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盱眙之美

盱眙之美

 

作者:柳邦坤

 

知道盱眙这个地方,是南来江苏工作之后。刚来时见到这一名称不知道它的准确读音,是听了当地人的介绍才认识这样两个字。关于这两个字的读音,还真是让许多人无缘无故当了白字先生,因为它不常见,就依据“秀才不识字,只会读半边”的说法,按半边去发音,以为是造字时用的是形声法,后半部分的字符是读音,因此许多人就想当然把盱眙读成了“于台”,包括我自己。我的朋友来淮,也是问:“于台离这里有多远?”因为盱眙毕竟是个县城,这一名字见诸于媒体特别是国字号广播电视媒体较少,没有机会跟播音员学它的读音,多是从印刷媒体见到这两个字,也就以为是形声字,便读成“于台”。

第一次去盱眙,是一个春天,市社科联组织各协会成员去县区考察,也许是因为刚来不久,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就把这一机会给了我,可能是让我多认识和了解淮上风情吧,我占了两个名额中的一个。另外一位是文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外乡人,还是我的乡党。

到盱眙乘车大约两个小时左右,这是淮安市管辖的县(市区)最远的一个县城了。不比北方,有的下辖县城离地级市要二三百公里,车跑起来就是一小天儿。盱眙反倒是距离南京更近些,因此有些人把盱眙视作南京人的后花园。进了盱眙县城,就有一种新奇、亲近的感受,就是这里不仅有水(紧邻洪泽湖和淮河),而且有山,这很让人称道,因为久居淮安城,较长时间看不到山,淮安地处苏北大平原,满眼的平坦、辽阔,淮安城里也有一山,名为钵池山,但毕竟那是人造的。奇怪,盱眙为什么有山?原来盱眙和安徽搭界,大别山的余脉绵延到了盱眙境内。县城里有都梁山,城边有第一山,城外有铁山(因山中有寺庙,人们便逐渐把山也叫成了铁山寺)、大云山、玉皇山等,还有紧邻的归洪泽县(现今为区)管的老子山。到了盱眙,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因为作为从小就见惯了山的北方人,没有山可看、没有山可爬,不能不说是有点缺憾。盱眙,是淮安市境唯一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有山有水的城市是有灵性的城市,是美丽怡人的城市,让人一望就心生爱意。

到了盱眙,东道主先带我们去了都梁公园,就在县城内,公园里的山还是颇陡峭的,当然海拔不是很高,山顶修筑有气势宏伟的都梁阁。登上阁顶,便可一览盱眙城全景。陪我们的盱眙县地方文史专家跟我们介绍了盱眙的历史,并解释了盱眙两个字的意思,盱是睁开眼往上看,眙字远看,《说文解字》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两个和眼睛有关的字,组合而成了盱眙这一地名。是不是可以解读为视野辽阔的蕴意?那么,登临都梁阁,即是暗含了盱眙的本意,登高才可望远,这也许是建阁人的良苦用心吧,到了盱眙,就是要放眼四顾,眺望远方的,登上山峦特别是登上山峦上的亭台楼阁就可以更方便睁大眼睛、瞭望四野。

盱眙还有都梁的旧称,据说都梁是香草的名字,热播电视剧《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我是太阳》等作品的作者就是在京城工作的盱眙人氏,他就用了“都梁”作为笔名,这也是其浓挚的故乡情结的一个佐证吧。说起来盱眙乃是地灵人杰之所,著名作家张贤亮也是盱眙籍。到苏工作之前,曾去银川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后,去镇北堡影视城参观,幸遇彼时正在那里忙碌的张贤亮,并与之攀谈、合影。回程即第一次来淮上,一年半以后调入,这才知晓淮安下辖有个盱眙县,并知晓张贤亮的籍贯为盱眙。

说到盱眙的地灵人杰,就不能不说说明祖陵、第一山、铁山寺。先说明祖陵,我们也是先去明祖陵参观,加上那个春日的第一次探访,以及2013年炎热的盛夏和深秋时节,我总共去拜谒明祖陵四次。明祖陵景区离县城不很远,大概也就是二三十公里,就在洪泽湖畔。此前几乎对明祖陵闻所未闻,到达目的地,方知这里是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为其高祖、曾祖和祖父兴建的,是高祖、祖父的衣冠冢,是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据说朱元璋出生地就是盱眙(但多认为出生地是凤阳),孕育了皇帝的地方,这也是地灵人杰的一个佐证。明祖陵曾因黄河夺淮,被洪泽湖水淹没,1960年代,洪泽湖水位下降,得以重见天日,不过朱元璋祖上的墓仍旧藏于水中,显露出的是墓前神道的石刻群。明祖陵的神道可与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神道相媲美,也许是因为被长期埋于水下,免受了许多风风雨雨的侵蚀,以及战乱的损毁,我觉得明祖陵神道两侧的石刻人物、马、狮子和神兽,比北京、南京明陵神道的石像生要细腻、精美的多。明祖陵的石像生,无论文臣武将,还是牵马的侍从;无论战马、雄狮,还是祥瑞之兽麒麟,都是那样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堪称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神道的石刻群,是明祖陵的精华所在,是让游客驻足流连观瞻的精品。

