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醉卧中秋月

醉卧中秋月 

 

作者:卢月文

 

司空见惯了月的圆缺,因此对于月,我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只是后来发现,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拿月“说事”,其意也真,其境也美,其情也悯,于是我渐渐对月有了一点兴趣。官媒爆料今年中秋月是近年来最圆最亮的,便添了我赏月的冲动。

我的家在包头市阿尔丁植物园的西侧,楼层略高于植物园的树木。打开小屋的窗户,正好赏月,于是,中秋节这晚,我也附庸了一回古人的风雅。搬来餐桌,摆了几块月饼,几碟小菜,开一瓶小酒,独坐窗前,且斟且饮思量着颂月的诗句,且吃且盼着快要升起的中秋月!

夜里植物园的树木黑黝黝一片,似一段叠嶂的山脉,又像一处起伏的丘陵。园里灯光的反射,略显出树木参差的轮廓。

七点左右,夜色渐浓,黝黑的树梢慢慢地泛起了一层蒙蒙的白,有点像喷薄的雾。随着这白雾渐渐地亮起来,东天由开始蒙蒙的白慢慢地添了一薄层淡淡的红雾,就像水彩画的淡红黄的底色。随着树梢的渐渐透出分明,月的一弯橘红色的边悄无声息地露出来。我一边抿酒,一边专注着月,心里比对着古诗、词、赋于月的佳句意境,更想看出个子丑寅卯,以吟出独步古今且能流芳几年的诗句来。“诗和远方”没想出个头绪,脸盆大的一轮圆月,从植物园东边的蒙蒙霾雾中飘起来。

我平视这初升的月,够圆,就在距离我似乎只有几百米的树冠上,然与其他望月也没什么区别。我感觉这李白也太夸张了,举头是能望见明月,可低头看这地上哪有什么霜?当我意识到我住的楼房的小窗户没有多大的空间给月,因而也没霜可疑,于是我兜了一袋花生米,拎了酒赶紧下楼,跑到植物园的人工湖赏我的月。

几千平米的人工湖被白杨和垂柳环抱着,透出一片硕大的空间,成了赏月的极好所在。湖边的树木沐浴在月光和灯光中,失去了白天的墨绿,呈灰褐色。这月像和我嬉闹,在树冠中露着浅橘黄色的面颊,有点像下地归来的农妇的脸。但我横竖看不出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里说荷叶“如浸在牛乳中,像刚出浴的美女”的意境。刚出浴的美女没见过,但牛奶里浸了东西是见过的。而这月也不皎洁,像农家微煳了的烙饼。地上也无霜的白,草坪的颜色虽绿的不真切,但绝对不是牛乳中浸过的那般朦胧,好像那本书或哪篇文章里说过,这是城市光污染的缘故。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老家的印像不多几次的望月夜。乡村空旷宁静,空气清新,天空浅灰蓝色的背景下,那月真亮,清辉洒在房顶上、院子里,似乎有点像霜,院中的几颗小草,生硬地想想,好像能与牛乳中浸过扯上点边。这样想来,老李的诗老朱的文的意境大体不错。

月渐渐升高,微风摇曳的树叶斑驳了月的光,也使原本沉静的湖水泛了细细的涟漪,这涟漪揉搓的水中月像江南的渔火,但水中的天还是比较清晰。“嗯”,我想,宋人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以一句“投石击破水中天”妙对了苏小妹的“闭门推出窗前月”得以欢喜入罗帐。这才子佳人整出的“景儿”意境就是美,的确应该被传为佳话。

已飘过树冠,悬浮在半空的月,褪去了橘黄,婉如悬挂的景德镇的青花陶瓷盘。这瓷盘上分明是一只蟾蜍,怎么就有了吴刚、嫦娥、玉兔的神话?我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杜撰出来的,但我钦服于古人的想象力。我还是学李白,举杯邀这月中吴刚。我不知道吴刚是否也举了杯,只是,在灯光与月光共明的中秋夜里,对饮却只我一人,可见李白“对饮成三人”应该是在宁静的乡村亦或是驿站。

