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五岳之首泰山(外三篇)

五岳之首泰山(外三篇)

 

作者:高拥军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以其壮观的景致和非凡的气势,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敬仰,据说,曾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年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我不止一次登上泰山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我也背得很熟了,但因季节的不同,每次登泰山的感受也都是不同的,当然对诗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据史料介绍,泰山的丰姿美景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一年四季都必须可姿色无穷。

春天阳光明媚,遍山吐翠,生机无限;夏季峰峦郁葱,百花争艳,时而云封雾绕,千山万壑隐现于云海雾潮之中,时而千峰万瀑,万崖水泻气象万千;秋天山苍水缓,红叶满山,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雾凇争奇山峦如睡……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

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有幸再一次到山东泰安出差,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与朋友结伴重登了泰山,说真的,我当时的心情是澎湃的。

我们乘旅游公交车沿着那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山路,到达了岭峻谷幽、楼阁簇拥的中天门后开始登山。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欣赏山两旁那秀丽的美景,举目眺望那高山秀岭险峰迭错,远处那云梯高悬的岱顶就像一座海市蜃楼一样悬挂在空中而引人入胜。

我们沿着十八盘向上攀登,“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站在南天门的台阶上回头俯瞰,真有种“人在画中行”的诗意和浪漫感觉。

穿过南天门到了海拔1500多米的天街,这是攀登玉皇顶的一个开阔地,这里有许多建筑,有饭店、宾馆数十家,许多看日出的游客都要住在这里。

我们沿天街继续往前走了约20分钟,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天柱峰。

 

据导游介绍: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

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泰山云雾可谓呼风唤雨,变换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俄顷黑云压城,地底兴雷,让人魂魄震动,游人遇此,无须失望,因为你将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又像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

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而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横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天柱峰上有个四合院,正殿为玉皇殿,东厢为“观日亭”,西厢为“望河亭”。

院子的中央有“极顶石”,上刻着“极顶”二字,并标有海拔1545米的字标。

大殿的两旁有幅对联:“地到天边天作界,山到绝顶我为峰。”这幅对联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不仅揭示了玉皇顶的雄伟气势,更说出了登山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站在玉皇顶上举目眺望,山峰耸立,众山如丘,真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呀……

 

我们又沿着小路曲折而下,山坡处有一群巨石累立的碑林,石碑上名句题刻比比皆是:“五岳独尊”,“登峰造极”等大型题刻为景区增色不少。

玉皇顶的东南方是泰山的胜景——日观峰,在这里苏东坡有“天门夜上宾日出,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桔”的佳句,也有历代诗人墨客“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的不朽名篇。

是的,只有当你攀上十八盘,站在玉皇顶时,你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泰山的美景确实引人入胜,美不胜收,虽然游兴未尽,但我们还是要结束这美好的行程了,为了留下这美好的记忆,我们买了“游泰山”书籍和“泰山石敢当”石雕之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乘览车返回中天门回到宾馆。

躺在宾馆的床上,我不禁想起了几首古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的《望岳》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晋·谢道韫的《泰山吟》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唐·李白的《送范山人归泰山》

 

行行仰止旧劳人,重上丹崖拱北辰。

雷动万方云作雨,山通大泽气先春。

金泥玉检传灵迹,翠柏沧松隔俗尘。

喜近天颜瞻咫尺,初升海日见精神。

——清·吴长庆《登泰山绝顶》

 

石龟泉畔铁袈裟,上有猿衔五色花。

见说道人时挂搭,旋将青拂扫烟霞。

——宋·陈一向的《题泰山灵岩寺》

 

泰山东望走群龙,直上天门第一峰。

泉壑晴霞开罨画,长空飞雨洗芙蓉。

残碑莫辩秦时字,断简曾埋汉武封。

览胜欲摅天下目,不知身在古鸿濛。

——明·王安舜《登泰山》

 

欲笑相如逢汉武,更非张说谀唐明。

却因瞻彼岩岩象,便以畅兹坦坦情。

或马或舆遵栈路,宜诗宜画入仙京。

齐州九点烟中辨,益切忧怀保泰平。

——清·乾隆《登泰山作》

 

哦,泰山,我好象明白为什么泰山是五岳之尊了……

 

游崂山

 