说到水淹文物,就要说说泗州,盱眙的另一个古称是泗州,这泗州的知名度却比盱眙高很多,无论过去还是今天,京剧《水漫泗州城》《虹桥赠珠》都是讲泗州的故事。泗州城与明祖陵一样,因黄河夺淮,被淹水下,在水底下沉睡了300多年,得以保留原汁原味,有东方的庞贝城之誉,它就在盱眙县城旁,淮河水下,与第一山很近。

泗州古城居于淮河要冲,曾是隋唐大运河的漕运中心,是淮河明珠,也是当之无愧的运河名城。北周朝代就有了泗州之名,州治几经变化,以盱眙境内时间最久,历朝历代,明代是鼎盛期。沉于水下的泗州城为唐朝兴建,宋代另建,到了明代两城合二为一。彼时的泗州城交通便利,临淮背山,风景秀丽,城中有佛教建筑僧伽塔、明远大师塔、普光王寺、福庆寺等,因处在长淮之滨、汴水河口,是河网纵横的水乡城市,城内有邵公堤、月门,有各式石桥16座,泗州和盱眙有浮桥相连,苏东坡在《行香子》词中描绘道:澹涓涓,玉宇清闲。望长桥上,灯火乱……”其中的长桥即为浮桥。

泗州城有“泗州十景”,胜迹遍布,烟火漫卷。由于泗州是汴水入淮的要津,一时舟船相接,风云际会。隋唐宋等朝,人员南下、北上,泗州是必经之地,包括传说的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包括官员走马上任等。这其中,也包括许多骚人墨客曾经到访,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大诗人、大词人,都留下了赞颂泗州美景的诗词。就是这样一座辉煌了900年的名城,却在水下沉睡了300多年,这是不幸也是幸事,不幸的是一座古城被水毁,从此城中居民另奔他乡,活的城市从此变成死城;有幸的是,因为沉睡水下,使其逃过了此后的连年战乱,使历史凝固在洪水泛滥淹没城池的那一刻,得以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因此,泗州城的重见天日,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古代建筑价值、旅游价值,将不可估量。

最近一次去盱眙,才一睹第一山的姿容,已是深秋,是突然而至的一个机会,受朋友之托,与在淮上结识的乡党一道,陪同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老师去走访盱眙。到了盱眙,东道主即先带大家去爬第一山。第一山亦在城边,出了城,顷刻间就到了第一山风景名胜区。这第一山还真有些来历,她的名气很大,许多古代名家在此留下墨宝。如前所述,这可能和泗州城密切相关,正因泗州城彼时是水陆要津,往来便利,加上泗州城又是一座有名的城市,才有那么多大家纷至沓来。这“第一山”的名字来源于大书法家米芾,米芾挥毫题写了“第一山”三个大字。米芾被北宋朝廷任命为涟水知军,自京城汴京经汴水南下赴任,进入淮河到了泗州城一带,即看到临淮的一座钟灵毓秀的山峦(原名为南山),遂诗兴大发,咏道:“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从此,南山就有了这样大气的名字。米芾的“第一山”题刻,便成了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从大门入山,有孔庙、第一泉、玻璃泉、淮山堂、摩崖石刻艺术馆、杏花园、魁星亭、杏坛、敬一书院、会景亭遗址、明伦堂等景观,最为著名的就是题刻、碑廊,较为著名的名家题刻出了米芾外,最为弥足珍贵的是苏东坡手书的行书《行香子》,词与书皆为极品。刘醒龙老师格外留意苏轼在此的活动,因他自湖北来,而苏东坡曾被贬至湖北黄州,正是从黄州返回时到过泗州,泗州太守陪他游历泗州城、南山(即第一山),在此留下包括《行香子》在内的多篇脍炙人口的词作。目前第一山存摩崖88块,字有正、草、隶、篆,文体有诗、词、题、记。碑廊有历代名家赞美盱眙、泗州、第一山的诗词雕刻。

吴承恩的家乡因在淮安,距盱眙、泗州不是很远,应该登临过第一山,在其传世杰作《西游记》中,有一回的开篇专门描绘第一山胜景。陆游游罢第一山,在此写下《盱眙军翠屏堂记》,称盱眙为“天下重镇”,对盱眙美景做了介绍。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这样赞美第一山:“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可见第一山值得一游。留下墨迹的还有黄庭坚、韦应物、白居易等大诗人。一块写有“青山绿树”的石碑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元代书法家余阙题写,这四个字可以正读也可反读,意境有不同,是第一山的真实写照,试想没有了绿树,只是光秃秃的山,还哪会有这样的韵味?让人称道的诗词、联句还有“地控吴楚雄,气钟乾坤秀”“登临怀旷远,俯仰周宇宙”“风起众山响,月出寒潭空”等,或大气磅礴,或意境幽美。