想吴及嫦,嫦娥奔月的故事耳熟能详,因好逸恶劳,嫦娥落得个孤寂清冷的月宫。然古之嫦娥仅一个,现代嫦娥却难以数计。前几年,有人用《白毛女》中的喜儿与大春、黄世仁的故事做过一个测试,结果是绝大部分女生倾向于宁找岁数大的恶霸黄世仁,也不找年轻俊俏的新四军战士大春,理由是,黄世仁尽管是恶霸且岁数大,但家境殷实,有钱,现成的享受,而大春虽然英俊,然则漂亮当不得饭,因此,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太过物质的背后,其实堪忧亦且勘叹。

俗谚有“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但今夜晴空万里,所以,已近中天的月得以朗照。曹孟德《短歌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名句,放眼中秋夜这满月朗照的天空,月的周围只有一两颗零星,再就是大约几十公里外的西天藏的几颗也不甚明亮,看来月明星的确是稀的,但在夜里,除了猫头鹰外,鸟们是不飞的,因此,不管这乌鹊是个什么鸟,老曹把乌鹊南飞与月明星稀放到一起似乎有点不当。

我饮着小酒,为这“发现”有点兴奋且有点小骄傲,“看来什么事都不能太迷信,”我想。不是吗,有一个成语叫“众星捧月”我们引用了多少年,谁知这词是胡编滥造;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里的词“天上布满星,月呀亮晶晶,”这中秋的月证明这词是完全彻底地错的,这错在于词作者不切实际的胡诌;前几年很火的一首歌叫“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的爱叫月亮代表,注定是冰冷的,而冰冷的爱能有好?脱离实际的歌词是这样,脱离实际的政策同样也对不到哪儿去。现在有很多部门的很多政策为什么受到质疑且有些政策受到抵触,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脱离实际。

饮酒赏月是情调,要不能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境?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能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悲悯?我慨叹着,举杯对了斜挂在西边树梢上的月。耳边似乎响起了东坡先生的声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的阴晴圆缺自古难全,人生不也如此吗?有如满月的光明的时候,自也免不了遇到月缺的明暗相间亦或满是黑暗的时候。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光明,则就像黑暗之后的月会再度明亮一样。由此推及,人性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不也常藏阴暗吗?有的人不也是灿烂笑容的背后隐藏着龌龊和阴险吗?看来,古难全的月的阴晴圆缺暗合世事、人生、人性哲理,即明暗相伴,福祸相依。

像一个演员谢幕一样,朗照了一夜的月已疲惫地隐入树林里。天穹一片空旷,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上台。”月落后显得黑暗的天空,成了星星的舞台,虽没有平时暗夜的繁多,但也争相闪烁,而人工湖周边的灯光也比先前更加明亮。“看来,这所谓的光污染也没什么不好,”我想,“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黑暗。”看来,只要追求光明,希望总会有的。

资料显示,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可见每个月月的亮度基本一样,然为何从古人及我辈独钟中秋月?原来,从上古开始,中秋节便以秋季这个收获季节成为了重要习俗,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希望与家人共享这丰收的成果,因此也是对家人团圆的期盼。这样看来,这中秋月的倍受青睐是利用了秋的丰收季节的资源,沾了节日的光。而充分利用其他资源使自己闪出光来,只要不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似乎不应该有什么厚非。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的确是诗仙,区区不才如我自是难以望其项背。然则我有点不相信,斗酒入胃后早已是头之昏之脑之涨之,还能作诗?这不,我也是一瓶酒下肚的人,赏了一夜的月,除了胡思乱想外,愣是没赏出个子丑寅卯来,就连一句生硬的诗也没哼出来!杜甫老先生这诗夸张的妙绝。

我慨叹于古人的才智,一个寻常的月,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境遇,依不同的心境,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的诗词歌赋,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悔我年轻“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待“白了少年头”的今天只能空自悲切。然则古人说“早闻道夕死可矣。”我虽年过花甲,但小有小的朝气和勃发,老有老的积淀和悠然,老骥再伏枥,活到老学到老吧。

或许应了“天人感应”这古语吧,朦胧中,似有亮光闪过,但仙乐却真切响起。半空中,孔子设堂,嫦娥蹁跹,吴刚捧酒,孟德舞戟,太白狂歌,东坡捏髯,踏鹊桥从天而降,到近前,群鹊喳喳着向我俯冲下来,我急忙举手去挡,一个激灵醒来,原来东方已既白,乐声是晨练队伍的音响,几只喜鹊正在啄食我的花生米。

 

2023.10.1农历八月十七日清晨

 

卢月文,内蒙古包头市昆区。

 

同意转发其他网站。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