰望,双峰对峙,状如欲倾,关山深锁;向东俯视,门户洞开,曲谷如画。三道门中央,是一个500平方米的天然“天井”。其四周,群峰环峙,沟谷纵横,步换景移,令人遐思。
“玉瀑落湖”便是此峪一绝。一条瀑布,自800多米的崖顶以350米的落差凌空跌落,形成一条宽约3米、高为30米的水帘,而后顺着十七八米高的崖壁泻入湖中。湖面长约30米,宽约25米,湖水碧绿深邃,目不见底。水帘后有庙,庙中供有龙王。游人可至庙前,近观瀑布,且触手可及。泉源海拔1403米,泉水常年不涸。入冬,瀑水自崖顶结冰挂凌,不断下垂,崖下冰柱渐长,最后连成一体,结成30米高,平均直径5米左右的冻凌玉柱。其周围因泉水不断下泻,而凝成结构奇特的无数天然冰雕,晶莹剔透,千姿百态。
嶂石岩风景区野趣盎然。这里的植物很多:核桃、漆树、杜鹃、蕨菜遍布山间。天麻、人参、柴胡、何首乌、刺五加等珍贵中药材亦多有出产。黄羊、草鹿、山猪、松鼠、狐狸、雉鸡、黑鹳等兽禽常隐现于林间崖头。
我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朋友说要下山,说要走下去,不再座索道,要欣赏更多的美景。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小虫在草丛里弹奏着乐曲,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着歌,路边还有许多漂亮的小野花,还时不时的有几只花蝴蝶在我们周围飞来飞去,别提多美了。
下山的路也有许多惊险刺激的路段,走过后,再抬头望去,根本看不到你走过的路。
我们一家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走下山来......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