小时候就爱听蒲松龄的《聊斋》故事,特别是“崂山道士”中的“穿墙术”,更是让我百听不厌,那时我想,如果我会“穿墙术”那该多好呀,从那起,我就渴望着有一天能到崂山去看看。

几年前,我曾去过一次崂山,但因太匆忙,对崂山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些年的一个仲春,我与同事再一次去了崂山。

我们进入崂山景区后,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崂山的凌云奇峰,倚天峭壁及繁茂的古松、翠柏,还有小溪的流水。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当地人说:崂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是“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说秦皇汉武等历代帝王将相为求长生不老的仙草都曾到过崂山。

崂山有好几处风景浏览区,我们来到的是崂山最高峰所在的巨峰浏览区。旅游车在崂山的脚下停下来,又换上了登山的环保旅游车。车子在曲折迂回的盘山路上行驶,道路靠山的右侧是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雕刻,每座雕刻都述说着一个故事。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依窗向后侧望,领略到了青岛那“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美丽。望着沿海那形态各异的雕塑,听着导游关于沿海渔民如何富裕的描述,不禁感叹青岛的神秘与幸运。

崂山,无泰山之巍峨,无黄山之秀美,但据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山中可望海、海中可望山”。

我们随着人群缓缓地到达了崂山的顶峰——崂顶。

虽然身上脸上都浸满了汗水,但在凉爽的山风中,也并没有太累的感觉,倒是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此时置身于崂山顶峰,天空拂面,白云相伴,心静神伫,惬意无限。

我们沿着石砌的盘道向山上攀登,沿途,我们看到的许多清泉、古洞、危岩及怪石,如狮子峰、老僧峰、骆驼头、飞来石及神水泉等,每个景,导游都能给我们讲出一个民间故事或传说来。

在山顶的每一个景点,我们也都免不了要拍照,拍照也是最费时间的。

崂山的主峰崂顶,又称巨峰,虽说只有1138米,但它位于大海边,给人一种出平海而见高峰的感觉,所以,它就显得高了许多。另外,崂山主峰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为第一高峰,因此,它也就成了羊群中的骆驼了。

崂山有一条著名的白沙河,清清的河水顺势而下,经山脚而折流。

导游介绍说:白沙河“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峡奇秀,清流迂回,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岩,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特别是那山舒水缓,林幽壑美的十八盘,其道路蜿蜒曲折,溪流不断,景色更是别致非凡。留恋之际,我们在溪流下拍照以作纪念。

在崂山的蟠桃峰下,还有一座创建于西汉年间的“太清宫”。“太清宫”座山面海,雄伟的高山与宽广的大海就像一幅生动的山水巨画,景色壮观极了。另外,这里的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据说,蒲松龄当年在这里编写《聊斋》故事时,就是看上了这里的风景和雅致的环境。这里还有四季不绝的奇花异卉,特有的北方奇花——耐冬。虽说刚刚开春,但它花满枝头了,给人以红艳如火,生机勃勃的感觉。

据史书记载,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中所描写的红衣女子绛雪就是宫中耐冬的化身。

太清宫中还有年代久远的古汉柏及上千年的唐榆、银杏等植物,这些活化石至今都柯干嵯峨,蓊郁葱翠。

崂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崂山,人杰地灵!

 

五云瞰沧浪 犹带翰墨香

——观腾王阁有感

 

我曾三次到过南昌,三次南昌之行我都去了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腾王阁。第三次我是冒雨去参观的。

滕王阁共九层,基座以上有六层,往下有三层,虽说是现代重建的结果,但也颇令人震撼。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座以下的部分,那里陈列着不少古物。

站在它们面前,心中五味杂陈:这些物事静观世事变幻,时光长河从它们身边流过,带走了它们曾经的主人,只留下这些古朴残缺的物品,默然地讲述着逝去的流年。

此时,我几乎忘了呼吸,厚重的历史攥住了我的心脏,只觉日月穿梭,回时转序,曾经繁华已成空。

想着我如今所看之景,与千百年前的古人所见并无二异,心中便广阔欢欣起来。我想象着,千百年前赣江旁杨柳拂堤,烟雨朦胧,两岸皆是古色古香的楼阁,身旁走的是文人墨客,广袖长袍,手中一把折扇,说话“之乎者也”,别有一番趣味。我不禁想仰天长啸,以抒心中万丈豪情。