盱眙另一处有名的山自然是铁山,这是我的称谓,当地人不这样叫,因山上有寺庙铁山寺,因此景区不叫铁山,而是叫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山也就没有了名称,皆以铁山寺代指,我觉得单说山,还是叫铁山为妥。当然,铁山寺所在的山可能有另外的名字。这里是度假休闲、消夏纳凉以及呼吸负氧离子的好去处。山上植被繁盛,茂林修竹密布,有高等植物二三百种,有中草药800多种,是天然植物宝库。这里因处在南北交汇之地,因此既有南方才见的植物,如两面针、情人果、猕猴桃、江浙钓樟,也有北方植物大叶扑。较为有名的中草药有贯众、金钱草、绞股蓝等。我第一次去时正是大地回春时节,在山路边随处可见蕨菜,这是我在北疆生活时,在兴安岭的山林里常见的活化石物种,不想在铁山上也有生长,而且还很多。另外铁山上的藤树特别多,在登山的小径旁藤缠树的景象随处可见。有一种树的汁液可以油漆家具,我是第一次见,它就叫漆树。山上密生的树木,我多数叫不出名字,我熟悉大兴安岭的树种,在这里却成了树盲。

铁山在千万年前曾是火山,火山喷发后的玄武岩构成了它的地质地貌,这里也有火山岩筑造的房子,相传是许世友将军派工程兵建造,后来江苏省建“小三线”, 房屋成了省档案馆用房,据说备战年代,干部档案曾存放在此,还曾储藏过黄金。现在这些档案馆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如今或是度假村,或是休闲区,或是青少年夏令营营地。

山坳里还建有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是天文爱好者观测天象的乐园。山下由铁山山泉汇集而成的天泉湖,湖水水质优良,可以直接饮用,湖里有鱼上百种。湖畔有天泉山庄,是度假的理想地。这是天然大氧吧,难怪有人说,到铁山可以“洗肺”,也难怪这里有长寿老人,据说有人讨问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他说出的“秘方”竟然是一句顺口溜儿:“多干活儿,多喝酒,多来铁山走一走。” 铁山还产茶叶,是后来听说的,一位朋友送我一盒铁山产茶叶,是绿茶,喝起来口感不错,没想到盱眙还产茶叶,这也许是苏北除了连云港花果山外,不多的茶叶产地。后来听一位媒体的朋友说过,他每年都会去盱眙,买一些村民自家种的茶,说味道纯正,回味绵长。

铁山上有寺庙,称铁山禅寺。寺庙是前些年复建的,原来的铁山寺可说是大有来头,它是由中国第一位在当时的京城洛阳受过“正规培训”的大和尚严佛调主持修建,寺名意为希望自己的开山道场如铁打一般坚固、永久(这样说来,并非是用山名来命名寺名,铁山寺所在的山,应该另有其名),寺庙当初占地200多亩,历时15年建设,形成以铁山寺为中心的寺庙群,有小九华之称,只可惜后来毁于战乱。复建的铁山寺也很具规模,也是因为有历史渊源吧,寺名为赵朴初先生题写。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这里,寺庙名取代了山名,还做了景区的名字,足可见铁山寺的影响力。

盱眙境内的山还有大云山、八仙台、玉皇山、戚大山、象山国家矿山公园等,水有淮水、汴水、洪泽湖、天泉湖。当然这些山,我还没有去过,其中大云山在前些年发现了规模很大的汉墓,已经发掘,是当年全国的重要考古发现,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其文物、旅游价值不可估量,将来正式接待游客那又是一个高品位旅游点;玉皇山是热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的外景地。

第一次去盱眙还到黄花塘参观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是很有意义的红色旅游胜迹。盱眙近年在全国(主要是在南方)声名远播主要是因为美食,即小龙虾,在南方许多地方,人们提到小龙虾,会联想到盱眙,提到盱眙也自然会想到小龙虾。盱眙龙虾节已成为驰名中外的节庆品牌,万人龙虾宴蔚为壮观。但我更看重的是盱眙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盱眙有山有水,盱眙之美,美在山;盱眙之美,美在水。一次,邻居几家相约一起去盱眙避暑消夏,这也是我的第二次盱眙之旅,我们在泗州饭店住了一晚,在酒店可以一览淮河风光,眺望第一山,真真切切感受这一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当时想,如择一城终老,盱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人称道盱眙山水美,盱眙人也打出“山水盱眙”的旅游招牌,我看盱眙之美,不仅美在山水,更美在厚重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品位,这是最耐人寻味的美。

 

(原载《散文诗世界》202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柳邦坤,籍贯山东诸城,出生于黑龙江黑河林区。曾供职于黑河林区、矿山、高校、市委部门、广电媒体,后调入淮阴师范学院工作,现就职于上海建桥学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和江苏省作协会员,淮安市淮阴区作协副主席。业余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评论、歌词等发表、获奖和演唱,出版作品集《带你游黑河》《从大森林里来》《大地上行走》《分界》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