据资料显示,腾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奉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腾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腾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腾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腾王阁序》。

传说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腾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即《腾王阁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再之后,便有了杜牧的“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情雷”;便有了王安石的“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便有了周弼的“高阁巍峨接水滨,兴亡才问便伤神”;便有了文天祥的“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等等……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腾王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重修后的腾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现在的腾王阁已成了南昌,乃至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步入新阁,我仿佛置身于一座以腾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厅堂正面是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和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腾王阁》,巧妙地将腾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四层是江西的《地灵图》;第五层是凭栏聘目的最佳处。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腾王阁艺术的殿堂,参观腾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江西梅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秋天,当时正在某杂志社供职的我,奉命到江西南昌采访。

接受任务后,我从北京乘火车到了南昌……

完成任务后,南昌方面的朋友带陪我去了一个叫梅岭的地方……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处的西山脉中段,鄱阳湖西南岸,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梅岭原名飞鸿山,早在汉朝初年,就辟有驿道。

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陷西郊飞鸿山。

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

梅岭林木葱茏,气候凉爽。

主峰罗汉岭前的洗药湖,夏季平均气温仅摄氏22.6度,比市区低8-10℃,这对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来说,是一座难得的“凉岛”,故有“小庐山”之雅称。

1985年兴建的洗药湖山庄,是新兴的避暑胜地。

据介绍:梅岭是佛、道两教的圣地之一,寺庙观坛曾多达136处。

西山八大名刹之首的翟岩寺,原有一尊1.6丈高的铜佛,8尺高的铜莲台和铜瓶、铜香炉、千僧锅。

唐朝名僧贯休曾居云堂寺,有山居诗歌24首。原道教名刹太平观旁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米,胸围7.5米,6个成年人方可合抱。

位居山巅的紫阳宫,石室尚存,东汉开国无勋邓禹曾到此,旁有邓仙洞和真君墓。

梅岭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梅岭头翠竹生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多姿,罗汉岭利于观景。梅岭有许多古树名木,尤以“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被誉为“梅岭三绝”。

在梅岭名胜古迹中,洪崖丹井最为古老。离丹井不远处是江西最大的地表墓——皇姑墓,墓前有石翁、石马、石狮、石羊等。

清朝末年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禅师印淘墓葬——印光和尚云塔,也在这里。梅岭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梅岭头翠竹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多姿,罗汉岭等于观景。“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被誉为“梅岭三绝”。

梅岭的谷壑,到处可见灰黑色的花岗岩垒叠成梯,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洞。云隐洞、潘仙洞、造钱洞、秦人洞,还有开矿各异的尖刀石、龙爪石、礁臼石、穿剑石、佛名石,并伴有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梅岭有因断岩形成的脚鱼潭、跌水沟、滴水崖、水口瀑布,四时腾泻,还有许多清溪和山泉。

游人不论是在梅岭之巅、洗药湖畔,还是在避暑山庄,均可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杜鹃,夏迎百丈仙台凉风,秋品千峰野果琼浆,冬揽万山玉树银花。真乃一风景幽美、避暑游览之仙境。

 

在梅岭的深山处,还有一幢建筑风格别致的小楼。

小楼建在梅岭山的顶端的一个坡面上,背靠大山,俯视着山下的梅岭镇,一派王者之气。这就是当年林彪在南昌的别墅!

朋友介绍说:

别墅建于60年代末。当时主政江西的是程世清,据说是林彪的人。

别墅修好后,林彪只住过一晚,后来就闲置了。随着林彪的灰飞烟灭,这一幢别墅也就日见衰败了,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们来到了这幢别墅前,别墅已破败。

据介绍:很多年前,这幢别墅的管辖权限是省委某单位,过去因为和林彪沾了边,人们都有些忌讳,渐渐与就没有人管理了。

这么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竟会沦落到这样一个地步,多少令人不解,作为历史人物,现在对林彪现都有了一个比交客观的评价,为什么就不能客观地对待一幢房子?

撇开政治因素不说,仅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这一环境优美的地方,把它开发出来当作一个旅游地来经营不是很好吗?

由此想到了很多……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